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胡是我国民间传统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介绍二胡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结合如今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浅析二胡等传统乐器的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二胡起源 发展历程 发展与影响
【分类号】:J632.21
我国的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型,民间音乐是其他类型传统音乐的基础。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传统音乐蕴含了几千年来深刻的历史印记和丰富的民族传统,值得我们将之继承和发扬。
一、 二胡的历史起源
从传统音乐的角度看来,二胡更是我国传统音乐乐器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总称。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二胡音色刚柔多变,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有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在民族乐队和民间丝竹乐队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二胡是民族乐器弓弦类乐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二胡的重要性和在民乐中的地位最为突出。主要流行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珠江流域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二胡往往专指独奏和民族乐队使用的一种,例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在南方地区,二胡的使用要广泛的多,南方的许多地方戏,如越剧、锡剧、沪剧、黄梅戏、淮剧、粤剧中,都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所以,二胡又称为“南胡”。
二、 二胡的近现代发展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二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真正让这件乐器变身的时间却很短,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民族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对乐器演奏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并在作品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之后,这才为她后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甚至是起决定性的基础。继刘天华以后,民间艺人华彦钧又对在演奏及作品方面作了进一步拓展,二胡音乐就更加丰富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民乐的发展,二胡音乐也突飞猛进,现在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件民族乐器了。
一、演奏技巧方面
二胡音乐发展了一千多年以来,在技巧方面,实际上一直处在民间状态。从刘天华开始,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并借鉴吸收了西洋的作曲理论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对二胡演奏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改革。长期以来,二胡一直都在一个把位上演奏,在他的研究下,扩展到许多个把位,使得二胡音域一下宽广了许多,这在当时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后来又对按弦、揉弦做了改进,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在乐器演奏方法出现重大变革的形势下,演奏技巧的新发现如雨后春笋之势。右手方面有了长弓、中弓、短弓之分,后又发明了顿弓、顿跳、颤弓等。左手技巧出现了各种滑音、颤音、揉弦、打音、换把等。这一来,二胡无论在音域、音色、音量等方面的综合水平都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一时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二胡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二胡作品方面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二胡音乐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二胡新作品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赛马》《江河水》等作品的产生,大大推动了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又一次二胡艺术发展高峰。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二胡音乐作品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二胡作品以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大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以及传统二胡演奏曲目的范围,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二胡代表作有《一枝花》《战马奔腾》等等。二胡作品和理论的书籍也层出不穷: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的《二胡曲选1949-1979》;赵寒阳的《青少年学二胡》《二胡基础练习三百首》《二胡入门基础练习》《二胡知识500问》;刘长福主编的《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上下集;刘艳娟主编的《中国二胡经典名曲》……实在列举不完,展望21世纪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好。
三、 二胡演奏人才方面
中国近代以至新中国成立前,最为突出的二胡演奏家可谓是刘天华和华彦钧了,他们是里程碑的大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生活环境的安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再加上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民乐的发展,二胡音乐的地位得到了上升,一下飞跃为中国民乐的首席乐器,从事二胡演奏的人越来越多,在演奏技巧越来越高的同时,演奏人才也相继辈出,尤其体现在许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最早一批突出的演奏家要算陆修棠、张锐、马友德等老一辈了。1963年初夏,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二胡比赛,这就是著名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这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路高手,体现了空前的高水平。闵慧芬、黄海怀、王少林、宋国生……目前活跃在中国二胡乐坛上的年轻大师实在是太多太多,列举也列举不完。比如有中国音乐学院的宋飞、中央音乐学院的严洁敏、于红梅、马向华、二炮文工团的陈军、空政文工团的邓建栋等。
三、二胡的发展与影响
上个世纪50年代后,党中央非常关心民乐的发展,二胡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又经常举办各类比赛活动,尤其是1963年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后,热爱二胡音乐及有机会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面因此变得广阔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习环境非常好,人们在受教育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胡音乐也不例外,如雨后春笋,充满了蓬勃生机。各式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增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此外,艺术团体,培训班、小课教育铺天盖地、受教育的人群已经广泛每个角落,教育的方式也百花齐放,甚至出现了无数少年演奏家现象。看今天的二胡音乐教育,真是欣欣向荣。
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它的演奏技巧、作品创作、演奏人才以及二胡教育的发展,还是在二胡这件乐器本事的制作、改进、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如今,二胡已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了乐器了。
参考文献:
【1】 卜晓妹.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 王艺.胡志平.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
【3】 于雪琴.二胡艺术发展及其文化演变【J】.意识百家,2007,,22(3)
关键词:二胡起源 发展历程 发展与影响
【分类号】:J632.21
我国的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型,民间音乐是其他类型传统音乐的基础。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传统音乐蕴含了几千年来深刻的历史印记和丰富的民族传统,值得我们将之继承和发扬。
一、 二胡的历史起源
从传统音乐的角度看来,二胡更是我国传统音乐乐器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总称。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二胡音色刚柔多变,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有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各种复杂的音调,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在民族乐队和民间丝竹乐队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二胡是民族乐器弓弦类乐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二胡的重要性和在民乐中的地位最为突出。主要流行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珠江流域尤其在长江以南地区,二胡往往专指独奏和民族乐队使用的一种,例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在南方地区,二胡的使用要广泛的多,南方的许多地方戏,如越剧、锡剧、沪剧、黄梅戏、淮剧、粤剧中,都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所以,二胡又称为“南胡”。
二、 二胡的近现代发展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二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茫茫的历史长河当中,真正让这件乐器变身的时间却很短,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民族音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对乐器演奏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良,并在作品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之后,这才为她后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甚至是起决定性的基础。继刘天华以后,民间艺人华彦钧又对在演奏及作品方面作了进一步拓展,二胡音乐就更加丰富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民乐的发展,二胡音乐也突飞猛进,现在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件民族乐器了。
一、演奏技巧方面
二胡音乐发展了一千多年以来,在技巧方面,实际上一直处在民间状态。从刘天华开始,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并借鉴吸收了西洋的作曲理论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对二胡演奏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改革。长期以来,二胡一直都在一个把位上演奏,在他的研究下,扩展到许多个把位,使得二胡音域一下宽广了许多,这在当时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后来又对按弦、揉弦做了改进,这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在乐器演奏方法出现重大变革的形势下,演奏技巧的新发现如雨后春笋之势。右手方面有了长弓、中弓、短弓之分,后又发明了顿弓、顿跳、颤弓等。左手技巧出现了各种滑音、颤音、揉弦、打音、换把等。这一来,二胡无论在音域、音色、音量等方面的综合水平都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一时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二胡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二胡作品方面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二胡音乐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二胡新作品如《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赛马》《江河水》等作品的产生,大大推动了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又一次二胡艺术发展高峰。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二胡音乐作品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二胡作品以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大大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以及传统二胡演奏曲目的范围,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二胡代表作有《一枝花》《战马奔腾》等等。二胡作品和理论的书籍也层出不穷: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的《二胡曲选1949-1979》;赵寒阳的《青少年学二胡》《二胡基础练习三百首》《二胡入门基础练习》《二胡知识500问》;刘长福主编的《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上下集;刘艳娟主编的《中国二胡经典名曲》……实在列举不完,展望21世纪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好。
三、 二胡演奏人才方面
中国近代以至新中国成立前,最为突出的二胡演奏家可谓是刘天华和华彦钧了,他们是里程碑的大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生活环境的安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再加上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民乐的发展,二胡音乐的地位得到了上升,一下飞跃为中国民乐的首席乐器,从事二胡演奏的人越来越多,在演奏技巧越来越高的同时,演奏人才也相继辈出,尤其体现在许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最早一批突出的演奏家要算陆修棠、张锐、马友德等老一辈了。1963年初夏,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二胡比赛,这就是著名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这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路高手,体现了空前的高水平。闵慧芬、黄海怀、王少林、宋国生……目前活跃在中国二胡乐坛上的年轻大师实在是太多太多,列举也列举不完。比如有中国音乐学院的宋飞、中央音乐学院的严洁敏、于红梅、马向华、二炮文工团的陈军、空政文工团的邓建栋等。
三、二胡的发展与影响
上个世纪50年代后,党中央非常关心民乐的发展,二胡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又经常举办各类比赛活动,尤其是1963年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后,热爱二胡音乐及有机会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面因此变得广阔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习环境非常好,人们在受教育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胡音乐也不例外,如雨后春笋,充满了蓬勃生机。各式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增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此外,艺术团体,培训班、小课教育铺天盖地、受教育的人群已经广泛每个角落,教育的方式也百花齐放,甚至出现了无数少年演奏家现象。看今天的二胡音乐教育,真是欣欣向荣。
中国的二胡音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在它的演奏技巧、作品创作、演奏人才以及二胡教育的发展,还是在二胡这件乐器本事的制作、改进、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如今,二胡已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了乐器了。
参考文献:
【1】 卜晓妹.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 王艺.胡志平.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2)
【3】 于雪琴.二胡艺术发展及其文化演变【J】.意识百家,200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