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词法中的“同位”或“同位关系”原本是传统语法中的术语,表示一种句法关系。关于同位复合词,学界有过一些讨论,但一直不够深入。虽然提出了一些检验方法,却过于严格,把有些例词堵在了门外。从例词的类型来看,学者们心目中的同位复合词实际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同位双心复合词,另一类是同位孤心复合词。要使这两类词都能通过验证,有必要设定一套更有效的标准。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套的标准。另外,同位复合词一直是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一个盲点。事实上,汉语中不仅有同位复合名词,还有其它类型的同位复合词。
关键词:同位(关系);同位复合词;同位双心;同位孤心;构词法
1.引言
同位复合词(主要是同位复合名词)在英语复合词的分类中一直享有独立的地位,不是出现在较高的大类中,就是出现在较低的子类中。关于这一点,随手翻阅一些文献就可得到证实:Kruisinga(1932)、Jespersen(1942)、Adams(1973)、Quirk et al(1985)、Spencer(1991)、Fabb(1998)、Haspelmath(2002)、Bisetto & Scalise(2009)。构词法中的“同位”原本是传统语法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种句法关系。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构词法中的“同位”与句法中的“同位”是有区别的。以下是学者们举出的或讨论过的一些例词1,
(1)a.woman doctor、boy king、girl-friend
b.doe-rabbit、man-seal
什么是同位关系呢?Taylor(2002)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2) 在表达式AB中,如果A和B分别指示同一个实体,那么A和B是同位关系。
这个定义合适句法层面,但不适合词汇层面。依据(2),(1a)可归入同位复合词,而(1b)不能(其中doe-rabbit是Jespersen的例词;man-seal是Kruisinga的例词)。显然,同一个实体不可能同时是DOE(母鹿)和RABBIT(兔子),或同时是MAN(男人)和SEAL(海豹)。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定义太窄,还是举例不当?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涉及检验同位复合词的标准问题。纵观多位学者举出的例词,“举例不当”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2.检验方法及其问题
2.1 Jespersen
Jespersen是最关注同位复合词的学者之一。他对这类词做过较为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他(1942:142)专门为同位复合词下的定义。
(3) AB的意思是:同时A且B,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
初看起来,(3)与(2)没什么区别。但从各自的例词可以看出,(2)只涉及外延,而(3)也涉及内涵。在(3)中,“结合”相当于当代语义学中所说的“特征组合”,而“同时A且B”和“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析取而非合取。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涵盖(1b)组。因为这类词仅满足“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的条件,不符合“同时A且B”的要求。以doe-rabbit为例,指母兔,这是两个部件的语义组合的结果;不代表同时是兔子和母鹿的动物。
如何检测同位复合词呢?Jespersen(ibid.)论及的方法仅适合(1a)。他以boy king为例,展示了三种释义方法,见(4)。他说,他倾向于后一种,即(4c)。
(4)a.a human being who is at the same time a boy and a king
同时是少年和国王的人
b.a boy who is also a king
当国王的少年
c. a king who is also (only) a boy (yet)
(还)年少的国王
且不论(4a)-(4c)有何区别,都只适合(1a),不适合(1b)。无论上文对(3)的理解是否正确,都不影响这一结论。
2.2其他学者
Adams(1973)虽然对同位复合词做过较为细致的分类,但没有就如何鉴别同位复合词提出过一个更好的方法。上述其他学者也没有提出过更好的检验方法。他们在谈论同位复合词时往往是三言两语,简而又简。例如Quirk et al(1985),整本书有1779页,有关同位复合词的篇幅凑起来不到半页。书中没有专门为同位复合词下定义,而是在“同位语表示的关系与系动词表示的关系相似”的框架下选择例词的,例词数量非常少,均属于(1a)类。检验方法也很简单,适合(1a)。例如,
(5)woman doctor(女医生):
The doctor is a woman.
Taylor(2002)高声呼吁学界关注同位关系。实属罕见。但在论及同位复合词时却也寥寥数语,仅用了11行,而整本书的正文有621页。他没有给同位复合词单独下定义,而是在定义(2)的意义上探讨同位复合词的,共举了5个例词,均属(1a)类;其检验方法类似于(4a),不适合(1b)类。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Taylor在论述中还出现了“口误”。他(ibid.:237-8)说:“一个人的girl-friend既是friend又是girl。但是,具有核心特征的是第二个成分friend,第一个成分girl是修饰语;girl-friend属于friend,不属于girl。如果要让这个复合词发生复数变化,表示复数的语素只能添加到第二个成分而非第一个或两个成分:girl-friends、*girls-friends、*girls-friend”。首先,Taylor没有解释为什么women doctors是合法的,而woman doctor是其5个例词之一。其次,他刚说过“一个人的girl-friend既是friend又是girl”,接着又说:“girl-friend属于friend,不属于girl。”矛盾之处,显而易见。这种“口误”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界对同位复合词的认识不甚清楚。
3.解决方案
如果上文对(3)的理解是正确的,且不否认(1b)属于同位复合词,那么为了使其通过验证,就有必要修正检验方法。上述方法看似不同,但实质相同,可抽象为同一个赋值为真的合取式:
(6)A(x)∧B(x) [T]
读作“x具有属性A且x具有属性B,其值为真”。如上所述,这个标准太严,把(1b)堵在了同位复合词的大门之外。究竟什么样的词才算是同位复合词呢?从例词的类型来看,学者心目中的同位复合词实际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同位双心复合词,即具有两个核心的同位复合词(简称同位双心),(1a)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同位孤心复合词,即只有一个核心的同位复合词(简称同位孤心),(1b)属于这一类。同位双心可定义为:
(7)a.A和B皆与AB的句法类别一致。
b. 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
c. 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
换言之,凡符合条件(7)的复合词都是同位双心,这些词也都能通过(6)的验证。同位双心不同于偏正式,两者的区别相当明显。试比较(1a)和(8)。后者为典型的偏正式,不符合(6),也通不过(7)的验证。
(8)sheep dog(牧羊犬)
police car(警车)
water plant(水生植物)
比较(1b)和(8)可知,同位孤心与偏正式容易混淆。如何把两者分别开来呢?初看起来,(1b)能满足条件(7)中的一部分,见(9)。
(9)a.AB是名词,A和B皆为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
c.外延上AB包涵于B。
问题是(8)中的例词也符合(9)。这说明(9)太宽松,不能区分(1b)和(8)。两者的区别在哪呢?具体以sheep dog和doe rabbit为例,相比之下,dog和sheep之间可插入一个行为动词,而rabbit和doe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动词。
(10)sheep dog:The dog TENDS sheep.
牧羊犬:狗照看羊。
(11)doe-rabbit:*The rabbit V doe.
母兔:兔子V母鹿。
这一区别表明,虽然sheep dog能满足(9),但sheep是以独立完整的身份进入复合词义的。在参与复合之前,sheep代表‘绵羊’②,之后仍代表‘绵羊’,尽管整个复合词不指绵羊。而doe不是以独立完整的身份进入复合词义的。在参与复合之前,doe代表‘母鹿’,之后不是。其作用跟female相似。这样一来,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
I为了区分同位孤心和偏正式,仅依据(9)不够,还需要其它条件,如何设定?
II既然doe的作用与female相似,female rabbit这类组合能否算作同位结构呢?
问题I稍后讨论,先看问题II。如果把doe rabbit改写为female rabbit,语义上的差别可忽略不计,但形式上由N N变成了A N。根据Quirk et al(1985)对同位语的分类,female rabbit不符合严格同位的条件,但算作松散同位是可以的。后者不要求同位成分属于同一个句法类别。Allen(1978)就列举过A N型的同位复合词:professorial friend(教授朋友)。可见同位复合词的标准在形式上还应该放宽一点。
(12)a.AB是名词,B是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BEING。
c.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BEING。
其中A-BEING表示‘adj. being’指称的事物。凡符合(12)的复合词均属同位式。如果赞同“任何属性都是实体的属性”这一哲学命题,那么,在不考虑句法类别的情况下,可以说:female,即FEMALE BEING(或FEMALE LIFE),代表雌性生物,而female rabbit同时下位于‘雌性生物’和‘兔子’,其指称范围是雌性生物和兔子的交集。据此,female rabbit和doe rabbit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再看woman doctor和female doctor,我们没有绝对的理由认为前者是同位关系而后者不是。较之bird house或avian house(皆指鸟舍),毕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另外,在复合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不是很鲜明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绝对的理由坚持woman doctor是复合词,而female doctor不是。后者可以看作松散同位复合词。也就是说,同位复合词不应排除A N型③。这一观点对于十九世纪的语法学界来说不足为奇。当时的语法学家们认为,形容词(短语)可充当同位语。
在I struck the man dead中,dead(死)是由行为struck(打击)所致。在I found the man dead中,dead(死)不是由found(发现)所致。因而语法学家们说,第二个例句中的dead可直接看作形容词担当“同位语”,修饰man。
引自Reed & Kellogg 1896
Reed & Kellogg说这段话的目的是想以“语法学家们”的观点为靶子,提出反对意见。然而Reed & Kellogg并不反对形容词在其它场合下可以作名词或代词的同位语,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Faint and weary, he struggled on.(or, He, faint and weary, struggled on.)
他疲惫不堪地挣扎着。
意思是说,形容词faint和weary充当代词he的同位语④。Curme(1931:63-4)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把位于名词后面起限定作用的形容词叫做“同位形容词”(appositive adjective),例如,
Calculations quick and anxious passed through the young wife’s brain.
焦虑不安的念头迅速地穿过少妇的心。
Curme把名词前面起限定作用的形容词被叫做“粘连形容词”(adherent adjective)。这种以位置定性的做法不适合处理语义关系。笔者赞同Reed & Kellogg在以上引文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只要能确定是同位关系,位置在名词前面或后面无关紧要。
现在解答问题I。先比较female doctor和avian house,差别在语义而非形式。前者可通过(12)验证,或用“B is A”来释义,后者不行。严格说来,用系动词进行鉴别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具有跨语言的效用。
(13)The doctor is female.
(这位)医生是女的。
(14)*The house is avian.
其中(14)在英语中不可接受,但在汉语中是可以接受的:(这)屋子是鸟儿的。可见在B和A之间插入系动词的方法缺乏普适性。也就是说,把同位关系说成“相似于系动词的关系”是有问题的。那么,能否用前面说的“插入行为动词”的方法进行检验呢?可以,但有局限性。例如reading room(阅览室),没有一个合适的动词可以放在两个部件之间(通常释义为a room for reading)。它是个偏正式而非同位式。可见(12)比 “插入行为动词”更进了一步。
最后回到(1b),显而易见,用(12)验证(1b)是行不通的。因而有必要设定一个更有效的标准用以检验同位孤心,使之从偏正式中分离出来。
(15)a.AB是名词,B是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being。
c.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being。
其中[a]表示A固有的、为语义复合提供的有效元素。仍以doe rabbit为例,其中doe固有的、为语义复合提供的有效元素是FEMALE LIFE⑤。唯有通过(15)验证的复合词才属同位孤心。这样一来,(1b)就能得到验证,而例词(8)以及avian house、reading room等词将无法通过验证。
4.汉语构词法中“同位式”的缺失
汉语语法学深受印欧语法学的影响,引进了大量的语法术语。“同位关系”就是一例。它既是一种句法关系,也是一种语义关系。黎锦熙(1924)、王力(1944)、朱德熙(1982)等学者在描述汉语语法时也都使用过这个概念⑥。外来概念中不乏似是而非的东西,但‘同位关系’不是。问题是很少有人在词汇层面上讨论这一关系。笔者搜集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汉语构词表,根本看不到“同位复合词”这样的字眼。早期学者拟定的复合构词法深受印欧传统语法的影响,主要以语义-功能为分类标准。这时的学者应该很容易看到汉语中同样存在同位复合词。遗憾的是,都忽略了这一点。薛祥绥(1919)似乎是个例外,他用梵语的六合释分析汉语复合词,他把“大名冠小名”的词(“鱼鲔”、“草芥”等)归入“连语”(对应“持业释”——佛经译名,亦即同位语)。也许是因为定义不甚清楚,或例词杂陈⑦,学界没有对“连语”做出积极的响应,或另外提出“同位复字”、“同位复词”或“同位复合词”。与之同时代的学者(刘复1920、黎锦熙1923等)没有,后来的学者(王力1943、孙常叙1956、崔复爰1957、周祖谟1959等)也没有。大约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构词法对应句法的思想很快占据了统治地位。
(16)并列式:牛马、开关、里外、勇敢
偏正式:黑板、雪白、牛犊、回忆
重叠式:哥哥、天天、人人、看看
主谓式:地震、天旱、冬至、心疼
动宾式:司法、动员、签名、行政
述补式:推翻、冲淡、扩大、缩小⑧
采用(16)作为一级分类的著作很多,有些被高等院校当作公共课或专业课教材,影响面非常广。例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980:223-5)、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1981:245-8)、史锡尧、杨庆蕙(主编)《现代汉语》(1984:182-4)、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1986:187-193)、刘叔新(主编)《现代汉语理论教程》(2002:70-7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2004:196-209)、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2005:116-120)、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2007:186-190)。尽管如此,作为句法关系之一的同位始终没有进入汉语构词法。
任学良(1981)对“汉语造词法”做过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其中不见“同位造词法”。周荐(1994:19-54)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双音复合词做过穷尽分类,将(16)这个“似乎成了定论”的汉语构词表稍加修改后“得出9个一级类,30个二级类;有些二级类还进行了三级类的划分,计有95类;三级类也有个别的作了四级类描写”。分类如此细腻,仍不见“同位”二字。赵元任似乎也是一个例外。他在其著作《中国话的文法》中指出:“一般情况下,紧凑同位语属于偏正词组或复合
词”⑨(Chao 1968:271)。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笔带过,在随后专门阐释复合词的章节中,再也没提及“同位”二字。许威汉(2000)用46万字的篇幅对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头到尾,也没提到谁论述过同位复合词。
如果说顶级分类中未见“同位式”还情有可原的话,各级子类中也不见“同位式”就令人费解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缺失?是汉语中没有或极少有同位复合词吗?其实不然。汉语中不仅有同位复合词,而且数量多,类型丰富。像英语这样的语言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问题是这一点被忽略了。黎锦熙(1923)、孙常叙(1956)分别有“标类”和“附注物类”之说,例词包括:父亲、鲤鱼、心脏。但没有跟“同位关系”挂钩。王力(1943)、吕叔湘(1963)讨论过“小类名+大类名”的复合词,也未跟“同位关系”接轨。大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这些词开始被学界笼统地划入偏正式。我们知道,这些词与真正的偏正复合词存在根本区别,把它们划入偏正式说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事实上,下面两组例词都应归入同位式,而非偏正式。
(17)a.父亲、鲤鱼、心脏、芥菜、京城、牛犊、啤酒、玫瑰|花
b.画家|朋友、美女|学者、少年|犯、农民|工、富翁|爸爸
只要稍加留心还将发现,汉语中不仅有同位复合名词,而且其它类型的同位复合词也不少见。例如“凯旋|归来、转动、窥视、唆使”(动词)、“寂静|无声、美好、繁多、芬芳”(形容词)、“如若”(连词)、“在于”(复合介词)等等。它们在汉语中的常规性也远比英语强。但不知何故,同位复合词一直是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一个盲点⑩。
5 余论
在英语构词法中,“同位复合词”是一个不得不提,但又难以展开的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深。尤其缺乏一个检测同位复合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提出检测方案,解决同位复合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偏正式的覆盖面太大,侵占了同位式的地盘。或者说,如今的“偏正式”如同半个垃圾袋,除了真正的偏正复合词,里面也装了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语言的微妙之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微观研究的进展。特别是汉语构词法,长期缺乏“同位复合词”的概念,使得人们对偏正式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这不符合微观研究的基本走向。本文把同位孤心从偏正式中分离出来,只是开了头,还有若干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同位孤心和偏正式之间的界限到底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哪些地方是清晰的,哪些地方是模糊的?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注释:
①例词中常包括“小名+大名”的类型,例如cobblestone,seine net(大拖网)。此处略。
②本文将概念或释义放入单引号或括号。如果是英语,则用小型大写。
③AN型的同位复合词一般归入同位孤心,有些可视为“准双心”。关于这个问题,另文讨论。
④这个例子出现在原文第98课的脚注中。
⑤更确切地说,是FEMALE MAMMAL。
⑥见黎锦熙(1924:56-61)、王力([1944]1984b:149-151、393)、朱德熙(1982:83-4,144-5)。
⑦例词还包括了“山林”、“江湖”、“草木”等。
⑧例词选自一些学者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牛犊”选自《现代汉语辞海》(1994:665)。
⑨赵氏共举了六个紧凑同位语(close appositions)的例子:王家、李大夫、《科学》杂志、“天”字、“x”音、“岂有此理”这个话。
⑩虽说也曾有个别学者呼吁重视同位复合词,但响应者寥寥。朱彦(2004:267)简单地提到“小名+大名”对应于句法中的同位式。笔者查阅了一些汉语版的语言学词典,例如《语言学百科词典》(戚雨村等编1993),没有找到“同位复合词”这一条目。
参考文献
[1]Adams, V. 1973.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Word-Formation.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2]Allen, M. R. 1978.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3]Chao, Y. R. 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4]Curme, G. 1931. Syntax. Boston; London; etc.: D. C. Heath and Company.
[5]Franks, B. 1995. Sense generation: a “quasi-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cepts and concept combination. Cognitive Science, 19(4): 441-506.
[6]Kruisinga, E. 1932. 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 II. Vol. 3. Groningen: P. Noordhoff.
[7]Jespersen, O. 1942. Modern English Grammar. vol. vi.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8]Jespersen, O. 1942. Modern English Grammar. vol. ii.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9]Reed, A. & Kellogg, B. 1896. Higher Lessons in English.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10]Taylor, J. 2002. Cognitive Grammar. Oxford, New York: OUP.
[1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2004.《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崔复爰.1957.《现代汉语构词法例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3]傅力.1989.复合式合成词中应该有“同位型”的地位.《汉语学习》(4).
[14]胡裕树.1981.《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1980.《现代汉语》.宁夏:甘肃人民出版社
[16]黎锦熙.(1924)2001.《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17]黎锦熙.1923.复音词类构成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
[18]刘复.1920.《中国文法通论》.上海:益群书社
[19]刘叔新(主编).2002.《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吕叔湘.1963.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1)
[21]倪文杰、张卫国等.1994.(主编).《现代汉语辞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22]戚雨村等编.1993.《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3]齐沪扬(主编).2007.《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
[24]任学良.1981.《汉语造词法》.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5]荣鑫阁[吴小晶]. 2007.《语义复制和内部同位复合》. 博士论文. 未发表.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6]史锡尧、杨庆蕙(主编).1984.《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7]孙常叙.(1956)2006.《汉语词汇》(重排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8]王力.(1943)1984a.《王力文集•第二卷•中国现代语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9]王力.(1944)1984b.《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0]吴启主(主编).2005.《现代汉语》.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1]许威汉.2000.《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太原:书海出版社
[32]薛祥绥.1919.中国言语文字说略.《国故》(4)
[33]张斌.2002.《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4]张静.1986.《新编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5]周荐.1994.《词语的结构和意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36]周祖谟.1959.《汉语词汇讲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7]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38]朱彦.2004.《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根据笔者的博士论文部分章节撰写而成。感谢导师王逢鑫教授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关键词:同位(关系);同位复合词;同位双心;同位孤心;构词法
1.引言
同位复合词(主要是同位复合名词)在英语复合词的分类中一直享有独立的地位,不是出现在较高的大类中,就是出现在较低的子类中。关于这一点,随手翻阅一些文献就可得到证实:Kruisinga(1932)、Jespersen(1942)、Adams(1973)、Quirk et al(1985)、Spencer(1991)、Fabb(1998)、Haspelmath(2002)、Bisetto & Scalise(2009)。构词法中的“同位”原本是传统语法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种句法关系。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构词法中的“同位”与句法中的“同位”是有区别的。以下是学者们举出的或讨论过的一些例词1,
(1)a.woman doctor、boy king、girl-friend
b.doe-rabbit、man-seal
什么是同位关系呢?Taylor(2002)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2) 在表达式AB中,如果A和B分别指示同一个实体,那么A和B是同位关系。
这个定义合适句法层面,但不适合词汇层面。依据(2),(1a)可归入同位复合词,而(1b)不能(其中doe-rabbit是Jespersen的例词;man-seal是Kruisinga的例词)。显然,同一个实体不可能同时是DOE(母鹿)和RABBIT(兔子),或同时是MAN(男人)和SEAL(海豹)。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定义太窄,还是举例不当?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涉及检验同位复合词的标准问题。纵观多位学者举出的例词,“举例不当”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2.检验方法及其问题
2.1 Jespersen
Jespersen是最关注同位复合词的学者之一。他对这类词做过较为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他(1942:142)专门为同位复合词下的定义。
(3) AB的意思是:同时A且B,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
初看起来,(3)与(2)没什么区别。但从各自的例词可以看出,(2)只涉及外延,而(3)也涉及内涵。在(3)中,“结合”相当于当代语义学中所说的“特征组合”,而“同时A且B”和“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析取而非合取。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涵盖(1b)组。因为这类词仅满足“两者结合于同一个个体”的条件,不符合“同时A且B”的要求。以doe-rabbit为例,指母兔,这是两个部件的语义组合的结果;不代表同时是兔子和母鹿的动物。
如何检测同位复合词呢?Jespersen(ibid.)论及的方法仅适合(1a)。他以boy king为例,展示了三种释义方法,见(4)。他说,他倾向于后一种,即(4c)。
(4)a.a human being who is at the same time a boy and a king
同时是少年和国王的人
b.a boy who is also a king
当国王的少年
c. a king who is also (only) a boy (yet)
(还)年少的国王
且不论(4a)-(4c)有何区别,都只适合(1a),不适合(1b)。无论上文对(3)的理解是否正确,都不影响这一结论。
2.2其他学者
Adams(1973)虽然对同位复合词做过较为细致的分类,但没有就如何鉴别同位复合词提出过一个更好的方法。上述其他学者也没有提出过更好的检验方法。他们在谈论同位复合词时往往是三言两语,简而又简。例如Quirk et al(1985),整本书有1779页,有关同位复合词的篇幅凑起来不到半页。书中没有专门为同位复合词下定义,而是在“同位语表示的关系与系动词表示的关系相似”的框架下选择例词的,例词数量非常少,均属于(1a)类。检验方法也很简单,适合(1a)。例如,
(5)woman doctor(女医生):
The doctor is a woman.
Taylor(2002)高声呼吁学界关注同位关系。实属罕见。但在论及同位复合词时却也寥寥数语,仅用了11行,而整本书的正文有621页。他没有给同位复合词单独下定义,而是在定义(2)的意义上探讨同位复合词的,共举了5个例词,均属(1a)类;其检验方法类似于(4a),不适合(1b)类。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Taylor在论述中还出现了“口误”。他(ibid.:237-8)说:“一个人的girl-friend既是friend又是girl。但是,具有核心特征的是第二个成分friend,第一个成分girl是修饰语;girl-friend属于friend,不属于girl。如果要让这个复合词发生复数变化,表示复数的语素只能添加到第二个成分而非第一个或两个成分:girl-friends、*girls-friends、*girls-friend”。首先,Taylor没有解释为什么women doctors是合法的,而woman doctor是其5个例词之一。其次,他刚说过“一个人的girl-friend既是friend又是girl”,接着又说:“girl-friend属于friend,不属于girl。”矛盾之处,显而易见。这种“口误”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界对同位复合词的认识不甚清楚。
3.解决方案
如果上文对(3)的理解是正确的,且不否认(1b)属于同位复合词,那么为了使其通过验证,就有必要修正检验方法。上述方法看似不同,但实质相同,可抽象为同一个赋值为真的合取式:
(6)A(x)∧B(x) [T]
读作“x具有属性A且x具有属性B,其值为真”。如上所述,这个标准太严,把(1b)堵在了同位复合词的大门之外。究竟什么样的词才算是同位复合词呢?从例词的类型来看,学者心目中的同位复合词实际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同位双心复合词,即具有两个核心的同位复合词(简称同位双心),(1a)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同位孤心复合词,即只有一个核心的同位复合词(简称同位孤心),(1b)属于这一类。同位双心可定义为:
(7)a.A和B皆与AB的句法类别一致。
b. 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
c. 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
换言之,凡符合条件(7)的复合词都是同位双心,这些词也都能通过(6)的验证。同位双心不同于偏正式,两者的区别相当明显。试比较(1a)和(8)。后者为典型的偏正式,不符合(6),也通不过(7)的验证。
(8)sheep dog(牧羊犬)
police car(警车)
water plant(水生植物)
比较(1b)和(8)可知,同位孤心与偏正式容易混淆。如何把两者分别开来呢?初看起来,(1b)能满足条件(7)中的一部分,见(9)。
(9)a.AB是名词,A和B皆为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
c.外延上AB包涵于B。
问题是(8)中的例词也符合(9)。这说明(9)太宽松,不能区分(1b)和(8)。两者的区别在哪呢?具体以sheep dog和doe rabbit为例,相比之下,dog和sheep之间可插入一个行为动词,而rabbit和doe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动词。
(10)sheep dog:The dog TENDS sheep.
牧羊犬:狗照看羊。
(11)doe-rabbit:*The rabbit V doe.
母兔:兔子V母鹿。
这一区别表明,虽然sheep dog能满足(9),但sheep是以独立完整的身份进入复合词义的。在参与复合之前,sheep代表‘绵羊’②,之后仍代表‘绵羊’,尽管整个复合词不指绵羊。而doe不是以独立完整的身份进入复合词义的。在参与复合之前,doe代表‘母鹿’,之后不是。其作用跟female相似。这样一来,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
I为了区分同位孤心和偏正式,仅依据(9)不够,还需要其它条件,如何设定?
II既然doe的作用与female相似,female rabbit这类组合能否算作同位结构呢?
问题I稍后讨论,先看问题II。如果把doe rabbit改写为female rabbit,语义上的差别可忽略不计,但形式上由N N变成了A N。根据Quirk et al(1985)对同位语的分类,female rabbit不符合严格同位的条件,但算作松散同位是可以的。后者不要求同位成分属于同一个句法类别。Allen(1978)就列举过A N型的同位复合词:professorial friend(教授朋友)。可见同位复合词的标准在形式上还应该放宽一点。
(12)a.AB是名词,B是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BEING。
c.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BEING。
其中A-BEING表示‘adj. being’指称的事物。凡符合(12)的复合词均属同位式。如果赞同“任何属性都是实体的属性”这一哲学命题,那么,在不考虑句法类别的情况下,可以说:female,即FEMALE BEING(或FEMALE LIFE),代表雌性生物,而female rabbit同时下位于‘雌性生物’和‘兔子’,其指称范围是雌性生物和兔子的交集。据此,female rabbit和doe rabbit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再看woman doctor和female doctor,我们没有绝对的理由认为前者是同位关系而后者不是。较之bird house或avian house(皆指鸟舍),毕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另外,在复合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不是很鲜明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绝对的理由坚持woman doctor是复合词,而female doctor不是。后者可以看作松散同位复合词。也就是说,同位复合词不应排除A N型③。这一观点对于十九世纪的语法学界来说不足为奇。当时的语法学家们认为,形容词(短语)可充当同位语。
在I struck the man dead中,dead(死)是由行为struck(打击)所致。在I found the man dead中,dead(死)不是由found(发现)所致。因而语法学家们说,第二个例句中的dead可直接看作形容词担当“同位语”,修饰man。
引自Reed & Kellogg 1896
Reed & Kellogg说这段话的目的是想以“语法学家们”的观点为靶子,提出反对意见。然而Reed & Kellogg并不反对形容词在其它场合下可以作名词或代词的同位语,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Faint and weary, he struggled on.(or, He, faint and weary, struggled on.)
他疲惫不堪地挣扎着。
意思是说,形容词faint和weary充当代词he的同位语④。Curme(1931:63-4)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把位于名词后面起限定作用的形容词叫做“同位形容词”(appositive adjective),例如,
Calculations quick and anxious passed through the young wife’s brain.
焦虑不安的念头迅速地穿过少妇的心。
Curme把名词前面起限定作用的形容词被叫做“粘连形容词”(adherent adjective)。这种以位置定性的做法不适合处理语义关系。笔者赞同Reed & Kellogg在以上引文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只要能确定是同位关系,位置在名词前面或后面无关紧要。
现在解答问题I。先比较female doctor和avian house,差别在语义而非形式。前者可通过(12)验证,或用“B is A”来释义,后者不行。严格说来,用系动词进行鉴别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具有跨语言的效用。
(13)The doctor is female.
(这位)医生是女的。
(14)*The house is avian.
其中(14)在英语中不可接受,但在汉语中是可以接受的:(这)屋子是鸟儿的。可见在B和A之间插入系动词的方法缺乏普适性。也就是说,把同位关系说成“相似于系动词的关系”是有问题的。那么,能否用前面说的“插入行为动词”的方法进行检验呢?可以,但有局限性。例如reading room(阅览室),没有一个合适的动词可以放在两个部件之间(通常释义为a room for reading)。它是个偏正式而非同位式。可见(12)比 “插入行为动词”更进了一步。
最后回到(1b),显而易见,用(12)验证(1b)是行不通的。因而有必要设定一个更有效的标准用以检验同位孤心,使之从偏正式中分离出来。
(15)a.AB是名词,B是名词。
b.内涵上AB下位于B,且下位于[a]-being。
c.外延上AB包涵于B,且包涵于[a]-being。
其中[a]表示A固有的、为语义复合提供的有效元素。仍以doe rabbit为例,其中doe固有的、为语义复合提供的有效元素是FEMALE LIFE⑤。唯有通过(15)验证的复合词才属同位孤心。这样一来,(1b)就能得到验证,而例词(8)以及avian house、reading room等词将无法通过验证。
4.汉语构词法中“同位式”的缺失
汉语语法学深受印欧语法学的影响,引进了大量的语法术语。“同位关系”就是一例。它既是一种句法关系,也是一种语义关系。黎锦熙(1924)、王力(1944)、朱德熙(1982)等学者在描述汉语语法时也都使用过这个概念⑥。外来概念中不乏似是而非的东西,但‘同位关系’不是。问题是很少有人在词汇层面上讨论这一关系。笔者搜集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汉语构词表,根本看不到“同位复合词”这样的字眼。早期学者拟定的复合构词法深受印欧传统语法的影响,主要以语义-功能为分类标准。这时的学者应该很容易看到汉语中同样存在同位复合词。遗憾的是,都忽略了这一点。薛祥绥(1919)似乎是个例外,他用梵语的六合释分析汉语复合词,他把“大名冠小名”的词(“鱼鲔”、“草芥”等)归入“连语”(对应“持业释”——佛经译名,亦即同位语)。也许是因为定义不甚清楚,或例词杂陈⑦,学界没有对“连语”做出积极的响应,或另外提出“同位复字”、“同位复词”或“同位复合词”。与之同时代的学者(刘复1920、黎锦熙1923等)没有,后来的学者(王力1943、孙常叙1956、崔复爰1957、周祖谟1959等)也没有。大约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构词法对应句法的思想很快占据了统治地位。
(16)并列式:牛马、开关、里外、勇敢
偏正式:黑板、雪白、牛犊、回忆
重叠式:哥哥、天天、人人、看看
主谓式:地震、天旱、冬至、心疼
动宾式:司法、动员、签名、行政
述补式:推翻、冲淡、扩大、缩小⑧
采用(16)作为一级分类的著作很多,有些被高等院校当作公共课或专业课教材,影响面非常广。例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980:223-5)、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1981:245-8)、史锡尧、杨庆蕙(主编)《现代汉语》(1984:182-4)、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1986:187-193)、刘叔新(主编)《现代汉语理论教程》(2002:70-7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2004:196-209)、吴启主(主编)《现代汉语》(2005:116-120)、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2007:186-190)。尽管如此,作为句法关系之一的同位始终没有进入汉语构词法。
任学良(1981)对“汉语造词法”做过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其中不见“同位造词法”。周荐(1994:19-54)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双音复合词做过穷尽分类,将(16)这个“似乎成了定论”的汉语构词表稍加修改后“得出9个一级类,30个二级类;有些二级类还进行了三级类的划分,计有95类;三级类也有个别的作了四级类描写”。分类如此细腻,仍不见“同位”二字。赵元任似乎也是一个例外。他在其著作《中国话的文法》中指出:“一般情况下,紧凑同位语属于偏正词组或复合
词”⑨(Chao 1968:271)。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笔带过,在随后专门阐释复合词的章节中,再也没提及“同位”二字。许威汉(2000)用46万字的篇幅对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头到尾,也没提到谁论述过同位复合词。
如果说顶级分类中未见“同位式”还情有可原的话,各级子类中也不见“同位式”就令人费解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缺失?是汉语中没有或极少有同位复合词吗?其实不然。汉语中不仅有同位复合词,而且数量多,类型丰富。像英语这样的语言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问题是这一点被忽略了。黎锦熙(1923)、孙常叙(1956)分别有“标类”和“附注物类”之说,例词包括:父亲、鲤鱼、心脏。但没有跟“同位关系”挂钩。王力(1943)、吕叔湘(1963)讨论过“小类名+大类名”的复合词,也未跟“同位关系”接轨。大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这些词开始被学界笼统地划入偏正式。我们知道,这些词与真正的偏正复合词存在根本区别,把它们划入偏正式说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事实上,下面两组例词都应归入同位式,而非偏正式。
(17)a.父亲、鲤鱼、心脏、芥菜、京城、牛犊、啤酒、玫瑰|花
b.画家|朋友、美女|学者、少年|犯、农民|工、富翁|爸爸
只要稍加留心还将发现,汉语中不仅有同位复合名词,而且其它类型的同位复合词也不少见。例如“凯旋|归来、转动、窥视、唆使”(动词)、“寂静|无声、美好、繁多、芬芳”(形容词)、“如若”(连词)、“在于”(复合介词)等等。它们在汉语中的常规性也远比英语强。但不知何故,同位复合词一直是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一个盲点⑩。
5 余论
在英语构词法中,“同位复合词”是一个不得不提,但又难以展开的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深。尤其缺乏一个检测同位复合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提出检测方案,解决同位复合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偏正式的覆盖面太大,侵占了同位式的地盘。或者说,如今的“偏正式”如同半个垃圾袋,除了真正的偏正复合词,里面也装了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语言的微妙之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微观研究的进展。特别是汉语构词法,长期缺乏“同位复合词”的概念,使得人们对偏正式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这不符合微观研究的基本走向。本文把同位孤心从偏正式中分离出来,只是开了头,还有若干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同位孤心和偏正式之间的界限到底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哪些地方是清晰的,哪些地方是模糊的?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注释:
①例词中常包括“小名+大名”的类型,例如cobblestone,seine net(大拖网)。此处略。
②本文将概念或释义放入单引号或括号。如果是英语,则用小型大写。
③AN型的同位复合词一般归入同位孤心,有些可视为“准双心”。关于这个问题,另文讨论。
④这个例子出现在原文第98课的脚注中。
⑤更确切地说,是FEMALE MAMMAL。
⑥见黎锦熙(1924:56-61)、王力([1944]1984b:149-151、393)、朱德熙(1982:83-4,144-5)。
⑦例词还包括了“山林”、“江湖”、“草木”等。
⑧例词选自一些学者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牛犊”选自《现代汉语辞海》(1994:665)。
⑨赵氏共举了六个紧凑同位语(close appositions)的例子:王家、李大夫、《科学》杂志、“天”字、“x”音、“岂有此理”这个话。
⑩虽说也曾有个别学者呼吁重视同位复合词,但响应者寥寥。朱彦(2004:267)简单地提到“小名+大名”对应于句法中的同位式。笔者查阅了一些汉语版的语言学词典,例如《语言学百科词典》(戚雨村等编1993),没有找到“同位复合词”这一条目。
参考文献
[1]Adams, V. 1973.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Word-Formation.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2]Allen, M. R. 1978.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3]Chao, Y. R. 1968.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4]Curme, G. 1931. Syntax. Boston; London; etc.: D. C. Heath and Company.
[5]Franks, B. 1995. Sense generation: a “quasi-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cepts and concept combination. Cognitive Science, 19(4): 441-506.
[6]Kruisinga, E. 1932. 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 II. Vol. 3. Groningen: P. Noordhoff.
[7]Jespersen, O. 1942. Modern English Grammar. vol. vi.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8]Jespersen, O. 1942. Modern English Grammar. vol. ii.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9]Reed, A. & Kellogg, B. 1896. Higher Lessons in English.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10]Taylor, J. 2002. Cognitive Grammar. Oxford, New York: OUP.
[1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2004.《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崔复爰.1957.《现代汉语构词法例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3]傅力.1989.复合式合成词中应该有“同位型”的地位.《汉语学习》(4).
[14]胡裕树.1981.《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1980.《现代汉语》.宁夏:甘肃人民出版社
[16]黎锦熙.(1924)2001.《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17]黎锦熙.1923.复音词类构成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
[18]刘复.1920.《中国文法通论》.上海:益群书社
[19]刘叔新(主编).2002.《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吕叔湘.1963.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1)
[21]倪文杰、张卫国等.1994.(主编).《现代汉语辞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22]戚雨村等编.1993.《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3]齐沪扬(主编).2007.《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
[24]任学良.1981.《汉语造词法》.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5]荣鑫阁[吴小晶]. 2007.《语义复制和内部同位复合》. 博士论文. 未发表.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6]史锡尧、杨庆蕙(主编).1984.《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7]孙常叙.(1956)2006.《汉语词汇》(重排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28]王力.(1943)1984a.《王力文集•第二卷•中国现代语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9]王力.(1944)1984b.《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0]吴启主(主编).2005.《现代汉语》.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1]许威汉.2000.《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太原:书海出版社
[32]薛祥绥.1919.中国言语文字说略.《国故》(4)
[33]张斌.2002.《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4]张静.1986.《新编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5]周荐.1994.《词语的结构和意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36]周祖谟.1959.《汉语词汇讲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7]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38]朱彦.2004.《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根据笔者的博士论文部分章节撰写而成。感谢导师王逢鑫教授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