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例教学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医学生特点,精选案例、巧设问题。通过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讲述和评论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评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36-02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學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美国哈佛大学是最先研究并得以普遍应用的学校,1980年被引进我国后,在经济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很受学生欢迎。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专业课时间挤占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围绕鲜活的案例展开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集中医学生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
一、医学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师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2]。医学生对待“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上有不适应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作好有效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彼此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交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原则
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探讨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医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所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激烈探讨的气氛,给其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提问。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3]。
(三)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以获得相关有用信息。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提供的生动例子,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形态,使医学生从案例中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并且也统领着其他原则。
二、“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
(一)精选案例
所选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案例最好既符合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特征,又具有启发性和可看性特征。学生通过了解案例,让其认识到案例的适用性和借鉴性,以达到阐释原理、引发讨论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其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把握不了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师通过搜集、剪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加深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巧置问题
为了把一个案例讲解得较为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可精选两个相关教学案例,通过比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为例,针对当前离婚率高,妇女再婚情况,我挑选了CCTV《法律讲堂》中的《挨打的女人》和《再婚女人的伤心事》两个案例视频供医学生观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当前社会中离婚的原因有哪些,女强人一般有哪些特征,女强人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婚姻家庭中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如何避免,再婚女人的和谐家庭如何建立等。
(三)评讲案例
鼓励医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进程,既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医学生认识到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作出归纳。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时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三、“思政”教师在案例教学评讲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全面学习和掌握专业课内容,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与操作,导致了医学生思维模式单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5]。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创造力。作为医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评论与讲述的关系
针对医学生的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医学生讲述自身对本案例的评价,它融入了教师的学识、修养,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评讲常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学生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遇到新问题还会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评论时要注意把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评述中给予解答,让学生清楚知道哪对哪错,哪些需要改进、纠正,以避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进入误区。同时,教师评讲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牵涉教师本人或某位学生,不带有偏激的情绪,以免让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尊重。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及时作好案例的修改、整理和归档工作,建好案例库,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总之,案例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把它应用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注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青梅.略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2]姜相志.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探索,2007,(1).
[3]赵光侠.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34).
[4]徐承英,詹培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
[5]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责任编辑:石 银)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评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36-02
案例教学是一种课堂互动、角色转换的教學方法,在教育界已被公认为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美国哈佛大学是最先研究并得以普遍应用的学校,1980年被引进我国后,在经济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很受学生欢迎。在医学院校,医学生除了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记忆繁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做实验、去医院实习,学习专业课时间挤占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时间。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围绕鲜活的案例展开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集中医学生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1]。
一、医学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师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2]。医学生对待“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上有不适应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作好有效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彼此交流过程中,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参与者转变,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交流,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开放性原则
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探讨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医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所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激烈探讨的气氛,给其提供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提问。只要言之成理,就让其畅所欲言[3]。
(三)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以学生的直接参与为基础,以实践经验为归属,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以获得相关有用信息。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提供的生动例子,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形态,使医学生从案例中用科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性原则的实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原则的贯彻情况,并且也统领着其他原则。
二、“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
(一)精选案例
所选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案例最好既符合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特征,又具有启发性和可看性特征。学生通过了解案例,让其认识到案例的适用性和借鉴性,以达到阐释原理、引发讨论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其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把握不了重、难点,影响教学效果。现在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师通过搜集、剪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会加深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巧置问题
为了把一个案例讲解得较为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可精选两个相关教学案例,通过比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为例,针对当前离婚率高,妇女再婚情况,我挑选了CCTV《法律讲堂》中的《挨打的女人》和《再婚女人的伤心事》两个案例视频供医学生观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当前社会中离婚的原因有哪些,女强人一般有哪些特征,女强人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婚姻家庭中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如何避免,再婚女人的和谐家庭如何建立等。
(三)评讲案例
鼓励医学生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允许其发表意见,使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要控制好学生讨论的进程,既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点评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医学生认识到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作出归纳。既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可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既有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讲时语言要精练、论据要充分、评论要正面、客观。
三、“思政”教师在案例教学评讲中应注意的细节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全面学习和掌握专业课内容,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实验与操作,导致了医学生思维模式单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5]。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创造力。作为医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评论与讲述的关系
针对医学生的讨论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医学生讲述自身对本案例的评价,它融入了教师的学识、修养,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评讲常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学生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遇到新问题还会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评论时要注意把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评述中给予解答,让学生清楚知道哪对哪错,哪些需要改进、纠正,以避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进入误区。同时,教师评讲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牵涉教师本人或某位学生,不带有偏激的情绪,以免让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尊重。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及时作好案例的修改、整理和归档工作,建好案例库,为以后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总之,案例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把它应用于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注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青梅.略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
[2]姜相志.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探索,2007,(1).
[3]赵光侠.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34).
[4]徐承英,詹培民.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4).
[5]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