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改面临的深层问题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余年,各种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们的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人形容为“今天的我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课改必须改课!”
审视当下的课堂,我们发现多数课堂依然是“体验不深切、思维不深入、理解不深刻”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缺乏,教的是一些表面或粗糙的东西,没有教给学生学科本质问题和思想方法、学科结构性知识,导致学生“营养不良”;二是从教学过程看,多数老师仍然在告诉,在灌输,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散失,没有思维纵深,在表面热闹的课堂后面,学生主体地位未能真正落实。
问题是课堂的驱动器,是课堂前行的重要资源。改变课堂,须从问题着手。以思维调动情感,以学科核心问题突破课堂教学困境。通过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是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核心问题教学的由来、内涵及特征
核心问题教学来源于问题教学。作为问题教学理论的主要提出者之一的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简称PBL)是现代发展性教学体系的主导因素。丁念金认为,“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核心问题,就广泛意义而言,核心问题就是中心问题,有的也称为主问题。从问题性质来看,它可以是题目、试题、练习题,也可以是提出来的矛盾、疑难,还可以是以题目形式提出的任务,这些问题往往以带问号的形式出现;从问题地位来看,它几乎贯穿整节课,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所说的学科核心问题,是教师基于新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精心设计的融合三维目标为一体的,能激发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又能整合应该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密切相关联,并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任务。
学科核心问题具有以下特征:根本性,即能深入学科本质、体现学科精髓;统摄性,即对整节课具有统领作用;综合性,即学科核心问题具有整合的功能,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即学科核心问题能在生活中寻早原型,可以将教材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三、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进一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学科核心问题和精心分解优化子问题,从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以求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摄取知识的同时又提升其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突破课堂教学困境,从而整体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其基本思路为: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和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整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项教改活动的基本主张:
1.问题是课堂的驱动器。问题是课堂前行的重要资源。问题驱动思维,思维调动情感。核心问题是聚合器,子问题是推进器。
2.活动结构是问题结构的深层转换。教材可以衍生核心问题和序列问题,教师据此设计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结构是教材结构的深层转换。
3.学生发展取决于学生的活动状况。
教学过程是在活动中进行。通过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活动设计上要体现“三字诀”:让,即把时间、机会让给学生;渔,即在教学活动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导,即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育。
本项教改活动的操作思路:
1.精心设计学科核心问题
(1)设计学科核心问题的三大原则
核心问题设计源于对教材的深度加工,它有四大依据:把握核心概念性知识来设计;根据学科思想方法设计;根据学科教材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科核心能力。设计学科核心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体现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对教材精深的把握,需要突破双基基本学科经验思想方法,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梳理学科知识构成发掘教材的发展价值、生活价值和学术价值。②引导学生深层的情感思维需要。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整合教学资源,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深度体验。③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尽量联系生活,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有生活性、真实性。
(2)确定学科核心问题的操作程序
在核心问题的确立上可以遵循以下程序:第一是备教材,通过对教材精深广的把握,确定意向性核心问题;第二是备学生,根据学生情况和经验积累,推断学生解决意向性核心问题方法的可能性;第三是确定学生的体验性目标和体验方式;第四是在充分了解教材与学情、确定知识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核心问题。第五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境不断修正改善。如下图所示:
2.合理分解子问题
在确定好核心问题之后,要将其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按照合理的序列展示出来,在这一环节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层层推进式,一种是分化整合式。子问题的设计要按照以下要求:(1)顺序性,即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2)层次性,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现出经验水平型、概念水平型、方法水平型、思想水平型、价值水平型等不同层次;(3)整体性,即要以核心问题为中心,体现出问题的有机联系。
3.“1+X”的模块式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模块式学习活动设计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模块为主要载体进行的设计,它力求改变线形的或流程式的设计思路,将线形的课堂学习活动变为模块式学习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生成性特征。首先进行的是“1”的寻找,也就是核心问题的设计,然后是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再确定活动序列的设计和展示,最终通过学生活动、问题驱动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模块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中,能将当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和导学工具的开发,包括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借助思维导航、动力导航、认知支持等技术,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和教师助学案。
4.开展基于专业听评课的的自主学习课堂观察开发相应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多维度、多视觉观察学习的课堂学习表现,从评析教师如何“教”转向观察学生如何“学”,把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作为课堂观察的重点,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通过典型课例研究,不断总结、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余年,各种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们的课堂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人形容为“今天的我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国家督学成尚荣曾说,“课改必须改课!”
审视当下的课堂,我们发现多数课堂依然是“体验不深切、思维不深入、理解不深刻”的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缺乏,教的是一些表面或粗糙的东西,没有教给学生学科本质问题和思想方法、学科结构性知识,导致学生“营养不良”;二是从教学过程看,多数老师仍然在告诉,在灌输,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散失,没有思维纵深,在表面热闹的课堂后面,学生主体地位未能真正落实。
问题是课堂的驱动器,是课堂前行的重要资源。改变课堂,须从问题着手。以思维调动情感,以学科核心问题突破课堂教学困境。通过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是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核心问题教学的由来、内涵及特征
核心问题教学来源于问题教学。作为问题教学理论的主要提出者之一的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简称PBL)是现代发展性教学体系的主导因素。丁念金认为,“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核心问题,就广泛意义而言,核心问题就是中心问题,有的也称为主问题。从问题性质来看,它可以是题目、试题、练习题,也可以是提出来的矛盾、疑难,还可以是以题目形式提出的任务,这些问题往往以带问号的形式出现;从问题地位来看,它几乎贯穿整节课,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所说的学科核心问题,是教师基于新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精心设计的融合三维目标为一体的,能激发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又能整合应该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关键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密切相关联,并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任务。
学科核心问题具有以下特征:根本性,即能深入学科本质、体现学科精髓;统摄性,即对整节课具有统领作用;综合性,即学科核心问题具有整合的功能,具有开放性;生活性,即学科核心问题能在生活中寻早原型,可以将教材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三、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进一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学科核心问题和精心分解优化子问题,从而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以求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摄取知识的同时又提升其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突破课堂教学困境,从而整体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其基本思路为: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和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整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项教改活动的基本主张:
1.问题是课堂的驱动器。问题是课堂前行的重要资源。问题驱动思维,思维调动情感。核心问题是聚合器,子问题是推进器。
2.活动结构是问题结构的深层转换。教材可以衍生核心问题和序列问题,教师据此设计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结构是教材结构的深层转换。
3.学生发展取决于学生的活动状况。
教学过程是在活动中进行。通过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活动设计上要体现“三字诀”:让,即把时间、机会让给学生;渔,即在教学活动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导,即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育。
本项教改活动的操作思路:
1.精心设计学科核心问题
(1)设计学科核心问题的三大原则
核心问题设计源于对教材的深度加工,它有四大依据:把握核心概念性知识来设计;根据学科思想方法设计;根据学科教材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科核心能力。设计学科核心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体现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对教材精深的把握,需要突破双基基本学科经验思想方法,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梳理学科知识构成发掘教材的发展价值、生活价值和学术价值。②引导学生深层的情感思维需要。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整合教学资源,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深度体验。③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核心问题的设计需要尽量联系生活,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有生活性、真实性。
(2)确定学科核心问题的操作程序
在核心问题的确立上可以遵循以下程序:第一是备教材,通过对教材精深广的把握,确定意向性核心问题;第二是备学生,根据学生情况和经验积累,推断学生解决意向性核心问题方法的可能性;第三是确定学生的体验性目标和体验方式;第四是在充分了解教材与学情、确定知识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核心问题。第五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境不断修正改善。如下图所示:
2.合理分解子问题
在确定好核心问题之后,要将其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按照合理的序列展示出来,在这一环节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层层推进式,一种是分化整合式。子问题的设计要按照以下要求:(1)顺序性,即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2)层次性,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现出经验水平型、概念水平型、方法水平型、思想水平型、价值水平型等不同层次;(3)整体性,即要以核心问题为中心,体现出问题的有机联系。
3.“1+X”的模块式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模块式学习活动设计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模块为主要载体进行的设计,它力求改变线形的或流程式的设计思路,将线形的课堂学习活动变为模块式学习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生成性特征。首先进行的是“1”的寻找,也就是核心问题的设计,然后是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再确定活动序列的设计和展示,最终通过学生活动、问题驱动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模块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中,能将当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和导学工具的开发,包括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借助思维导航、动力导航、认知支持等技术,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和教师助学案。
4.开展基于专业听评课的的自主学习课堂观察开发相应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多维度、多视觉观察学习的课堂学习表现,从评析教师如何“教”转向观察学生如何“学”,把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作为课堂观察的重点,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通过典型课例研究,不断总结、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