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倡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创新式教学模式,相对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独立意识和个性培养固为重要,若是盲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只会忽视教学教学内容和质量。
一、角色扮演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角色扮演丰富了课堂内容,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的学生关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1.“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好的舵手要求教师熟悉掌握大纲内容、教学方向及教学目的。课堂中,往往我们会看到这些现象: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常常例举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当下时事,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可能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最后课文内容短时间内草草了事,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再比如针对一篇古文,为还原其历史性,尽管提出一个问题,但是教师已经有了其固定的答案,往往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一系列的事例可以看出教师作为一个舵手有其深远的影响力,把握着一个整体方向,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充分锻炼、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好的舵手才能领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
2.“演员” 好的教师应学会随机应变,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点拨式、讨论式等课堂教学中如训练写作时,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如针对“什么是不朽”这一作文题目,可以从什么是不朽?为什么会不朽?怎样做到不朽?等多角度的采访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可以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
3.“朋友” 杨雄说过:“务学不如务求师”;吕不韦亦说过:“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所谓良师益友,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为人师表应贴近学生,为其解惑。而不是始终与学生之间隔着一重身份,学生有惑不询问,教师也不能知道学生的弱处,长此以往,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正确的去指引学生扬长避短、汲取知识,学生也不能养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导作用的体现
1.教
教师理应教导传授知识,如何教?这里则强调教法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教会学生不如教学生会学。学习的方法很多,最为重要的不过于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老师应该练习课本,有机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周密性扩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老鞋匠》,我问:文中介绍老鞋匠摊儿上摆着不起眼的东西和工具及各式各样的鞋表达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起初很多同学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因为老鞋匠穷,以补鞋为生”、“老鞋匠很辛苦”等等这些浅层的东西。后经老师的点拨提示“有那么多职业为什么选择老鞋匠?仅仅因为贫穷?”、“老鞋匠的鞋是他自己的吗?是谁的?为什么这么多?”等一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学生重新审视,思维逐渐趋缜密,渐渐深入到文章的内涵。“摊儿上摆着不起眼的东西和工具”暗示了该职业的平凡、从事者的平凡,为升华主题做铺垫;“各式各样的鞋”则看出老鞋匠的朴实,不因职业的低贱而埋怨,不断研究,精于并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的训练,不仅利于学生改掉以偏概全丢三落四的毛病,也利于培养周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
(1)引导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则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的本质在于“导”,即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如若让学生自行摸索,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已有深刻领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简洁的方法去汲取知识。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不应把自身积累的知识“注入”学生脑体,取而代之应是“教之以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是什么”“这么办”为“为什么”“怎么办”。充分的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才有动力变为自主的探求知识。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言传身教
所谓言传身教,从老师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彼此启发,相互砥砺、切磋。言传,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特点,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语文教学中古文很难懂,容易造成学生胆怯怕难的心理,学习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就应从学生出发,讲述自己是如何去学习该篇古文,侧重点在哪里,使其无所畏。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云:“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表率就是无声的命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努力地做好楷模,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忱、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唤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
总之,正确地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运用教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角色扮演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角色扮演丰富了课堂内容,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的学生关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1.“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好的舵手要求教师熟悉掌握大纲内容、教学方向及教学目的。课堂中,往往我们会看到这些现象: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常常例举一些生活实例或者当下时事,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可能占用了课堂的很多时间,最后课文内容短时间内草草了事,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再比如针对一篇古文,为还原其历史性,尽管提出一个问题,但是教师已经有了其固定的答案,往往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等。一系列的事例可以看出教师作为一个舵手有其深远的影响力,把握着一个整体方向,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充分锻炼、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好的舵手才能领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
2.“演员” 好的教师应学会随机应变,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点拨式、讨论式等课堂教学中如训练写作时,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如针对“什么是不朽”这一作文题目,可以从什么是不朽?为什么会不朽?怎样做到不朽?等多角度的采访学生,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可以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
3.“朋友” 杨雄说过:“务学不如务求师”;吕不韦亦说过:“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所谓良师益友,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为人师表应贴近学生,为其解惑。而不是始终与学生之间隔着一重身份,学生有惑不询问,教师也不能知道学生的弱处,长此以往,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教师不能正确的去指引学生扬长避短、汲取知识,学生也不能养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导作用的体现
1.教
教师理应教导传授知识,如何教?这里则强调教法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教会学生不如教学生会学。学习的方法很多,最为重要的不过于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老师应该练习课本,有机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周密性扩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老鞋匠》,我问:文中介绍老鞋匠摊儿上摆着不起眼的东西和工具及各式各样的鞋表达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起初很多同学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因为老鞋匠穷,以补鞋为生”、“老鞋匠很辛苦”等等这些浅层的东西。后经老师的点拨提示“有那么多职业为什么选择老鞋匠?仅仅因为贫穷?”、“老鞋匠的鞋是他自己的吗?是谁的?为什么这么多?”等一系列问题,循循善诱,学生重新审视,思维逐渐趋缜密,渐渐深入到文章的内涵。“摊儿上摆着不起眼的东西和工具”暗示了该职业的平凡、从事者的平凡,为升华主题做铺垫;“各式各样的鞋”则看出老鞋匠的朴实,不因职业的低贱而埋怨,不断研究,精于并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的训练,不仅利于学生改掉以偏概全丢三落四的毛病,也利于培养周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
(1)引导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则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的本质在于“导”,即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如若让学生自行摸索,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已有深刻领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简洁的方法去汲取知识。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不应把自身积累的知识“注入”学生脑体,取而代之应是“教之以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是什么”“这么办”为“为什么”“怎么办”。充分的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才有动力变为自主的探求知识。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言传身教
所谓言传身教,从老师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榜样,彼此启发,相互砥砺、切磋。言传,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特点,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语文教学中古文很难懂,容易造成学生胆怯怕难的心理,学习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就应从学生出发,讲述自己是如何去学习该篇古文,侧重点在哪里,使其无所畏。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云:“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表率就是无声的命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努力地做好楷模,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忱、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唤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求。
总之,正确地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灵活运用教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