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探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现状,提出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积极心理理念,扩大积极心理教育工作覆盖面;搭建心理实践活动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助人自助,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优化新媒体心理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26-0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青春期走向成年的过渡期,更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高校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尤其重要。
  从心理学研究的历程来看,消极心理曾一度是主流研究方向,比如医学心理学的神经症、精神官能症等异常心理,都是常见的研究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普及和“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模式,而忽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视角,研究人的情感体验、人格特质、组织系统等方面的积极层面,更为关注人们的积极心理,挖掘积极的心理因素,激励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更有信心和力量解决困难,并从中获得个人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与和谐”的理念,更加符合我国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人才理念,这些理念如何帮助大学生养成乐观、善良、感恩、毅力等积极心理品质,保持积极情绪的优势,成为很多高校关心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现状
  (一)多元文化渗透下的大学生价值冲突
  西方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致使少部分大学生向往和认同西方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产生了自我价值混乱、心态迷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价值冲突等现象。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传播各种歪曲社会现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事件等消极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不同程度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社会问题引发大学生的非理性心态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存在着部分非理性的想象,诱发部分大学生非理性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攀比的消费、盲目跟风的恋爱心理、浮躁的学业心态、急功近利的人际关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些非理性情绪,影响一个人的客观和冷静的判断。在大学校园中,这些非理性情绪催生的不平衡心理,不利于同学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甚至因为此类非理性情绪而导致产生校园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正确“三观”的形成,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大学生的消极情绪问题
  伴随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利益格局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剧增,人们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也不断涌现,主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良社会心态,如行为浮躁、失衡偏激、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给个人幸福、社会稳定及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也给校园生活中的大學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因为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焦虑、抑郁,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不适应产生的自尊心受损、挫折感等。在高校,因为学生消极情绪而出现的校园自杀、因情凶杀以及其他犯罪案例等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令人惋惜。这些事件给学生自身家庭和多个家庭造成巨大创伤,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真诚友善、团结互助、协调合作、勇往直前等,其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力量的相互协调,更需要渗透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入积极心理理念,扩大积极心理教育工作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扩大积极心理教育工作覆盖面,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良好心理品质贯穿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适应—融入—提高—职业生涯),关注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远见卓识”“普惠制”的科学教育理念,着眼于每一名学生发扬外显的心理品质,同时挖掘内隐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发现积极的内心世界,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成长,助人自助,推动大学生以自我完善等形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业阶段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健康活动,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实现高校的育人服务功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才。
  (二)搭建心理实践活动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找不到解决办法,内心过于压抑,没有找到合适的倾诉渠道,如长期压抑而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那么他们就会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并极易互相传染,在宿舍或者班级中带动一部分人厌学、焦虑、抱怨等。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朗向上的个性品质,以及敢于担当的人生观。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可以以3月、5月、10月三个活动月为时间轴,搭建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活动载体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坚忍不拔、知恩图报等积极品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新生入学素质拓展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等,既提升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在活动中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不同学生的优势与潜能,与团队建立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利用图书分享会,通过阅读、分享帮助大学生提升人的心智能力,帮助大学生内化出驱动力,实现自我的觉醒,并通过实践和改变,弘扬人的积极天性,找到终身成长的密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反思,真正实现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在感知中获得积极的真实体验,真正成长为有信仰、重追求的,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合格大学生。   (三)助人自助,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朋辈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关系网,形成一种对自己的事情承担责任的理念。学校应通过朋辈辅导者活泼开朗、稳定兴趣、自尊自信、乐于助人等积极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乐于奉献、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品质,无形中营造一种相互支持、鼓励、融洽的人际关系。朋辈之间相互分享真实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生极易在同辈中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从而实现自我心理功能的改善,实现心理咨询的助人自助,促使学生更加有勇气面对生活和走出困境,从而形成积极心理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在高校发生的大学生危机事件中,心理危机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效率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内容。高校应通过构建以知识教育和活动教育为主体的主动预防机制,以心理测试和朋辈反馈为主体的全程观测体系,以咨询辅导和转介治疗为主体的快速反应体系,创新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长效与动态机制。改变“一次性”过的新生心理普查模式,实现“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动态测评,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效性,力争防患于未然。构建“健康知识传输”到“心理自助护理”再到“心理潜能激发”的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最终实现其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目的。
  (五)优化新媒体心理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随着网络的普及、5G技术的发展,作为“触屏一代”的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沟通和交流能力下滑、合作意识欠缺等人际关系问题,甚至在处理人际矛盾时往往采用冲动和敌意甚至是极端处理方法。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也有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因此,应优化新媒体环境,积极推进“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App、线上心理主题教育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寓教于乐、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保健调节方法和心理自我疏导等方法,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积极正确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的作用,提升大学生自我的认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人际互动的技巧,让学生在线上的心理健康平台,自我觉察、领悟,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需要不断践行、探究和完善。深入扎实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是高校一直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这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对学校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引导大学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理智解决困境中的问题,从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提升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感,让大学生学会乐观面对人生,学会探寻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1]傅艺娜,刘倩倩.以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3).
  [2]庞红萍,余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8).
  [3]浦昆华,安丹丹.“五位一体”心理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J].公关世界,2020(24).
  [4]芦球.构建“五位一体”的辅导员心理自助模式[J].经济师,2020(1).
  [5]梅韫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的路径探索[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6]郭志榮.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7]黄爱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建设的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
  【作者简介】黄庆华(1983— ),男,广西博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大学生劳动教育等。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民办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与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思政视角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措施:围绕课程思政理念,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规划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将思政育人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推动教师队伍的主体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优质资源;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注重成效反馈,形成完备育人机制。
本文企图重返《风声》,回到困住麦家也成就麦家的那个“古怪多事”“凝滞燠热”①的夏天,进入“裘庄”这一光暗、人鬼颠倒的最大密室之中.麦家在《风声》中借“风”“鬼”“
期刊
本文对高职院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实践措施: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理顺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机
随着“过度消费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为更多人所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运用逆营销广告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以此回应国家和社会对环境
一rn198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大一新生的我走进学生活动中心的一间大屋子,人已经聚集了很多,灯光忽然一暗,又忽然大亮,复旦诗社的活动正式开始:诗,关于诗的想法,主张,辩论……
期刊
本文论述基于校企“双元”育人视阈的高职IT类专业“三递进,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即确立校企“双元”主体夯实产教新融合,构建“初级项目—核心项目—综合项目”三级递进课程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四融入”。
《烟火漫卷》最典型的意义,在于作家以当代的、都市的视角对人性这一恒久的主题做了一次富有新意的书写.这部作品中的人性书写,一如既往地如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立体丰满,善
期刊
健康传播中,相同信息内容的不同形式呈现能有效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本研究以高校女生为实验被试,宫颈癌预防与HPV疫苗为主题,利用风险降低框架、目标框架和时间框架的实验信
一、创作之源:关中地域文化的浸染rn熟稔红柯文学作品的读者,稍作留心就不难发现,他的文学创作始终在关中与西域之间穿梭,关中与西域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两维空间.谁也无法否
期刊
随着5G技术日益普及,新闻业将更加视频化,即呈现出5G新闻业的形态.5G新闻的成熟一方面依赖于内容产业链的成熟,另一方面依赖于5G相关技术的成熟.经过对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