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故乡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暖春,漫步于阡陌之间,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路边的野花散发着不尽的芳香。外婆简朴的衣衫包裹着略显单薄的身板,藏在袖珍布鞋里的小脚迈着蹒跚的步伐移动着。年幼的我用小手拉着外婆的指头,一步一步紧紧跟在她的身后。走累了,她慢下步来,轻声对我说“乖,外婆教你唱《虫儿飞》好不好啊?”“好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无法掩饰的喜悦。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单调却又生动的曲子,“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歌声夹杂着童稚的笑声,渐而飘向有月光的远方,毫无“半夜凉初透”之意。萤火虫顺着歌声飞来,将故乡在我心中照亮,那么美好。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仲夏,阳光打着卷儿,慵懒地躺在树叶上,在水波的折射下发出诱人的金光。我与外婆躺在庭院中央的藤椅上摇摇晃晃,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并告诉我:“孩子,你也要如此的坚持不懈,懂吗?”我使劲地点头。外婆又开玩笑似的说道:“说不定啊,夸父还是在咱们这个小村庄里追赶太阳的呢!”我笑了,外婆也笑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美丽的菊花。然而别离的时刻来得总是那么毫无征兆。眼见红日一点点被乌云遮挡,湛蓝的天空渐渐被灰色侵占,凝重的雾气也咄咄逼人,父母就在这样的天气到来了,他们要接我去城里读书。我死死拽住外婆的衣襟不放手,哪知这个养育着我的最亲的人如此“残忍地将我拱手相让”。离开后,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氤氲的泪眼中逐渐模糊。
  而现在,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深秋,风吹黄叶霜满地。在清香的泥土中,外婆永远地闭合上了双眼,她安静得像睡着了一般。她被静静地埋葬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她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虽只身一人,但并不孤单。坟边的老槐树是她的依靠,朵朵小花是她的守护,坟茔上的杂草是她的伴侣。而我呢?再无人教我唱那样动听的童谣;再无人给我讲那样迷人的故事;再无人告诉我那样深刻的道理;再无人那样使劲地爱着我。虫儿飞,虫儿飞,外婆,故乡,我在思念永恒的你啊!
  我心目中的故鄉,是有外婆在的美丽地方,想到它,就想到了外婆的笑脸和蹒跚的步伐。它将陪伴我穿过一生的泪与笑,去迎接未来、迎接希望。
  【技法点评】
  作者用满腔的热情写出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外婆的怀念。细腻的文笔,让人不忍释卷。对外婆的外貌描写,更是生动传神。文章不厌其烦,共有四处外貌描写,先是简朴的衣着和蹒跚的步伐,然后是菊花般的笑脸,再是“安静得睡着了一般”。结尾照应开头,再写外婆的笑脸和蹒跚的步伐。作者旨在告诉自己,记住了外婆的外貌,也就记住了故乡的容貌。
其他文献
摘 要:“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重要的基础内容,从中剥离出的“凝视”这一关键概念成为进入拉康“镜像论”的诸多方式之一。本文尝试应用“凝视”理论对斯·奥台尔的小说《蓝色海豚岛》进行精神层面的解读分析,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想象界/镜像阶段的理想自我与进入象征界的自我理想形成机制,探讨“观看”与“凝视”两个维度下主体自我的建立最终注定回归他者/父名社会文化和道德秩序的自觉选择。  关键词:观看 凝
摘 要: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汉宫秋》对汉元帝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剧中具体环境和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与剧中众人的语言、心理、行为都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文本细读来还原故事背景,理解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发掘剧中意境的作用,有助于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从此角度出发进行探析,汉元帝这一人物形象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的色彩。  关键词:《汉宫秋》 汉元帝 傀儡  《汉宫秋》出自马致远之手,是其代表作
阿成小说《赵一曼女士》与大多数传统小说有所不同,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便一目了然,是描写赵一曼女士的。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引出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以“我”的视觉讲述赵一曼女士的故事,而故事又是从“我”与医院的关系说起。具体来说,文章开头写“我”为了巴结那里住院的领导,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去到哈尔滨的伪市立医院,由此引出“我”得知了赵一曼女士也曾住过这家医院,想了
摘 要:重读经典名篇,从“小问题”到“大探究”是文本细读的关键所在。本文由司马迁《项羽之死》里的“田父”与“亭长”两个注释,引发出关于“天下、民心与王权”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乌江与那条渡船,即“民心”与项羽“命运之舟”的隐喻,项羽能否渡过乌江关键在于天下民心是否归一。“摆渡者”乌江亭长能救霸王于危难之时,却救不了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以史为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关键词:司马迁 《项
摘要:艾芜是中国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南行记》是其最重要的小说集。《在茅草地》以作者流浪过程中一段经历为素材,表现了他小说中积极、乐观向上的写作特点,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小说还表现出了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多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独特特点。  关键词:艾芜 流浪文学 小说特点  艾芜在《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写作的》一文中曾经写道:“由四川到云南,由云南到缅甸,一路上是带着书,带着纸笔,
【摘要】班级是学生知识汇集、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精神升华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教育作用,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抽象性;从属性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2-0034-02  On the Confusion and
“箩箩面面,吃羊屎,粑蛋蛋,蛋蛋滚了一院院,我给我娃拾回家,让你外婆给你做饭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可是大人哄小孩时最爱说的一段童谣。  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农村里还没有通电,不仅没有电灯不说,更没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即使人们日常磨面粉,也是传统的石碾或石磨。在我们所居住的老院子里,就有一个磨坊,那时候大伙儿实行吃大锅饭的政策,爷爷兄弟四人,每人都生养有好几个娃娃。话说兵
摘 要:须一瓜的《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呈现了整个社会在价值虚无的主导下,面临生存困境的个体,如何进行自我拯救以及拯救他人的图景。一边是“恋物癖”式的自我慰藉,一边是通过苦中取乐和牺牲自己给他人以生的机会的救赎。前一种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或物质面临困境时的自我麻痹,后一种为须一瓜救赎主题的一个基本模式,但也有其缺陷。  关键词:价值虚无 人性异化 恋物癖 救赎  须一瓜的小说《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发
摘 要:由马根脑与林赛共同完成的《物理学的基础》一经问世,便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书中的一些观点常常被物理学者拿来引证,反映出这本书在当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该书也大大促进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普及和推广。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本书原本的一些观念也逐渐遭到质疑,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认为书中存在大量谬论。本文结合自身的理解,针对此书发表应有的看法。  关键词:
摘 要:话剧《洒满月光的荒原——荒原与人》是李龙云新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在剧中,李龙云塑造了四个具有显著残缺特征的“荒原男人”形象。他们轻者具有人格缺陷,重者则是心理变态,如狭隘而自虐的马兆新、凶残而自卑的于大个子、忧郁而懦弱的苏家琪和扭曲而变态的李长河。这些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肉体上的残缺使四位男性纷纷陷入了不幸的命运,甚至走向了死亡的结局,深刻揭示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人类心灵世界永恒存在的精神斗争和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