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虽古 匠心不老

来源 :浙江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林木手工艺品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由手工艺人代代相传,颇具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林艺品在新时代的林艺大师手中,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且走出国门,扬名天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林艺大师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本期选取诸暨竹编大师袁建虎、东阳工艺美术大师吴腾飞、绍兴红木家具大师陈水堂三位浙江省林艺品创作大师的个人事迹和创作故事,突出浙江省林艺品的独特之处以及林艺大师的精湛技艺、傲人成果。
  老袁是个普通人,学过篾匠,下过海经过商,略微黝黑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的好感。老袁说自己是个粗人,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他做的可都是精细活。
  老袁全名叫袁建虎,绍兴诸暨人,今年56岁,是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自2013年全身心投入竹编创作以来,老袁凭借精湛的手艺,在业界获得了许多肯定和嘉奖。在两个月前的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老袁的10幅《毛泽东诗词精选》竹编字画作品还获得了金奖。虽然荣誉给老袁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却看得很淡,用他自己的话说,做竹编“不为钱,不为名,纯粹图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觉得很开心”。
  潜心钻研 重拾竹编乐趣
  从14岁学篾匠开始,老袁便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家里人给安排学做一门手艺已经算是条件不错了,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由于学得快,对自己要求也严,老袁的基本功练得很扎实。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篾匠这门手艺渐渐没落,老袁也只好把手艺搁置,改行做起了其他生意,这一搁就是三十几年。
  而真正让老袁重新拾起这门手艺的“功臣”,还是他家那块方方正正的竹编电视背景墙。前几年新家装修,缺少一块电视背景墙,老袁在商店里转悠一圈也没看到合适的,后来他转念一想,自己学过竹编,干脆自己编一个,于是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还真的编出了一面背景墙。从那以后,老袁便重拾了做竹编的信心。这面电视墙现在还摆放在老袁的客厅里,暗红的油漆上色,古朴简约,上面还编有方块汉字对联:“一时之间三朝六代,几寸屏景五湖四海”,颇具书墨古韵气息。“其实这面电视墙编得比较简单,我不是很满意,但对我来说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老袁说,“这么大尺寸的作品我现在很少做了,工程太庞大,既费时也费工,需要长时间弯腰、蹲着,我的身体也吃不消。”
  现在,老袁的作品主要以竹编字画为主。字画的难度远比具体的竹物件高得多,对竹子劈成篾后的粗细、薄厚要求更精准。“劈篾后,要根据纸稿上字的笔画粗细来估算和调整篾的薄厚,没有科学的计算公式,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手感来估算,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很难掌握好。”老袁介绍说,“选材也很重要,一般下半年尤其是冬天的竹子比较适合,开春后的竹子就不太适合拿来做竹编。挑选的时间也有讲究,通常选在下午去挑,上午有露水,容易霉烂,下午就比较干燥,挑选时还要看竹节的长度、粗细,这些细节一步都不能省。”
  从选材、劈篾、刮丝、编织,到最后成型上油漆,老袁对每一道工序的把关都一丝不苟、精细到位。也正因为老袁的细致,他的作品在各类工艺美术展会上获得了不少奖项。他编织的八角篮,还在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出。慢慢地,老袁的名气越来越大,上门定制竹编作品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其中接过最大的单子是去年的一单30万元的字画作品,是一位做外贸生意的老板在去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看到了老袁的作品,于是主动要求定制以寓意好运吉祥的字词组合的字画作品。
  这些定制或获奖的作品老袁都备有一份在他的工作室,作品量不大但却十分精致,每件作品都编有“袁建虎”字样的落款。“这些(作品)就像我的小孩一样,每件我都喜欢。”对于下一步的创作,老袁也有自己的打算:“接下来,我想编一套‘古代四大美女’,现在已经在找朋友合作画纸稿呢!”
  四处寻访 留住传统技艺
  这几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竹编技艺,老袁去过很多地方,拜访了四川、江西、湖北等地的竹编大师如刘国才、卢光华、刘嘉峰等,都是国内知名的竹编手艺人,从他们身上汲取有关竹编的知识和技能。“不亲自去一趟,没法真切地领会他们的技艺和想法,只有去过、看过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学习。这些大师的年龄基本都已经很大了,最大的已经80来岁高龄。像我这个年纪的,有些传统的技艺也都没见过呢。”老袁说,每次去拜访,他都觉得受益匪浅,也希望自己能将老一辈留下来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除了上门讨教技艺,老袁还时常钻研相关的书籍,系统地学习竹编知识。其中,新昌竹编大师刘国才的《竹编探源》一书,让老袁启发颇多。“这本书有不少关于竹编的珍贵资料,从竹编材料的挑选、加工等基础知识到竹编的各种编织手法和技巧,涉及范围很广,内容也很全面。”老袁介绍说,“像编织手法这种东西,现在知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再往后可能就要失传了。把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技术和经验写下来,编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传承,而且还是一种很不错的传承方式。”
  “竹编这门手艺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里面的门道很多,很复杂。我想好好研究,也不单是为了自己,以后万一有年轻人想学,也可以教他们,这是我的一个‘梦想’。”老袁略微感伤地说,“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会的人也越来越老。年轻人需要养家糊口,竹编学起来耗时也花精力,回报率并不高,一年下来在竹编上的报酬可能还抵不上他在外头打零工来得多,即使有兴趣,经济压力也很大。想要把老手艺延续下去,还挺困难的。”
  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各部门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重视不断提高,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仍然状况窘迫,把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人的喜好结合起来,或许是一个“老”手艺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现在诸暨有不少人喜欢山水画,挂在客厅、卧室做装饰用,我也想把这个融合到竹编里,做竹编山水画。”老袁说,做点创新,说不定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这几年,除了偶尔参加展览,其余的时间,老袁一直在埋头编作品。老袁觉得做竹编要能静得下心来才能做得好,做的时间久了、乏了,就出来透透气、钓钓鱼,生活很是闲散安逸。
  对于未来,老袁希望能再多做几件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竹编,让篾匠不再式微,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其他文献
经过林场职工几十年的奋斗,如今的国有林场已成为我省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通过国有林场改革,浙江的国有林场面貌焕然一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但如何激活这些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惠及基层林农和广大群众?这成为省林业厅经常思考的话
期刊
近日,爱发掘的永康市民在桃树上发现一种新鲜玩意儿,琥珀色、半透明、手感微弹性,像泪珠似的挂在桃树梢上,它的名字叫桃胶,也有人称“桃花泪”。它可是最近市民热捧的宝贝,不少爱美的女士还把它当作“平民燕窝”来食用。  短时间内,桃胶火了,它的一些功效也渐为人熟识,它是爱美人士心目中抗皱嫩肤的“良方”,食用起来非常方便,四五粒小小的个头便可泡发成一小碗,供一人食用。
期刊
10月9日,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一行到省林业厅调研指导工作,听取全省深化林业改革情况汇报。省农办副主任孙飞翔、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磊、省银监局党委副书记袁亚敏等陪同调研。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汇报全省深化林业改革情况,其他厅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参加调研。  10月12日,省绿化与湿地委员会、省林业厅联合制定下发《古树名木保护五年行动方案》,该方案将以“清家底、促健康、承文明”为重点,培育一批古树名木保护专业队伍和
期刊
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于1月22日在杭州召开。省政协主席、省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乔传秀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关注森林”工作情况,表彰了第八批“浙江省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森林城镇”,研究部署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乔传秀指出,2016年,我省“关注森林”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尤其要把绿色发
期刊
梁希,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这既是梁希先生寄予务林人的使命,也是为祖国山河描绘的一幅美景。他也正是用尽了毕生的心血,为着这一美好的梦想而不懈奋斗。  梁希的一生,集中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赤诚的报国情怀、超凡的思想理念、求真的科学态度、坚韧的奋斗意志、果敢的开拓精神、卓越的事业功勋、朴
期刊
温岭,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传统的闽南风俗、美丽的渔港夕照、古老的渔村民居和淳朴的渔村风俗给这个城市增添了无数的风景。去温岭旅游,不必考虑季节和气候,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雨的冬季,在温岭,你总能找出属于它的独特韵味。  石塘。石塘位于温岭市东南沿海处,是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旧称石塘山,原为一海岛。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石塘的石屋独具特色,其
期刊
元宝街上的凌霄花开得正红,缀于枝头,迎风招摇引客来。沿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可见一座高大的杭式石库门,这便是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了。从门外看并不见多大的豪华与气派,据说是胡雪岩寄寓“藏而不露”的用意,而进入宅邸里面,便可知“清末中国近代巨商第一豪宅”名副其实。  进入正门,穿过门楼,首先来到高大宽敞、华贵气派的桥厅。厅上高悬“奉扬仁风”“经商有道”“乐善好施”“勉善成荣”“承恩天赐”五块牌匾
期刊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的美丽从来都让人记忆深刻。在杭州,除了西湖、西溪、灵隐等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区让游客驻足外,还隐藏着数个环境幽静、古朴雅致的私家园林,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的西湖国宾馆就是其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园林。  西湖国宾馆又称刘庄,曾是李鸿章的幕僚、晚清进士刘学询的私家园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初建之时仅有1300多平方米,后不断扩建,并融入了康庄、韩庄等几大庄园,成为现在占
期刊
浙江东阳,一个被人们称为“工艺美术之乡”“世界木雕之都”的地方,在那里,曾生产出无数件世界级的工艺品;在那里,也曾培育出众多的工艺美术大师。而他,虽出生于东阳一个贫苦家庭,却博览群书,擅长闻香作画、品茶赋诗,他热爱一切与艺术有关的事物,他不断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对他来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尽一生的精力去完成,是生命中最大的幸福。  白色衬衫、黑色休闲裤、一双普通的老北京布鞋,初见中国木雕
期刊
森林处处,每一片都有着它的个性  在浙江,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山,就有森林。不长树木的山峰似乎非常少见。对于一个森林覆盖率达60.91%的省份,片片蓊郁几乎在每座城市的旁边,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我看来,这些大大小小的森林还各有个性,其特点、其迷人之处,互相无法替代。只要你进入任何一处,都会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说起临安,我们一般都把目光投注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但在临安,森林岂止天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