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是保证国家繁荣和穩定的政治基石,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头军。本文以我党党建事业的发展进程为切入点,从中分析了党建模式架构,并借助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探讨了新时期我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以期对我党建设与长足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党建;思想布局;发展模式;党建事业
引言
自我国社会逐渐走出传统,步入现代化建设之期,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相应之下,党建模式作为历史范畴也应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及时对接,作出合理的转型和调整。下文将围绕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创新思路展开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党建事业发展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党建工作
在这一阶段,党设定的政治目标以及党建的基本纲领均为推翻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政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设立自己的中心任务为解放全中国,将民族独立以及民主革命两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同步实现。为此,此时期党的建设主线是阶级性、先进性的。也正因为此,我党更要严格要求自身队伍成员不断强化认知,推行先进性建设,力求保持自己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党建工作
在这个阶段,党设立的核心任务为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富裕,也就是说,党建工作已从原来的阶级斗争为核心,逐渐演变为富裕人民以及富强国家,无产阶级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对应的阶级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也已经被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所取代。
二、中国共产党党建模式架构解析
(一)基本建设内容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在全国人民之中,并以此形成一个坚强、稳定的核心。”由此,我党党建工作长期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同时,在我党成为执政党后,亦一直秉持“建设领导核心”作为党建的基本任务。然而,要长久贯彻并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反复实践。所以,我党在执政数十载以来,所树立和坚守的党建设目标之一,即如何巩固和加强我党的执政地位,如何强化执政能力的建设,如何提升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水平,以及如何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二)主要运行逻辑
在党建工作的推进方式上,我党选择的是一种周期性活动。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我党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就主要靠各种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完善与优化,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大大小小的活动,不断推进着我党组织活动的建设工作,并且将相关活动确立为阶段性的工作中心。在这一系列相关活动中,我党成员均对此予以了充分的重视,认真对待,上下齐心,将活动推到高潮阶段。除此之外,在经过历次的推进和反复的探索,活动的开展已经演变为我党的文化内容之一,并成为了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新思路
开展党建模式及其演变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我党中心任务,社会基础矛盾以及国内国情、民情、党情的变化规律;同时,亦有助于帮助我党深化对国家建设的认识,巩固其执政地位,推动国家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一)推动组织架构的民主建设
我党自进入新世纪,对党内民主不断加深认识,并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着。在以往我党会议中曾多次明确提出:“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但由于党的代表大会是实行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党代会难以承担起日常领导机关的责任。因此,必须加紧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党代会常任制的产生,加之党中央在随后时间对这该项制度的持续性建设,有效保证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再认识
我党革命建设的全过程,即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成果深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全过程。建国后,我党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基于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下的新时期党建,更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并正这种共同理想的不断鞭策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路向前迈进,始终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更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贡献全部力量。
(三)政党职能建设与转型实践
理论角度上,政党职能与政党功能这两个科学概念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度。政党职能在政党本质属性的上层,突出的是一个政党的“应然”,即一个政党的工作和应有的问题;而政党功能指的是政党的政治行为对政治体系乃至全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其归纳了政党本质在社会政治生活范畴内的实现方法及结果,也描述了政党在“实然”中的状态。所以说,在科学概念本身的角度上,政党的政党职能将突出本质规定性,认识一个政党的政党职能即需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而结合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所以说,政党职能的内涵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总结与建议
确认无疑,执政党能力的提升和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必将在根本的层面上提升我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革新,其对社会整体的变革产生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阶段党建任务的考量要将党员视为普通人群,从普通人的思路和角度上对党建进行思考和分析。此外,还要将“党的全能”这一认知予以摆脱。共产党是先进的党,我们相信党于自身的建设方面优势明显,不过这一自信心并不是说党在地位上高高在上,而应该公平的看待其他的政党和组织,应该看到别的政党与组织的优势,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不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予以积极的正视,在这样的胸怀的指引下,我们的党才能在先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长期稳居执政地位。
综上,基于当前发展与时代推动下,我党党建的侧重点必须积极转型升级,强调我党领导核心,防范政敌破坏,重视管理能力建设,向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全面政党方向拓展,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和社会上,通过强化与完善“三型’执政党的建设,推动服务群众的成效不断提升和扩大,在取得群众广泛认同中实现我党执政地位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大。
参考文献
[1]刘志毅,代心平.构建和谐拆迁工作模式的探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01)
[2]黄宗良.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建,2004(09)
[3]肖新国.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陈晓明.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党建;思想布局;发展模式;党建事业
引言
自我国社会逐渐走出传统,步入现代化建设之期,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相应之下,党建模式作为历史范畴也应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及时对接,作出合理的转型和调整。下文将围绕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创新思路展开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党建事业发展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党建工作
在这一阶段,党设定的政治目标以及党建的基本纲领均为推翻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政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设立自己的中心任务为解放全中国,将民族独立以及民主革命两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同步实现。为此,此时期党的建设主线是阶级性、先进性的。也正因为此,我党更要严格要求自身队伍成员不断强化认知,推行先进性建设,力求保持自己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党建工作
在这个阶段,党设立的核心任务为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富裕,也就是说,党建工作已从原来的阶级斗争为核心,逐渐演变为富裕人民以及富强国家,无产阶级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对应的阶级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也已经被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所取代。
二、中国共产党党建模式架构解析
(一)基本建设内容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在全国人民之中,并以此形成一个坚强、稳定的核心。”由此,我党党建工作长期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同时,在我党成为执政党后,亦一直秉持“建设领导核心”作为党建的基本任务。然而,要长久贯彻并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反复实践。所以,我党在执政数十载以来,所树立和坚守的党建设目标之一,即如何巩固和加强我党的执政地位,如何强化执政能力的建设,如何提升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水平,以及如何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二)主要运行逻辑
在党建工作的推进方式上,我党选择的是一种周期性活动。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我党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就主要靠各种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完善与优化,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大大小小的活动,不断推进着我党组织活动的建设工作,并且将相关活动确立为阶段性的工作中心。在这一系列相关活动中,我党成员均对此予以了充分的重视,认真对待,上下齐心,将活动推到高潮阶段。除此之外,在经过历次的推进和反复的探索,活动的开展已经演变为我党的文化内容之一,并成为了党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新思路
开展党建模式及其演变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我党中心任务,社会基础矛盾以及国内国情、民情、党情的变化规律;同时,亦有助于帮助我党深化对国家建设的认识,巩固其执政地位,推动国家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一)推动组织架构的民主建设
我党自进入新世纪,对党内民主不断加深认识,并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着。在以往我党会议中曾多次明确提出:“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但由于党的代表大会是实行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党代会难以承担起日常领导机关的责任。因此,必须加紧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党代会常任制的产生,加之党中央在随后时间对这该项制度的持续性建设,有效保证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再认识
我党革命建设的全过程,即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成果深入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全过程。建国后,我党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基于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下的新时期党建,更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并正这种共同理想的不断鞭策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路向前迈进,始终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更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贡献全部力量。
(三)政党职能建设与转型实践
理论角度上,政党职能与政党功能这两个科学概念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度。政党职能在政党本质属性的上层,突出的是一个政党的“应然”,即一个政党的工作和应有的问题;而政党功能指的是政党的政治行为对政治体系乃至全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其归纳了政党本质在社会政治生活范畴内的实现方法及结果,也描述了政党在“实然”中的状态。所以说,在科学概念本身的角度上,政党的政党职能将突出本质规定性,认识一个政党的政党职能即需要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而结合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所以说,政党职能的内涵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总结与建议
确认无疑,执政党能力的提升和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必将在根本的层面上提升我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革新,其对社会整体的变革产生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阶段党建任务的考量要将党员视为普通人群,从普通人的思路和角度上对党建进行思考和分析。此外,还要将“党的全能”这一认知予以摆脱。共产党是先进的党,我们相信党于自身的建设方面优势明显,不过这一自信心并不是说党在地位上高高在上,而应该公平的看待其他的政党和组织,应该看到别的政党与组织的优势,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不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予以积极的正视,在这样的胸怀的指引下,我们的党才能在先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长期稳居执政地位。
综上,基于当前发展与时代推动下,我党党建的侧重点必须积极转型升级,强调我党领导核心,防范政敌破坏,重视管理能力建设,向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全面政党方向拓展,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和社会上,通过强化与完善“三型’执政党的建设,推动服务群众的成效不断提升和扩大,在取得群众广泛认同中实现我党执政地位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大。
参考文献
[1]刘志毅,代心平.构建和谐拆迁工作模式的探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01)
[2]黄宗良.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党建,2004(09)
[3]肖新国.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陈晓明.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