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求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求就比满足其他需求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肯定他、赞美他都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好办法。
关键词:乡村中心学校 赏识 教育
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推行,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对于大多数留守在校园的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内心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一、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赏识即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诞生在充满爱心的生命体验之中,成长在几千年中外教育文化的积淀之上。赏识教育是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后汉书·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於世。”《宋史·欧阳修传》:“奬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可见,赏识是激励人向善、向上的一剂良方。
二、为什么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赏识
孩子是盛开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可在我从教这二十余年里,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小学这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根本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乡村中心学校,多数孩子都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缺乏正确的引导,隔代教育的弊端显露无遗。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早早就开始了寄宿生活,交往最多的不是父母家人,而是同学和老师,孩子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赏与指引,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迫切的自我实现。
三、乡村中心学校教师如何赏识学生
(1)发自内心的去爱自己的学生,赏识学生的真善美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怪诞行为、真心实意的善言引导、见证花朵的幸福绽放。
实例:班上有个孩子叫小默(化名),从不喜欢与人交往,总是低着头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是谁“欺负”到他头上,也一定不放过,是班上的“好斗分子”。可是,我并不希望自己的班上有这样“奇怪”的人,所以,我准备走进他的世界,看看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于是在休息时间,我照着联系方式给他的家长打去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他奶奶,我基本确定他是留守儿童。知道我是班主任后,奶奶就问我,是不是孩子在学校犯错了?看来接班主任电话是常态。我急忙解释,刚转接新班级,想多了解孩子情况,小默表现还好,并没有给我制造麻烦。通过电话交流,我得知小默的爸爸妈妈离异,由奶奶抚养,家里也就他一个孩子,这样一来我就能理解他的行为了:缺乏父母关爱,内心特别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要“保护”自己。自那以后,我更多地关心这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温暖。我也教育班上的孩子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打架等不文明不友好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和谐的大家庭。慢慢地,孩子們开始明白自己所在的不仅是一个班级更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相处更加友善了,小默一个多学期都没和同学打架了。
(2)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赏识学生的智慧
“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积极的暗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对学生提出积极的高的要求与期望,不仅表现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更表达了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让我们打开美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亮点,期待他们闪耀的样子。
实例:钟翰(化名)是个很活跃的孩子,开朗自信。但他总是无法集中精神上课认真听讲,特别是这学期开学以来,班干部多次反应他的调皮行径。面对这种“顽劣”少年,我决心找到他的“软肋”,将他“治服”。钟翰虽然留守在奶奶家,但他的父亲对他很关爱,周末都会打电话回家了解他的在校情况。每次对他提出叮嘱和要求,他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回到学校往往做不到。究其原因,自制力太差。有一天在他“犯错”后,我“请”他到办公室,先肯定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学习都比不过别人。男子汉说话算话才是真英雄。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失望,还辜负了爸爸妈妈的期望,伤奶奶的心。“其实老师一直都觉得只要你静下心来学习,语文课文、英语单词都不是问题。”结果第二天,就有人追着我要背课文了。这都是赏识的力量呀!
(3)多用赞赏的语言赏识学生
“你做的好”!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足以点亮童年的整个世界!安妮·沙利文教育海伦·凯勒的成功有一个秘诀,就是实施赞赏式教育。沙利文赞赏小海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赞赏她的学习热情和每一点儿进步。沙利文还请求小海伦所有的朋友鼓励她,讲述她正在做的事情,并尽可能地对小海伦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现出好奇和欣赏。沙利文的赞赏式教育对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孩子需要被肯定、被认可、被赞赏。肯定、认可和赞赏既可给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又可增强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家长或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赞赏,这实际上是肯定孩子“做得好”,激励孩子以后继续这样做。孩子被赞赏后,内心会升腾起成功的喜悦,就会有继续做下去的精神动力。如果教师在这时候,对孩子的进步无动于衷或无暇顾及,孩子从心理上得不到被肯定的满足,久而久之就会认为无所谓,甚至导致孩子情感迟钝,麻木不仁,在行动上无所事事,走上一条平庸的人生之路。
赏识教育,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并对孩子的改变与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加之以教育的正确引导。站在儿童的世界认识与欣赏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个性鲜明、富有朝气、茁壮成长、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杨艳妮.赏识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56.
关键词:乡村中心学校 赏识 教育
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推行,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对于大多数留守在校园的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内心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一、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赏识即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诞生在充满爱心的生命体验之中,成长在几千年中外教育文化的积淀之上。赏识教育是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后汉书·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於世。”《宋史·欧阳修传》:“奬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可见,赏识是激励人向善、向上的一剂良方。
二、为什么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赏识
孩子是盛开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可在我从教这二十余年里,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小学这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根本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在乡村中心学校,多数孩子都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缺乏正确的引导,隔代教育的弊端显露无遗。乡村中心学校的孩子早早就开始了寄宿生活,交往最多的不是父母家人,而是同学和老师,孩子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赏与指引,这是一种高级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迫切的自我实现。
三、乡村中心学校教师如何赏识学生
(1)发自内心的去爱自己的学生,赏识学生的真善美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怪诞行为、真心实意的善言引导、见证花朵的幸福绽放。
实例:班上有个孩子叫小默(化名),从不喜欢与人交往,总是低着头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是谁“欺负”到他头上,也一定不放过,是班上的“好斗分子”。可是,我并不希望自己的班上有这样“奇怪”的人,所以,我准备走进他的世界,看看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于是在休息时间,我照着联系方式给他的家长打去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他奶奶,我基本确定他是留守儿童。知道我是班主任后,奶奶就问我,是不是孩子在学校犯错了?看来接班主任电话是常态。我急忙解释,刚转接新班级,想多了解孩子情况,小默表现还好,并没有给我制造麻烦。通过电话交流,我得知小默的爸爸妈妈离异,由奶奶抚养,家里也就他一个孩子,这样一来我就能理解他的行为了:缺乏父母关爱,内心特别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要“保护”自己。自那以后,我更多地关心这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温暖。我也教育班上的孩子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打架等不文明不友好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和谐的大家庭。慢慢地,孩子們开始明白自己所在的不仅是一个班级更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相处更加友善了,小默一个多学期都没和同学打架了。
(2)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赏识学生的智慧
“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积极的暗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对学生提出积极的高的要求与期望,不仅表现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认可,更表达了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让我们打开美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亮点,期待他们闪耀的样子。
实例:钟翰(化名)是个很活跃的孩子,开朗自信。但他总是无法集中精神上课认真听讲,特别是这学期开学以来,班干部多次反应他的调皮行径。面对这种“顽劣”少年,我决心找到他的“软肋”,将他“治服”。钟翰虽然留守在奶奶家,但他的父亲对他很关爱,周末都会打电话回家了解他的在校情况。每次对他提出叮嘱和要求,他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回到学校往往做不到。究其原因,自制力太差。有一天在他“犯错”后,我“请”他到办公室,先肯定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学习都比不过别人。男子汉说话算话才是真英雄。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失望,还辜负了爸爸妈妈的期望,伤奶奶的心。“其实老师一直都觉得只要你静下心来学习,语文课文、英语单词都不是问题。”结果第二天,就有人追着我要背课文了。这都是赏识的力量呀!
(3)多用赞赏的语言赏识学生
“你做的好”!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足以点亮童年的整个世界!安妮·沙利文教育海伦·凯勒的成功有一个秘诀,就是实施赞赏式教育。沙利文赞赏小海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赞赏她的学习热情和每一点儿进步。沙利文还请求小海伦所有的朋友鼓励她,讲述她正在做的事情,并尽可能地对小海伦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现出好奇和欣赏。沙利文的赞赏式教育对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孩子需要被肯定、被认可、被赞赏。肯定、认可和赞赏既可给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又可增强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家长或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赞赏,这实际上是肯定孩子“做得好”,激励孩子以后继续这样做。孩子被赞赏后,内心会升腾起成功的喜悦,就会有继续做下去的精神动力。如果教师在这时候,对孩子的进步无动于衷或无暇顾及,孩子从心理上得不到被肯定的满足,久而久之就会认为无所谓,甚至导致孩子情感迟钝,麻木不仁,在行动上无所事事,走上一条平庸的人生之路。
赏识教育,意味着我们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并对孩子的改变与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加之以教育的正确引导。站在儿童的世界认识与欣赏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个性鲜明、富有朝气、茁壮成长、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杨艳妮.赏识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