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400位“悦读书画家”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此《博览群书》出版400期之际,《博览群书》邀全球读者共同寻找400位“悦读书画家”。
  一、活动主题:
  我(们)与“博览群书”。
  二、创作主题: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三、创作形式:
  1、书法或绘画作品;2、作品请拍摄成图像(分辨率300以上;JPG格式;文件大小3M-5M),配400字作品创作故事(加上作者简介不超500字)。
  四、发稿邮箱:
  《博览群书》投稿邮箱(gmblqs@163. com);请在邮件主题上标记“作者姓名 悅读书画家”字样,由本刊工作人员根据稿件质量选择上传本刊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博览群书”)“寻找悦读书画家作品巡礼”系列。
  投稿者需注明作者身份信息和手机;如有抄袭伪造或其他违法行为者,作品提供者负全部法律责任。(《博览群书》作品已被光明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等收录,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博览群书》杂志稿酬一次性给予。如作者不同意作品被收录和由杂志社精选结集出版,请在来稿时声明。)
  五、读者参与方式:根据自己的判断,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点评某部作品及其创作故事;对喜爱的作品的相关留言点赞。
  六、《博览群书》编辑部综合读者留言和点赞情况,结合专家评委(由本刊组建)打分确定刊登《博览群书》杂志的作品篇目。所有刊发《博览群书》杂志作品执行本刊最高稿酬,其作者自动入围“《博览群书》400位悦读书画家”名录。该名录将通过光明日报《博览群书》等中央和地方媒体正式发布。
  七、入围“《博览群书》400位悦读书画家”名录者将免费成为本刊即将组建的读书俱乐部的会员,享受会员相关福利。
  八、入围“《博览群书》400位悦读书画家”名录,作品优秀、积极参加本刊社会公益实践者(具体活动将陆续发布),有望获赠《博览群书》12万元彩色整版广告版面。
  九、活动结束前两个月,本刊编辑部将通过《博览群书》杂志和相关微信公众号发出结束公告。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编辑部
  2018年1月
其他文献
/壹/  现在真有读不完的书,但感觉写书的人似乎比读书的人还要多些。我经常去一些大的书店,发现空荡的时候多,买书人与卖书人大致相等,有门可罗雀的冷清。上图书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那里的工作人员越来越清闲。有一位馆长对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都特别爱读书、借书,要办一张借书卡,还得托关系、走后门,馆里每天来借书、看书、查资料的人,总是络绎不绝。那时人们都渴望知识,以读书为荣,读书为乐。我说,从一个
民国时期由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铁桥——钱塘江大桥,是一项公认的设计优良、技术先进、建造难度极大的重大工程,由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定议,延聘当时中国最为知名的桥梁结构学教授茅以升主持,从1932年动议筹划到1937年秋季建成,历时约五年。这一大桥更因建成89天后,为阻止侵华日军南下越江,由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自行实施炸毁举国关注。桥工处处长茅以升悲壮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
端午,重午也,就像七七,双七也,都源自天象崇拜,都不过是人们美好想象的理想节日。七夕节被赋予了爱情内涵,成为了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而端午节则被演变为美好而悲壮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最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而最具刚健人文精神的中国文化节日。  中国民间这么多的节日,而将一个节日与某一个具体人联系起来,成为某一个人的纪念日的,似乎还只有端午。起源于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内容的端午节,经过历代长时间的选择
作家刘心武曾说,文学与建筑隔行却并不隔山。其实,伦理与建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人类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所表现出的伦理意蕴和精神特质,使人们早就意识到不能简单将建筑与只有实用功能的房子画上等号。建筑伦理是一个充满跨界魅力的研究领域,它要回答诸如人类如何才能诗意栖居?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念?建筑有何伦理功能?建筑有美德吗?城市为什么要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中西建筑史上有哪些典型的
铁流、徐锦庚的《中国民办教育调查》是全面追踪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民办教育现状的首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既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国民办教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成败得失,从而呈现出一种“史”的叙述视野,又从微观角度以典型学校、典型人物、典型现象、典型经验为考察对象,详细呈现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细部景观,留下了详尽、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然而,真正能够沉下心来,付出毕生精力去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好的人,其实并不多见,因为这需要执着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从陈梧桐先生身上,我就深切感受到这种精神和毅力。因1969年被下放安徽凤阳“五七干校”,陈先生无意中与朱元璋结下缘分。在此后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陈先生紧紧抓住朱元璋这个题目不放,成为学界公认的朱元璋研究权威。即使年过八旬,依然精
十多年前,时值《博览群书》创刊20 周年,我给杂志写了一篇题为《与一份杂志交朋友》的纪念文章。我在这篇文章里写道:  一个作者和一份杂志的关系,有时真是一种说不清的缘分……屈指一算,我和《博览群书》的交往,已经有七八年,先后为杂志写了十多篇文章。不知不觉中发现,到目前为止,《博览群书》成为我写文章最多的杂志,和杂志之间的感情和默契,也与日俱增。  当时我并不知道,在这之后的两年里,我接着给《博览群
2018年3月,广州大学曾大兴教授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了九座“中华名楼”,深受观众喜爱。现在看来,曾教授当时应是有意通过此节目,传播其具有独创性的一个文学地理学概念——文学景观。今年8月末,曾教授交给我一个“任务”,为他新出版的《中华名楼》一书写一篇评论,我不揣谫陋,爽快地答应了。“文学景观”概念的提出  近三十年来,随着地域视角和空间维度被引入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悄然崛起,方兴未艾。曾大兴教授
先讲一个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半床被子”的故事。寥寥几行字,短短几句话,讲明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这是故事的魅力,大道至简,意味隽永。  与“半床被子”这样意蕴相向、交相辉映的老物件、老故事,在江西纵横千里的红土地上
前些日子,《博覽群书》的编辑让我来组稿,我琢磨一下,觉得还有的可写,就答应下来,布置给你们了。“名著与劳动”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的其实是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其次想到了路遥的“劳动观”。因党文亭同学的博士论文涉及路遥,我便把路遥布置给了她。近日问赵天舒,他想结合萨特展开这一问题,我觉得也挺好。不知另两位同学是否有些想法了?以前经常说“三大差别”,其中之一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