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生活经验”以及“问题探究”三个方面介绍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知识吸收;问题探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09-01
吸收能力在教育方面指的是学生在课上听课或者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接触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能力。然而,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有效地完成这一知识内化的过程,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大量的试题进行反复的练习。但是,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仍然不能实现对知识的完全吸收,尤其是在考试过程中,他们只会套用公式按照教师曾经介绍的某道相似题的解答思路进行答题,对于一些转换提问角度或者没有遇到过的题目往往不知所措。这是学生数学意识低下的普遍表现,同时体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吸收能力较差。那么,针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改善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呢?
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对于一些和几何相关或涉及图形的数学内容,由于课程时间以及空间等的限制,教师通常无法在黑板上绘制出大量的图形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中教师可以实现在教室内通过多媒體设备给学生们进行授课,我们可以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并在其中添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作为辅助性的教学材料,这就有效解决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没有时间给学生们列举出更多图像案例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二面角”这个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们观察了平面角∠AOB,然后用图片展示出两个相交的平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更加立体化地辨识出面之间的交线,并使其空间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然后,通过对比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二面角”的概念以及其表示方法“面-交线-面”。为了巩固这部分内容,我还准备了有多个平面相交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当中存在哪些二面角,这样一来,他们便在本节课结束前完成了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大幅提升了实际教学效率,同时大量地节省了我在课上绘制平面图形的时间。
二、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学生对于一些不熟悉或者较难理解的知识,很难通过教师单纯的概念解释过程充分地消化和吸收。然而,高中生在当前年龄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有效缓解较为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授课方式,也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较难的知识点,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进而大幅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简单随机抽样”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将现实当中的案例同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充分融合,并通过介绍如何处理问题的过程来让学生深入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含义。案例内容如下:我这里有8张电影票,要送给我们班的全体学生,但大家不能一起去,应该怎样分配才最合理,并能让每一人都有获得票的机会呢?首先,这个分配电影票的问题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关,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其次,我在用“抽签法”讲解具体的分配过程时,不仅让学生从中了解了其详细的操作步骤,还使他们充分地体会到了“简单随机抽样”所具有的特点,继而促进了他们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吸收。
三、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数学相较于其它科目来说更注重于思维上的逻辑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同时依据他们具体的回答情况以及相关的表现将问题的难度进行适度调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通过探究的过程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而且相较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思考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继而提升其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
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导数的概念,认识其在数学方面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存在意义,我在讲解完教材中“运动员高台跳水”这个案例后,紧接着以“讨论运动员在0到65/49秒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前提给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问题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在本阶段内的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让学生们思考上述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了“平均速度”并不能精确反应跳水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需要用“瞬时速度”进行描述,而这就涉及到了“导数”的相关概念。
总而言之,学生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强弱,不但和他们自身的智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相关,还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我们很难进行改变,但教师可以从当前课堂内容出发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建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吸收知识有哪些障碍[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67-67.
关键词: 高中数学;知识吸收;问题探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09-01
吸收能力在教育方面指的是学生在课上听课或者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接触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能力。然而,在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有效地完成这一知识内化的过程,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还需要结合大量的试题进行反复的练习。但是,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仍然不能实现对知识的完全吸收,尤其是在考试过程中,他们只会套用公式按照教师曾经介绍的某道相似题的解答思路进行答题,对于一些转换提问角度或者没有遇到过的题目往往不知所措。这是学生数学意识低下的普遍表现,同时体现了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吸收能力较差。那么,针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改善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呢?
一、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对于一些和几何相关或涉及图形的数学内容,由于课程时间以及空间等的限制,教师通常无法在黑板上绘制出大量的图形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中教师可以实现在教室内通过多媒體设备给学生们进行授课,我们可以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并在其中添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作为辅助性的教学材料,这就有效解决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没有时间给学生们列举出更多图像案例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二面角”这个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们观察了平面角∠AOB,然后用图片展示出两个相交的平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更加立体化地辨识出面之间的交线,并使其空间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然后,通过对比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二面角”的概念以及其表示方法“面-交线-面”。为了巩固这部分内容,我还准备了有多个平面相交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当中存在哪些二面角,这样一来,他们便在本节课结束前完成了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大幅提升了实际教学效率,同时大量地节省了我在课上绘制平面图形的时间。
二、将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学生对于一些不熟悉或者较难理解的知识,很难通过教师单纯的概念解释过程充分地消化和吸收。然而,高中生在当前年龄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有效缓解较为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授课方式,也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较难的知识点,从而提升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进而大幅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简单随机抽样”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将现实当中的案例同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充分融合,并通过介绍如何处理问题的过程来让学生深入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含义。案例内容如下:我这里有8张电影票,要送给我们班的全体学生,但大家不能一起去,应该怎样分配才最合理,并能让每一人都有获得票的机会呢?首先,这个分配电影票的问题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关,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其次,我在用“抽签法”讲解具体的分配过程时,不仅让学生从中了解了其详细的操作步骤,还使他们充分地体会到了“简单随机抽样”所具有的特点,继而促进了他们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吸收。
三、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数学相较于其它科目来说更注重于思维上的逻辑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同时依据他们具体的回答情况以及相关的表现将问题的难度进行适度调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通过探究的过程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而且相较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思考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继而提升其对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
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导数的概念,认识其在数学方面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存在意义,我在讲解完教材中“运动员高台跳水”这个案例后,紧接着以“讨论运动员在0到65/49秒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前提给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问题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在本阶段内的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让学生们思考上述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了“平均速度”并不能精确反应跳水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需要用“瞬时速度”进行描述,而这就涉及到了“导数”的相关概念。
总而言之,学生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强弱,不但和他们自身的智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相关,还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我们很难进行改变,但教师可以从当前课堂内容出发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建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吸收知识有哪些障碍[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