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风俗戏

来源 :黄梅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歌戏,又称竹枝腔,是由农村播种歌(俗名“竹枝调”)发展而来的石牌高腔同民间百戏(又叫“杂耍”)融合而成的民间歌舞演唱,产生于元代中叶,至今大约有600余年的历史。石牌流传有“咚咚咚,眶咚哐,河北(皖河北岸)来了竹枝腔”的民谣。《怀宁县志》记载:“每当播种之时,主伯亚旅,一人发声,众耦齐和,长吟曼引,比兴杂陈,因声寻义,宛如竹枝。至治之象,溢于陇亩。”由此可见当时竹枝腔表演形式和景况:歌舞开始由一名歌舞能手领唱,男女耕者成双搭对地和声帮腔,歌舞活泼,声贯田野,热闹非常。
其他文献
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算是个八零后了,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们,或追逐时尚潮流去夜店泡吧KTV当麦霸,或找寻小资情调听着蓝调品尝咖啡,而我常常自嘲是个“土包子”,偏偏喜欢
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拔乐器之王”的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梨形共鸣箱的典项琵琶,木制,张四弦,原先用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