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为例,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金融业创造的GDP达到224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前列。上海的证交所、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周边江苏、浙江等地的金融机构纷纷将分部设在上海,上海吸收了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金融业资源,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业的产业集群地。
  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概述
  早在1912年,美国学者休斯·彼得就撰文写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金流,而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则有赖于金融技术,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即“金融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后来,经过经济学者长期的研究,最终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会提出,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金融发展依托于经济发展的整体背景,而经济发展的活力很大程度上要靠金融发展来推动,他们引入了“供给引导机制”和“需求引导机制”两个概念。
  从这两个概念出发,英国学者于2000年指出,金融业的产业集群是不可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产生的,因为经济落后的地方通常缺少支撑金融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更不用谈形成金融中心。他以伦敦,纽约和东京为例,由于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在区域内还是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因此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金融业的发展和集群。这个说法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也得到了实务界的一致同意。
  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颇有建树,1999年谈儒勇在论文中指出,虽然早期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宏观背景呈现负相关关系,但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已经逐渐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一说法对后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优化改革,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后有学者进而使用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市场化比率两个指标作为量化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由于其客观真实,并且量化到位,因此其得出的结论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即“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金融业的集群现象发生在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
  在这里需要对金融中心和金融产业集群概念进行梳理。本文所说的金融中心,是指金融集群效应下,大量的金融机构汇聚的那个地理位置,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地理位置;而金融产业集群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当一个地区因为具有了某种优势和区位条件之后,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在这里进驻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都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结论,即金融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联,经济发展会从整体上拉动金融业的发展,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笔者将在后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论述。
  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
  金融产业集群会刺激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在某一地聚集,进而形成金融中心。
  由于大量金融机构聚集,因此形成内部竞争机制,企业家之间的储蓄和投资也就因此有了更多选择,同时避免了资金流转而引发的交易成本,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成本。集群效应使得整个金融中心的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不同机构和公司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而且众多金融机构从整体上提高了融资成交量和扩大了增长空间,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该地经济发展水平。
  二、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汇聚了区域内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带来知识技术的外溢和信息外部性,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虽然有明确的业务界限和职能划分,但从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得以共享。同时,由于金融行业是各国监管相对严格的行业,因此围绕金融行业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公司和外语培训机构等,都会随着金融机构的聚集而形成了某种集群效应。这种共享和集群效应能够加速知识、技术和人才、资本的流通,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业的集群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一种类似“竞争加合作”的关系。
  由于竞争,不同金融机构都加强与投资者关系,都严格地按规章制度操作,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提升自身形象;而由于合作,不同金融机构又会相互取长补短,因此风险的抵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并加强创新。这种现象即经济学中所说的“生产经营效率优势”。在此优势下,区域内的投资者会提高对投资的兴趣和动力,加上集聚效应形成的交易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的优势,区域内的投资水平会提高,金融机构的业绩会上升,总体上拉动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但有学者指出,虽然金融业的集群能够给区域经济带来诸如规模经济、信息外溢、正外部性以及生产经营效率优势等,但在一些市场经济不是很完善,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较强的经济体内,会导致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造成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和信息地区内流通而对地区外屏蔽等不良后果。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业的产业集群地
  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为例,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金融业创造的GDP达到224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前列。上海的证交所、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周边的江苏、浙江等地的金融机构纷纷将分部设在上海,上海成为金融业的产业集群地。
  除了其自身的政策优势之外,地理位置优越,江海联运,经济基础雄厚(上世纪初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也是重要因素。由于金融业产业集群给上海带来大笔资金和人才,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金融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对上海市乃至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制约长三角通过金融业集群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上海虽为直辖市,但由于央行、财政部、国有银行总部不在上海(只有交通银行总部在上海),因此相关的决策信息和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相对缺失,导致上海往往缺乏根据市场现象制定政策的主动性;二是金融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与深圳相比缺少创新性,往往都是循规蹈矩,缺少深圳的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三是政府效率、市场经济法制思想等的滞后;四是人才相对不足,缺口十分巨大。所以,在长三角金融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依然有以上这些因素的制约,这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经济参与者考虑如何针对性地给出政策,提高上海金融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除了长三角以外,珠三角的金融产业集聚也是典型的案例。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后来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建立,让珠三角开始经济腾飞。随后,由于深圳接近香港,所以第一批股份制银行率先在深圳试水,即招商银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因此吸引了大量外资进驻,其中不乏金融机构,因此深圳逐渐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产生了吸引力,并辐射整个珠三角,使之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深圳政策宽松,因此大量中小企业聚集,深圳交易所还有创业板和中小板,为大量的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主要是从事高新技术,因此这给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巨大的潜力。由于深圳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引入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在2010年,国家批复同意深圳前海作为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开始与香港一起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与深圳类似,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微小贷款、民间金融等方面也有很多经验,而这些正规的金融体系下的补充,给广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州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整个珠三角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
  珠三角的金融创新是体制性的创新,其形成的金融集聚也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而且珠三角的金融集聚也给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由于政策优势逐渐丧失,以及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珠三角的金融集聚没有长三角进展得快,但它作为一个典例,能够充分论证金融业的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当前,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有20多个申请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得到了国家的批准。但总体上,我国的金融业产业集群呈现不平衡的特征,即东部多,中西部少,省会城市多,一般性城市少。而且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能够申请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成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就能通过金融业的集聚效应进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意识到,金融业的集聚能够对周边较大范围内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形成“吸收效应”,吸收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业产业集群的影响
  金融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金融业的产业集群也应当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而且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带来金融业的发展。就一个区域而言,金融集群应当在区域的经济中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有的国家甚至发生了中央银行破产的现象,金融领域可谓是进行了一次“大洗牌”。美国纽约华尔街遭到重创,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花旗银行失去银行界老大的地位,伦敦金融机构破产的更多。这导致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的金融中心的实力和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伦敦和纽约传统的集群效应有所削弱,上海、东京、新加坡等地的金融集群效应开始日益显现,尤其是上海,由于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对市场有力的支持,不仅让中国平稳度过了金融危机,还创造了经济增长率“保8”的奇迹,因此其作为金融中心的潜力大增,未来预期看好。深圳、台北的集聚效应也有所增强,分别位居世界第23和25位。由于“金砖四国”在经济危机后恢复较快,而且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断发展到位,因此得到了投资者们的认可,而传统的金融中心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此外,2010年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实力居于全球第二,超过日本,因此上海、香港等地的金融业集群效应将会进一步发挥。
  其次是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离岸货币发展,传统美元霸权再度受到影响,尤其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依托香港和上海自贸区,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也带动了上海集聚国际金融业的能力和实力。2013年国家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由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中心在这些国家产生。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国家的货币也纷纷失去原有的霸权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创伤小,尤其是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脱身而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这说明,宏观经济实力是金融集聚的根本动力。
  再有,从我国国内来看,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并且得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支持的有20多个城市。经过笔者总结归纳发现,这些城市都是省会城市。由于省会城市往往是一个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广东除外,广州并没有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概念,而是由深圳提出,这和深圳的经济特区定位有关),因此经济实力雄厚,政策支持有力,能够吸引人才、资本等汇聚,形成金融集群效应,进而建立区域金融中心。这说明政府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也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中心才具有足够的资源支持金融业的集群,才能真正推动金融集群的落地。
  (作者系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编辑/梁 市
其他文献
Sponsored by Cotton Council International and co-organized by 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Textile Bleachers,Dyers,Printers and Finishers and the Hong Kong Cott
期刊
汉语言文学在对人的文学理论知识强化和文学素养培养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近年来,随着汉语言文学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材里所选入的汉语言相关篇目也不断增加,但其教学效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地理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地理课堂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应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程标准 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地理教师要努力更新观念,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
《法律后面的故事》  梁治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25.00元  本书是被誉为“法律文化论的开创者”梁治平的随笔集,记录了他参与两件国际公约的制定,目睹和亲历国际法律制造机器的运作过程;讲述了名誉权案、流浪法庭案、虐猫案等诸多案例在法庭幕前幕后的法律展演,对于隐藏在法律仪式后的社会规范,以及促成这种规范的观念、思潮和行动有极为细致的观察。  如同以往的那些法律随笔集,梁治平的文字总是显
一、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教育的引导方式大家都在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勇于打破常规,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笔者作为教授小学语文20多年的教师,始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