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制度并非天经地义。在中国古代,要想读书先得找个先生。有钱人家请先生上门常驻,普通人家把孩子送到先生开的私塾里去。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个别授课制不能满足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需求,于是班级授课制兴起,现代学校出现。苏联在上个世纪初普遍推行班主任制,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其中就包括以班主任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并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标准化考试已广受诟病,然而,在工业化社会初期,标准化是一个流行词汇,并掀起一场革命。科学管理之父弗里德里克·泰勒率先提出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的工人分工协作,每个人专注于一个生产环节,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效率得到提升,成本显著降低。今天,很多连锁企业、商店短时间内迅速复制,遍地开花,标准化居功至伟。
然而进入智能社会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流水线上的合格操作者转变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者,标准化教育的弊端就暴露出来。
班级授课制的本质是“学校中心”。学校将学生独立编班,班主任执行学校管理的意志,学校优先考虑共性需求,而忽视个性需求。
行政班制度的一种改进是走班上课,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其本质是“学科中心”。学科中心制强调学科建设,课程多样化,同一门学科也区分不同的难度与进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兼顾了“学生中心”的概念。
真正的“学生中心”必将打破行政班级的束缚,学校成为一个自由多元的学习社区,资源按需分配,学生自由学习。此时学校需要配备的是学生导师,导师与学生协商学习进度,辅助学生完成学习。
这种学习社区下的导师制有点类似于私塾制的现代化。然而,它与古代私塾制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私塾制是“教师中心”,导师制完全是以學生为本。
教育中的班主任制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未来很可能消失。事实上,今天全球仍在实施班主任制的国家屈指可数,西方国家更多实施的是分层走班。短期看,班主任主要起到的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作用;长期看,班主任留给学生的记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导师的作用。
伴随学生成长有两个角色不可或缺,一是榜样,二是导师。榜样通常是同龄人,导师则是长辈。对学生一生有影响的导师并非外力指定,而是学生的自我选择,可能是一位家族的长者,可能是一位邻居,也可能是学校的老师。
导师需做到四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路漫漫,兴趣长相伴。在学生时代保持一些兴趣,发展一项特长,未来的生命会更充实。能够支持和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的人便是导师。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失控的事情通常发生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人受益终生。帮助学生感知情绪、控制情绪、改善情绪的人才是导师。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一些外在行为不能简单定性为品德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心理问题。每个人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暗淡时刻”,雪中送炭的人就是导师。
四、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学校教育重在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塑造人格的人必是导师。
好的导师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成长路上的明灯。因为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班主任更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导师。那些被学生终身难忘、铭记于心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通常都不是因为学校工作赋予他们的职责,而纯粹是因为他们践行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本栏责编 晓 月)
今天,标准化考试已广受诟病,然而,在工业化社会初期,标准化是一个流行词汇,并掀起一场革命。科学管理之父弗里德里克·泰勒率先提出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的工人分工协作,每个人专注于一个生产环节,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效率得到提升,成本显著降低。今天,很多连锁企业、商店短时间内迅速复制,遍地开花,标准化居功至伟。
然而进入智能社会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流水线上的合格操作者转变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创新者,标准化教育的弊端就暴露出来。
班级授课制的本质是“学校中心”。学校将学生独立编班,班主任执行学校管理的意志,学校优先考虑共性需求,而忽视个性需求。
行政班制度的一种改进是走班上课,学生根据选课情况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其本质是“学科中心”。学科中心制强调学科建设,课程多样化,同一门学科也区分不同的难度与进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兼顾了“学生中心”的概念。
真正的“学生中心”必将打破行政班级的束缚,学校成为一个自由多元的学习社区,资源按需分配,学生自由学习。此时学校需要配备的是学生导师,导师与学生协商学习进度,辅助学生完成学习。
这种学习社区下的导师制有点类似于私塾制的现代化。然而,它与古代私塾制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私塾制是“教师中心”,导师制完全是以學生为本。
教育中的班主任制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未来很可能消失。事实上,今天全球仍在实施班主任制的国家屈指可数,西方国家更多实施的是分层走班。短期看,班主任主要起到的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作用;长期看,班主任留给学生的记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导师的作用。
伴随学生成长有两个角色不可或缺,一是榜样,二是导师。榜样通常是同龄人,导师则是长辈。对学生一生有影响的导师并非外力指定,而是学生的自我选择,可能是一位家族的长者,可能是一位邻居,也可能是学校的老师。
导师需做到四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路漫漫,兴趣长相伴。在学生时代保持一些兴趣,发展一项特长,未来的生命会更充实。能够支持和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的人便是导师。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失控的事情通常发生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人受益终生。帮助学生感知情绪、控制情绪、改善情绪的人才是导师。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一些外在行为不能简单定性为品德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心理问题。每个人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暗淡时刻”,雪中送炭的人就是导师。
四、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学校教育重在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塑造人格的人必是导师。
好的导师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成长路上的明灯。因为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班主任更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导师。那些被学生终身难忘、铭记于心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通常都不是因为学校工作赋予他们的职责,而纯粹是因为他们践行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本栏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