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担当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促使当时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进而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唤醒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组织应运而生,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担当起了唤醒中华民族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时间流变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赋予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新的实践内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意识新的觉醒,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其他文献
农村老年组织是重要的内生型社会治理力量,是组织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晋江C镇老年协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发现精英老人的多元权威、经济资源的内部循环,以及治理结构与社会单元的耦合,共同赋予该组织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同时构成老年协会作为内生型治理资源的根基.基于此,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化的组织建设、公共化的组织目标和弹性化的组织管理对社会组织进行改造,吸纳老年协会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其村民自治、管理民俗活动和服务老人等社会治理功能.在老龄化背景下,发挥农村老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具有现实必要性.建立老
宗教信仰一般被认定为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动力,其预设的逻辑是将宗教信仰降格为戏曲的一个因子,而并非研究对象的主体.事实上,从王国维推定戏曲发生的“巫觋说”,到田仲一成观察戏曲展演的“附体说”,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逻辑线索,即灵魂的修辞幻象.无论是从演员还是观众的角度,作为戏曲人物的灵魂都是不朽的,因为他们独立存在于(无形)剧本的能指之中,等待着仪式主持、戏曲演员源源不断注入话语与实践来唤醒、复活戏曲人物,制造灵魂的修辞幻象.从广昌孟戏的人物能指来看,人物灵魂的修辞幻象处于不同层级的话语时空中,但又能在戏曲
“莽人”于2009年作为一个支系归属布朗族.1957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布朗族(莽人)经历了三次跨越的社会变迁,从整体绝对贫困到实现整体脱贫.该脱贫典范可归纳为“布朗族(莽人)模式”,这是外援帮扶与内生激励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全社会支持下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到精准的扶贫脱贫,后者主要包括布朗族(莽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与自身素质素养的不断提升.布朗族(莽人)模式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的扶贫脱贫问题提供可资参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耕耤典礼作为延续数千年的一项礼仪传统,承载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十八世纪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清王朝统治者意识到耕耤典礼是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的一项符号象征,有助于建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国家认同,因此突破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将耕耤典礼纳入到国家祭祀体系,并不断提升其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以此为清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合法依据.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乾隆,都充分利用耕耤典礼所阐发的勤劳奋斗、天人合一、以德治国、重农固本等民族精神,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进程走向深入,从而为十八世
在脱贫地区人口红利由正转负的背景下,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而不返贫是后扶贫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使用贫困人口信息表构造的2015 ~2020年脱贫户女性劳动力面板数据来研究其非农就业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表明,脱贫户女性非农就业会显著地提高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即性别红利得到经验佐证:女性非农就业时间每增加1个月,家庭人均纯收入会显著提高1.17个百分点;家庭非劳动力负担会显著抑制女性非农就业而减少家庭收入;村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女性当地非农就业而增加家庭收入;
由于家庭结构的残缺,失独家庭陷入经济、养老、情感交流等功能丧失的多重困境,这其中就体现出家庭抗逆力不足的问题.家庭抗逆力包括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与沟通过程三个方面.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提升家庭抗逆力,其包括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的两个维度.通过对上海市W镇的实地调研,发现以政府兜底性支持、“三社联动”机制为主导的正式支持,及亲属网络和志愿者等主体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形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借助功能补全机制和沟通增强机制两种微观机制,增强了W镇失独老人的家庭抗逆力.建构包含政府、社区、亲属网络等多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及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即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及对传统人伦纲常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服膺基础之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夷夏之辨”为背景衍生出的伦理认同,一方面表现为“五胡乱华”局势中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影响下,这一时期凝聚成的伦理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相伴相生,使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夯实了基础、丰富了研究范式,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1979-2021年CNKI高级检索获得的215篇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归类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民族融合等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回顾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研究的演进脉络、发展趋势,正确总结并科学评价民族关系研究中形成的知识和观点,有助于为铸牢中华民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城乡融合,是全域旅游的内在要求和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溧阳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积极推进县域治理模式创新,促进城乡融合,畅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循环,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溧阳县域治理创新之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系统总结溧阳全域旅游县域治理实践的经验做法,对以旅游业为试验田进行改革创新、优化
云计算本身的复杂性和用户数据的秘密性,使得云服务商对数据检测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这些都对传统间接侵权理论形成了挑战.通过分析中外相关案例和法律条文等方法,针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侵权的主观要件认定难的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将技术中立原则与侵权标准相结合、运用利益平衡原则来界定云服务商的注意义务,并结合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阶段科学配置相关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