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讓学”,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并要做到恰当的补位,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提高,数学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问题;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核心问题的确立是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是课堂的统领性问题,是对课堂有牵引力与支撑力的问题。但是,培养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起步阶段,因为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提问训练,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或者提出的问题都没有什么价值。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很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 循循善诱,适时引领,激发学生提出核心问题
在我们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尽量不定向引导学生提问,而是放手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虽然学生的问题是多而杂的,有时候让教师目不暇接,但其实这种放任式的提问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是不同的,放手让学生们问吧!问着问着,学生质疑的热情高涨了;提着提着,学生会静心思考了;在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的道路上,如何从“教为重心”逐步过渡到“学为重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在以后的实践中,为了提高以核心问题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学习目标定向引导学生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提一个问题到学会提一连串问题的能力,做到一课一得;也可以尝试在定向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基础上,自主构建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培养学生通过对一连串的问题逻辑序列化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
三、 教师导学设计,巧用问题生成单,生成核心问题
导学单(问题生成单)是教师引导学生问题化学习的一份学习单,呈现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既有教师的引导,又有学情的呈现,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导学单的设计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课前预习、学生问题、课堂探究、课后作业等基本内容。例如在展示课中,武汉常青实验小学的张兰老师执教的《问题解决——用三角尺拼角》就用了这样的问题生成单:
问题生成单
预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P42《解决问题——用三角尺拼角》
我会预习1. 我会观察:你知道“一副三角尺”是什么样的吗?拿出一副三角尺,仔细观察它们的角,每一把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
2. 我会比较:参看课本43页第5题。在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3. 我会动手:你会用三角尺任意拼一个角吗?试一试吧!把你拼出来的角指给家长看看。
我会提问预习后,我还有这些困惑(或者有价值的质疑):1. 2.
这张问题生成单用于课前的预习和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地预习,便于学生书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帮助老师了解学情,为整合学生散点问题、引导学生聚焦核心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 抓住内容结构,巧用知识迁移,聚焦核心问题
当学生已经有了问题意识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筛选或思考提出核心问题。在以前的课堂,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都能够很好地设计课堂的核心问题,把握教学的重点,并通过层层预设的主干问题进行教学推进,学生同样可以获得知识。但是,在以学为本的以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里,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自己判断与聚焦有探讨价值的数学核心问题,学会自主发现并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
五、 激活思维,层层推进,凸显核心问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支点就是事物的中心和关键点。那我们数学教学的支点在哪里呢?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时候,一堂课的核心问题不止一个,也不是一开课就能发现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抓住重难点展开教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例如,在一次展示课上,在执教《24时计时法》,就有两个核心问题: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2.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开课的时候,申老师创设情境:妹妹写留言条约姐姐周六6:00去爬山,姐姐却不知道是一天中什么时候的6:00去,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这节课的第一个核心问题: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探究汇报的时候,激活了思维,发生新的认知冲突,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第二个核心问题: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
数学核心问题能集中体现“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取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会提问而不只是会解决问题,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重建师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流程也要設计得细腻,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里面,是能够提出核心问题、解决核心问题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思维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42-45,48.
作者简介:
申洪刚,重庆市,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问题;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核心问题的确立是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是课堂的统领性问题,是对课堂有牵引力与支撑力的问题。但是,培养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起步阶段,因为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提问训练,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或者提出的问题都没有什么价值。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很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 循循善诱,适时引领,激发学生提出核心问题
在我们研究的初始阶段,教师尽量不定向引导学生提问,而是放手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虽然学生的问题是多而杂的,有时候让教师目不暇接,但其实这种放任式的提问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是不同的,放手让学生们问吧!问着问着,学生质疑的热情高涨了;提着提着,学生会静心思考了;在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的道路上,如何从“教为重心”逐步过渡到“学为重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在以后的实践中,为了提高以核心问题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学习目标定向引导学生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提一个问题到学会提一连串问题的能力,做到一课一得;也可以尝试在定向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基础上,自主构建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培养学生通过对一连串的问题逻辑序列化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核心问题的能力。
三、 教师导学设计,巧用问题生成单,生成核心问题
导学单(问题生成单)是教师引导学生问题化学习的一份学习单,呈现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既有教师的引导,又有学情的呈现,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导学单的设计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课前预习、学生问题、课堂探究、课后作业等基本内容。例如在展示课中,武汉常青实验小学的张兰老师执教的《问题解决——用三角尺拼角》就用了这样的问题生成单:
问题生成单
预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P42《解决问题——用三角尺拼角》
我会预习1. 我会观察:你知道“一副三角尺”是什么样的吗?拿出一副三角尺,仔细观察它们的角,每一把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
2. 我会比较:参看课本43页第5题。在两个三角尺上各选一个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3. 我会动手:你会用三角尺任意拼一个角吗?试一试吧!把你拼出来的角指给家长看看。
我会提问预习后,我还有这些困惑(或者有价值的质疑):1. 2.
这张问题生成单用于课前的预习和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地预习,便于学生书面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帮助老师了解学情,为整合学生散点问题、引导学生聚焦核心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 抓住内容结构,巧用知识迁移,聚焦核心问题
当学生已经有了问题意识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筛选或思考提出核心问题。在以前的课堂,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都能够很好地设计课堂的核心问题,把握教学的重点,并通过层层预设的主干问题进行教学推进,学生同样可以获得知识。但是,在以学为本的以核心问题引领的课堂里,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自己判断与聚焦有探讨价值的数学核心问题,学会自主发现并解决核心问题的路径。
五、 激活思维,层层推进,凸显核心问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支点就是事物的中心和关键点。那我们数学教学的支点在哪里呢?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时候,一堂课的核心问题不止一个,也不是一开课就能发现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抓住重难点展开教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例如,在一次展示课上,在执教《24时计时法》,就有两个核心问题: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2.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开课的时候,申老师创设情境:妹妹写留言条约姐姐周六6:00去爬山,姐姐却不知道是一天中什么时候的6:00去,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这节课的第一个核心问题: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探究汇报的时候,激活了思维,发生新的认知冲突,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第二个核心问题: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
数学核心问题能集中体现“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取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会提问而不只是会解决问题,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重建师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流程也要設计得细腻,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学习里面,是能够提出核心问题、解决核心问题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思维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42-45,48.
作者简介:
申洪刚,重庆市,重庆市璧山区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