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是个多义词,本义指初生的种子植物,有时专指某些蔬菜的嫩茎、嫩叶,它多以本义身份与其他语素构成复合式合成词,如“麦苗”“树苗”“蒜苗”“苗床”“苗圃”“苗木”等。
“苗”在语言应用中由本义还引申出其他一些义项,其中构词能力正呈走强趋势的是指“某些人工饲养的初生动物”,该义近些年异军突起,繁育出一批新词,如“鸡苗”“鸭苗”“鹅苗”“兔苗”“貂苗”“蚕苗”“虾苗”“蟹苗”“泥鳅苗”“蜈蚣苗”“蝎子苗”“蜗牛苗”。“苗”构词能力的逐步攀升,跟我国改革开放巨大引擎持续发力,拉动养殖业迅猛发展,致使动物人工饲养的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养殖业底子薄,家禽家畜类养殖多以一家一户为饲养单位,极少有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情况,水产品养殖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整个养殖业无需也无法批量培育动物种苗。因生活中缺乏这些对象,语言中自然也就缺乏对这些对象的反映。此外,还有方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北方话区对家禽家畜类初生动物通常极少称“苗”,初生的鸡多称“鸡雏”或“鸡崽”,初生的鸭、鹅多直称“小鸭”“小鹅”,初生的猪、狗、猫、兔多称“猪崽”“狗崽”“猫崽”“兔崽”;大一点的牲畜,如初生的牛称“牛犊”或“牛崽”,初生的马称“马驹”或“马崽”,初生的羊称“羊羔”或“羊崽”。水生动物极少人工养殖,故对自然生长的初生者多在该动物品种前加个“小”以示与成年对象相区别,如“小鱼”“小虾”“小螃蟹”“小扇贝”“小海螺”“小鲍鱼”“小海参”“小海蛎子”。总之,北方话区改革开放前对初生动物绝少称“苗”,许多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时至今日,情况不同了,南方诸方言区原本就比较通用表初生动物义的“苗”,改革开放推动养殖业迅速繁荣,催生出大批鲜活的实体,实体的繁盛又使含“苗”的词语在语言使用中高频复现。随现代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北上,该“苗”也一路“北漂”,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表人工饲养初生动物义的“苗”在北方用得越来越普遍。2007年夏,笔者曾去大连长海县调查方言,其问专门拜访了几位养殖户渔民,这些渔民在谈及养殖品种时曾多次无意间用到“鱼苗”“蟹苗”“海螺苗”“扇贝苗”“海参苗”“鲍鱼苗”“对虾苗”等含“苗”的词。对野生的初生海洋动物,当地人也开始习惯于称“苗”,如称野生的小海蜇为“海蜇苗”,称野生的小黑鱼为“黑鱼苗”,称野生的小蛏子为“蛏子苗”,称野生的小蚬子为“蚬子苗”。因笔者平时少有接触海产品养殖的机会,作为北方人又很少有称初生动物为“苗”的习惯,所以听到这些含“苗”的新词反倒觉得不顺。翻查《现代汉语词典》,结果只找到“鱼苗”和“猪苗”两例。
“苗”在北方话区的泛化并不限于海洋初生动物,近些年来,它还延伸扩展至表过去都是野生的但现已多转入人工饲养的陆地初生动物,如“黑貂苗””狐狸苗”“早獭苗”“獾子苗”“獭兔苗”“鸵鸟苗”“火鸡苗”“野鸭苗”“天鹅苗”“孔雀苗”“山鸡苗”。这些含“苗”新词所反映的成年对象过去绝大多数都是野生的,数量都相对少,且跟人们的生活关系比较疏远,其初生者更甚。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些动物的初生对象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使用频率极低,因此难有专名。可这些原本多属野生的动物却多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多具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故改革开放后它们便陆陆续续被人们重视起来并被当成宝贝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这样一来,它们便开始频繁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与它们的接触机会。密切的接触关系使这些人工饲养的动物在语言应用中逐渐提高了复现频次,语言要对这些高频复现的动物进行精细化表达,于是,在“苗”义泛化一路北上的强势推动和影响下,北方话区便开始逐步接受、认可,并类推仿用起这个在动物身上极少用过的“苗”,并以此专指那些人工饲养的中小型动物的初生者。
总之,改革开放拉动了我国养殖业的兴旺,养殖业的兴旺造就了初生动物的繁盛,初生动物的繁盛又催生出新“苗”词族。在这条因果链上,新“苗”词族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批量生成,恐怕没有谁会怀疑改革开放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虽然《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没那么大容量收纳新“苗”词族所有成员,但“苗”氏词族正生命力旺盛地活在人们的嘴上却是不争的事实。相信随着我国人工养殖业的蓬勃繁荣和养殖品种的不断扩大,“苗”氏家族今后肯定更会人丁兴盛。
“苗”在语言应用中由本义还引申出其他一些义项,其中构词能力正呈走强趋势的是指“某些人工饲养的初生动物”,该义近些年异军突起,繁育出一批新词,如“鸡苗”“鸭苗”“鹅苗”“兔苗”“貂苗”“蚕苗”“虾苗”“蟹苗”“泥鳅苗”“蜈蚣苗”“蝎子苗”“蜗牛苗”。“苗”构词能力的逐步攀升,跟我国改革开放巨大引擎持续发力,拉动养殖业迅猛发展,致使动物人工饲养的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养殖业底子薄,家禽家畜类养殖多以一家一户为饲养单位,极少有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情况,水产品养殖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整个养殖业无需也无法批量培育动物种苗。因生活中缺乏这些对象,语言中自然也就缺乏对这些对象的反映。此外,还有方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北方话区对家禽家畜类初生动物通常极少称“苗”,初生的鸡多称“鸡雏”或“鸡崽”,初生的鸭、鹅多直称“小鸭”“小鹅”,初生的猪、狗、猫、兔多称“猪崽”“狗崽”“猫崽”“兔崽”;大一点的牲畜,如初生的牛称“牛犊”或“牛崽”,初生的马称“马驹”或“马崽”,初生的羊称“羊羔”或“羊崽”。水生动物极少人工养殖,故对自然生长的初生者多在该动物品种前加个“小”以示与成年对象相区别,如“小鱼”“小虾”“小螃蟹”“小扇贝”“小海螺”“小鲍鱼”“小海参”“小海蛎子”。总之,北方话区改革开放前对初生动物绝少称“苗”,许多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时至今日,情况不同了,南方诸方言区原本就比较通用表初生动物义的“苗”,改革开放推动养殖业迅速繁荣,催生出大批鲜活的实体,实体的繁盛又使含“苗”的词语在语言使用中高频复现。随现代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北上,该“苗”也一路“北漂”,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表人工饲养初生动物义的“苗”在北方用得越来越普遍。2007年夏,笔者曾去大连长海县调查方言,其问专门拜访了几位养殖户渔民,这些渔民在谈及养殖品种时曾多次无意间用到“鱼苗”“蟹苗”“海螺苗”“扇贝苗”“海参苗”“鲍鱼苗”“对虾苗”等含“苗”的词。对野生的初生海洋动物,当地人也开始习惯于称“苗”,如称野生的小海蜇为“海蜇苗”,称野生的小黑鱼为“黑鱼苗”,称野生的小蛏子为“蛏子苗”,称野生的小蚬子为“蚬子苗”。因笔者平时少有接触海产品养殖的机会,作为北方人又很少有称初生动物为“苗”的习惯,所以听到这些含“苗”的新词反倒觉得不顺。翻查《现代汉语词典》,结果只找到“鱼苗”和“猪苗”两例。
“苗”在北方话区的泛化并不限于海洋初生动物,近些年来,它还延伸扩展至表过去都是野生的但现已多转入人工饲养的陆地初生动物,如“黑貂苗””狐狸苗”“早獭苗”“獾子苗”“獭兔苗”“鸵鸟苗”“火鸡苗”“野鸭苗”“天鹅苗”“孔雀苗”“山鸡苗”。这些含“苗”新词所反映的成年对象过去绝大多数都是野生的,数量都相对少,且跟人们的生活关系比较疏远,其初生者更甚。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些动物的初生对象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使用频率极低,因此难有专名。可这些原本多属野生的动物却多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多具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故改革开放后它们便陆陆续续被人们重视起来并被当成宝贝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这样一来,它们便开始频繁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与它们的接触机会。密切的接触关系使这些人工饲养的动物在语言应用中逐渐提高了复现频次,语言要对这些高频复现的动物进行精细化表达,于是,在“苗”义泛化一路北上的强势推动和影响下,北方话区便开始逐步接受、认可,并类推仿用起这个在动物身上极少用过的“苗”,并以此专指那些人工饲养的中小型动物的初生者。
总之,改革开放拉动了我国养殖业的兴旺,养殖业的兴旺造就了初生动物的繁盛,初生动物的繁盛又催生出新“苗”词族。在这条因果链上,新“苗”词族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批量生成,恐怕没有谁会怀疑改革开放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虽然《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没那么大容量收纳新“苗”词族所有成员,但“苗”氏词族正生命力旺盛地活在人们的嘴上却是不争的事实。相信随着我国人工养殖业的蓬勃繁荣和养殖品种的不断扩大,“苗”氏家族今后肯定更会人丁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