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历史应有的科学理性与教育意义,尽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教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理性谨慎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正与独立的原则,弘扬历史教学的理性精神。
关键词:历史理性教学;价值观导向;历史人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1-1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多元价值观冲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导向失衡。
袁腾飞只是个普通教师,他身上折射出的是当今时代价值观多元化、开放化的社会追求。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歧异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研究的新成果、新视角、新观点不断涌现,和传统说法大相径庭。面对这些冲突,教师和学生感觉无所适从,多元的评价标准、冲突的结论观点充斥课堂,其中还不乏一些错误的、偏激的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性反思,如何在多元化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寻求理性平衡,发挥学校教育该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2.部分历史教师理性素养缺失,对待历史的态度主观化、极端化,误导学生。
教师的历史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16-17岁(高一学生年龄阶段)是青少年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展与其认同的道德观念影响源密切相关。高中学生道德观念影响源权威主要是家庭、同伴和教育者媒介,其中教育者影响源对于高中阶段的个体来说是最为主要的和直接的,随着教育者、媒介的价值取向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变化,其影响力会持续到以后。如果历史教师本身没有本着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进行教学,仅凭个人好恶,随意、主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对学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长期以往,会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教育的功能也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3.社会媒体宣传、影视作品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评价。
现代传媒手段非常发达,网络、影视文学作品成为中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称呼、袁腾飞视屏的疯传都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再加上现今流行一些“戏说”、“秘史”类的影视剧,史实严重不实,漏洞百出,随意性、主观性非常明显,这种对历史错误甚至是歪曲的解读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和历史观的混乱,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总结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再来看袁腾飞的历史课,可以说他的历史课堂失去了历史应有的科学理性与教育意义,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近乎刻薄、随意且肤浅,也缺乏对历史课堂的尊重。这样的教学导向对高中学生而言负面影响太大了,我们必须抵制。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理性
历史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培养有理性、高素质的现代公民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史料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养成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真诚的情感、宽容、尊重别人等人文素养。如果学生不能具备正气昂扬、科学理性的精神状态,国家的未来将不可想象。这样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三、如何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的理性空间
1.端正思想,明确历史教育的目的,这是构建理性教学的前提。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这样阐述他的教育思想:“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这给我们现代教学极大的启发,我们必须理性定位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还要通过对历史的介绍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理性精神的培养。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理性教学的重要保障。
构建理性教学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建设,这种素质是指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科学的历史研究态度。充分发挥教师理性精神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向学生传达一个准确的历史观,教授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理性谨慎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正与独立的原则。
其次,理性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术前沿同时,能够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不能教条地、顽固地墨守陈旧的理论,需要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追紧学术动态,并且理性地把握学术争鸣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学界的不同观点,适当地介绍给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开拓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达到启迪学生历史思辨思维的目的。
3.把研究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构建理性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能同时列举几份观点相似或相冲突的史料,以互相印证或对比,帮助学生判断、比较和诠释历史;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求我们把研究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在丰富的史料研究基础上探究历史,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思考,构建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历史,与历史对话,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在主动探究中潜移默化,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敢于怀疑问题,历史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因而召唤出历史课堂的理性光辉。
反思的精义,在于跳出“袁腾飞现象”所引发的混乱纷争,我们不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而是要为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树立理性的航向,铭记陶老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诲,让历史课堂充满理性的阳光。
关键词:历史理性教学;价值观导向;历史人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71-1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多元价值观冲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导向失衡。
袁腾飞只是个普通教师,他身上折射出的是当今时代价值观多元化、开放化的社会追求。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歧异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研究的新成果、新视角、新观点不断涌现,和传统说法大相径庭。面对这些冲突,教师和学生感觉无所适从,多元的评价标准、冲突的结论观点充斥课堂,其中还不乏一些错误的、偏激的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性反思,如何在多元化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寻求理性平衡,发挥学校教育该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2.部分历史教师理性素养缺失,对待历史的态度主观化、极端化,误导学生。
教师的历史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16-17岁(高一学生年龄阶段)是青少年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展与其认同的道德观念影响源密切相关。高中学生道德观念影响源权威主要是家庭、同伴和教育者媒介,其中教育者影响源对于高中阶段的个体来说是最为主要的和直接的,随着教育者、媒介的价值取向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着变化,其影响力会持续到以后。如果历史教师本身没有本着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进行教学,仅凭个人好恶,随意、主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对学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长期以往,会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教育的功能也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3.社会媒体宣传、影视作品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评价。
现代传媒手段非常发达,网络、影视文学作品成为中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称呼、袁腾飞视屏的疯传都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再加上现今流行一些“戏说”、“秘史”类的影视剧,史实严重不实,漏洞百出,随意性、主观性非常明显,这种对历史错误甚至是歪曲的解读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和历史观的混乱,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总结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再来看袁腾飞的历史课,可以说他的历史课堂失去了历史应有的科学理性与教育意义,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近乎刻薄、随意且肤浅,也缺乏对历史课堂的尊重。这样的教学导向对高中学生而言负面影响太大了,我们必须抵制。
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理性
历史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培养有理性、高素质的现代公民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史料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养成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真诚的情感、宽容、尊重别人等人文素养。如果学生不能具备正气昂扬、科学理性的精神状态,国家的未来将不可想象。这样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三、如何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的理性空间
1.端正思想,明确历史教育的目的,这是构建理性教学的前提。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这样阐述他的教育思想:“我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这给我们现代教学极大的启发,我们必须理性定位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还要通过对历史的介绍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理性精神的培养。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构建理性教学的重要保障。
构建理性教学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建设,这种素质是指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科学的历史研究态度。充分发挥教师理性精神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向学生传达一个准确的历史观,教授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理性谨慎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正与独立的原则。
其次,理性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术前沿同时,能够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不能教条地、顽固地墨守陈旧的理论,需要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追紧学术动态,并且理性地把握学术争鸣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学界的不同观点,适当地介绍给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开拓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达到启迪学生历史思辨思维的目的。
3.把研究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构建理性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能同时列举几份观点相似或相冲突的史料,以互相印证或对比,帮助学生判断、比较和诠释历史;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求我们把研究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在丰富的史料研究基础上探究历史,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思考,构建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历史,与历史对话,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在主动探究中潜移默化,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敢于怀疑问题,历史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因而召唤出历史课堂的理性光辉。
反思的精义,在于跳出“袁腾飞现象”所引发的混乱纷争,我们不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而是要为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树立理性的航向,铭记陶老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诲,让历史课堂充满理性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