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充分运用数学教育阵地,使学生受到创新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贡献。那么,怎样实现数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呢?
一、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为人们所接受外,更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因此,要尽快彻底地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育,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数学教育新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建设的深入和發展,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就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说,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被推向市场,在毕业生的就业和以后的社会求职中,在人才市场上都要进行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选择”,在这种选择过程中,一个人的职业、角色、收入、待遇与地位,乃至工作与生活的空间都会加快流动。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民族要振兴,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创造性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机制和创造性的成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再也没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应该接受这一事实。学生有可能通过其它的途径了解更新、更快的知识。因此,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去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引导并培养。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会比较大胆地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只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递中,而不是自主学习,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师生关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使创新能力生根发芽。
3.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具有创新意义且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其层次性与针对性,使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加深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创设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课外活动
教师如果在学生课堂之余,能够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活动,例如,根据所学知识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参观项目、实地考察,活动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总结报告,分析研究,使学生对数学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开拓自己视野,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学模式、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因此,数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中,广大数学教师要立足构建创新教育平台,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和条件。一是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比如课堂教学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其精神,并根据需要大胆对其中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设计、营造创新情境,把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秀琴.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J].知识经济,2011(02)
[2]张庆安.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J].师道.教研,2011(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充分运用数学教育阵地,使学生受到创新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做出贡献。那么,怎样实现数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呢?
一、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为人们所接受外,更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因此,要尽快彻底地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育,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数学教育新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的建设的深入和發展,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就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说,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被推向市场,在毕业生的就业和以后的社会求职中,在人才市场上都要进行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选择”,在这种选择过程中,一个人的职业、角色、收入、待遇与地位,乃至工作与生活的空间都会加快流动。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民族要振兴,科技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创造性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机制和创造性的成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再也没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应该接受这一事实。学生有可能通过其它的途径了解更新、更快的知识。因此,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去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引导并培养。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在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会比较大胆地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只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递中,而不是自主学习,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师生关系,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使创新能力生根发芽。
3.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设计具有创新意义且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其层次性与针对性,使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加深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创设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课外活动
教师如果在学生课堂之余,能够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适应创新教育的数学活动,例如,根据所学知识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参观项目、实地考察,活动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总结报告,分析研究,使学生对数学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开拓自己视野,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学模式、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因此,数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中,广大数学教师要立足构建创新教育平台,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和条件。一是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比如课堂教学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其精神,并根据需要大胆对其中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设计、营造创新情境,把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秀琴.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J].知识经济,2011(02)
[2]张庆安.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J].师道.教研,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