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鹰潭市在充分依托“一户一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省防贫动态监测系统功能,创新开发了鹰潭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构建了以“网格化摸排、联动化预警、清单化核查、高效化认定、精准化帮扶、智能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监测帮扶体系,实现“三类人群”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一、网格化摸排。各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将行政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安排至少1名村干部作为网格员负责该网格内监测对象的政策宣传、摸排、上户核实等工作,及时掌握网格内所有农户家庭情况变化,引导困难群众通过书面或手机(书面或手机申请材料中应包含农户承诺提供情况的真实可靠、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内容)向村“两委”提出申请,做到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联动化预警。医保、卫健、民政、残联、教育、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公安交警、乡村振兴、住建、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定期向鹰潭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推送信息数据,鹰潭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综合分析各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对疑似对象设定“预警等级”,标识“红黄绿”三级预警信息,并自动发送至乡村干部的微信公众号账号上。红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3条及以上预警信息,需优先特别关注,第一时间核实;黄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2條预警信息,需重点关注,及时核实;绿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1条预警信息,需入户核实。
三、清单化核查。乡村干部对通过网格化摸排和联动化预警形成的疑似监测对象清单,采用“五看”工作法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核查。一是看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就业务工等基本情况。二是看总体收入。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以及收入的稳定情况等。三是看刚性支出。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支出金额及支出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等情况。四是看“四项保障”。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就学、就医、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情况。五是看政策享受。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享受低保、教育等政策情况。
四、高效化认定。按照“村级申报→部门比对→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录入”的程序进行认定,做到监测对象发现及时、审批高效、程序规范。一是村级申报。村委会在农户自主申请或收到乡镇反馈的部门预警信息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户的家庭状况、申报资料、承诺授权等相关信息的核实和整理工作。二是部门比对。乡村振兴部门会同相关行业部门按照脱贫攻坚期建档立卡“七严四甄别”要求,对拟监测对象家庭成员商品房、车辆、经商办企业等情况进行比对核实。三是乡镇审核。乡镇收到区(市)反馈的比对核实结果后,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在乡村两级公示不少于5天。四是县级审批。区(市)乡村振兴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五是公告录入。乡镇对区(市)批复的名单在乡村两级公告,在省大数据平台和国家系统录入相关信息数据,正式纳入监测管理。
五、精准化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制定精准化帮扶措施。对复合型风险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六、智能化管理。充分运用省、市防贫监测帮扶系统,实现研判智能化、调度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一是研判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部门数据交换子系统,综合分析行业部门推送的信息数据,自动研判信息数据等级,及时向乡村干部推送预警信息。二是调度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综合调度可视化子系统,实时调度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入户核实、行业部门导入数据、监测对象认定等工作进度,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调度。三是管理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对象子系统,指导村委会与帮扶责任人做好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信息的分析,落实分类帮扶措施和计划,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持续跟踪帮扶成效。
作者简介:汪家根,鹰潭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朱晨光
一、网格化摸排。各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将行政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安排至少1名村干部作为网格员负责该网格内监测对象的政策宣传、摸排、上户核实等工作,及时掌握网格内所有农户家庭情况变化,引导困难群众通过书面或手机(书面或手机申请材料中应包含农户承诺提供情况的真实可靠、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内容)向村“两委”提出申请,做到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联动化预警。医保、卫健、民政、残联、教育、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公安交警、乡村振兴、住建、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定期向鹰潭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推送信息数据,鹰潭市防贫监测帮扶平台综合分析各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对疑似对象设定“预警等级”,标识“红黄绿”三级预警信息,并自动发送至乡村干部的微信公众号账号上。红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3条及以上预警信息,需优先特别关注,第一时间核实;黄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2條预警信息,需重点关注,及时核实;绿色预警表示某个疑似对象有1条预警信息,需入户核实。
三、清单化核查。乡村干部对通过网格化摸排和联动化预警形成的疑似监测对象清单,采用“五看”工作法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核查。一是看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就业务工等基本情况。二是看总体收入。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以及收入的稳定情况等。三是看刚性支出。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支出金额及支出对生活造成的影响等情况。四是看“四项保障”。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就学、就医、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情况。五是看政策享受。了解掌握疑似监测对象享受低保、教育等政策情况。
四、高效化认定。按照“村级申报→部门比对→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录入”的程序进行认定,做到监测对象发现及时、审批高效、程序规范。一是村级申报。村委会在农户自主申请或收到乡镇反馈的部门预警信息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户的家庭状况、申报资料、承诺授权等相关信息的核实和整理工作。二是部门比对。乡村振兴部门会同相关行业部门按照脱贫攻坚期建档立卡“七严四甄别”要求,对拟监测对象家庭成员商品房、车辆、经商办企业等情况进行比对核实。三是乡镇审核。乡镇收到区(市)反馈的比对核实结果后,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在乡村两级公示不少于5天。四是县级审批。区(市)乡村振兴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五是公告录入。乡镇对区(市)批复的名单在乡村两级公告,在省大数据平台和国家系统录入相关信息数据,正式纳入监测管理。
五、精准化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制定精准化帮扶措施。对复合型风险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六、智能化管理。充分运用省、市防贫监测帮扶系统,实现研判智能化、调度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一是研判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部门数据交换子系统,综合分析行业部门推送的信息数据,自动研判信息数据等级,及时向乡村干部推送预警信息。二是调度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综合调度可视化子系统,实时调度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入户核实、行业部门导入数据、监测对象认定等工作进度,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调度。三是管理智能化。依托市防贫监测对象子系统,指导村委会与帮扶责任人做好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信息的分析,落实分类帮扶措施和计划,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持续跟踪帮扶成效。
作者简介:汪家根,鹰潭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