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精神上的满足也尤为重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经济产业,文创产品不仅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文化业的发展。目前,彝族文创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从市面上已有的文创产品来看,过于传统、缺乏新意是一大缺点。另外,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作为市场消费主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课题针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年轻化审美如何完美结合提出了新的阐释,始终强调新的活力,以年轻人的审美创作出更具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旅游扶贫;文创IP ;新的活力;彝族传统文化;西昌彝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35
近年来,伴随着日益发达的旅游产业,文创产业也愈加的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对应文创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彝族地区文创产品普遍缺乏代表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元素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彝族人物卡通形象文创出发,探索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汇于民族文创创新设计之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活力。
一、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
1.1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机遇
西昌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近几年西昌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1.32亿元,拉动 GDP增长1.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旅游文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为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1.1.1国家政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旅融合是旅游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大力挖掘优秀彝族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文旅深度融合的产品,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1.1.2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诸多宝贵文化遗产,以彝族漆器技艺、彝族走婚习俗、毕摩文化和优秀的红军长征文化为代表。“彝族毛纺织及挨制技艺”、“彝族漆器髯饰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彝族漆器霁饰技艺”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同时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还拥有多个旅游景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都为西昌凉山彝族文创的研究与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挑战
面对已经到来的大众旅游时代,西昌彝族周边旅游文化配套产品以及文创行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配套”“不适宜”等问题,仍面临诸多挑战。
1.2.1彝族汉化对资料收集的挑战
彝族汉化严重,无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趋向现代潮流化,简易轻便化。在与各个民族共同成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文化因为之前的不重视存在断层,同时受社会变革影响,纯正的彝族文化迫切需要保护。
1.2.2开发水平低对文创设计的挑战
深度专研彝族文化的人员少,相关的文创产品成效不高。缺少国际竞争力,不具品牌力度,代表性差,且普遍存在开发水平较低、业务不丰富、过度依赖对文化基础的利用等问题,旅游供给与游客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
1.2.3景区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挑战
现有的彝族餐饮、彝族服饰、漆器经营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无法达到旅游观光和购物的人文景点,错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规划打造西昌城区周边彝族风情旅游景点建设,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彝族特色文化旅游观光的看点是重中之中。
二、西昌彝族地区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我们发现市面上现有的彝族文创产品艺术性不高,创新性欠佳,同质化严重,主要有以下问题:
2.1现有市场上彝族文创产品过于杂乱
目前西昌彝族文创市场,缺乏能支撑起整个地区的标志性文创,元素提取不够简洁明了,各种视觉元素交雜导致整体效果混乱,需要认识到品牌化打造优质文创灵魂的重要性。2019年西昌推出火把节吉祥物“火娃”和西马赛吉祥物“西小妹”卡通形象。卡通IP作为形象代言人,有着提升知名度,传达精神内涵,加快产品开发,丰富文创种类的作用。但展出的文创产品大多没有经过再设计,而是直接将IP形象印刷在不同载体上,单一、重复的视觉图案无法提升游客的兴趣,脱离文化的文创也无法传达文化内涵。
2.2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过于注重传统文化,仅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生搬硬套,脱离创意,这是目前彝族文创产业滞后的原因之一。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保留文化内涵是必要的,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意也必不可少。
2.3文创产品形式过于局限
景点销售的文创产品相差无几,手机配件、首饰、玩偶等随处可见。这类文创产品的呈现形式过于局限,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新意。而目前文创产业的消费趋势是时尚化、科技化、潮流化、智能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智能化产品相结合,才能打开通往西昌彝族文创产业的大门。
2.4没有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每一个时代和潮流的更迭都会催生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创产品,即使是彝族这一极具文化特色的地区也需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符合当下审美,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产业链,被市场接受。
三、西昌彝族旅游文化IP设计与发展策略 目前西昌彝族文创产业的产品开发与运用相对滞后,产业体系狭窄,产品品质参差,缺乏领头的文创品牌,因此开发西昌彝族文创IP形象意义重大。IP是精神文化的缩影,是一种文化符号,在品牌文化盛行的时代下,一个强大的IP品牌更具识别性,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产品的推广销售。
3.1西昌彝族旅游文化IP设计
3.1.1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彝娃”IP形象
(一)迎合主流审美,设计“彝娃”IP。
阿里大数据显示,都市高消费青年女性客群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力人群,其中,30岁以下人群占一半以上。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就要迎合主流审美,以年轻人的视角,对IP形象进行设计。
因此,在“彝娃”形象设计上,摒弃标准身材比例,将彝娃体态萌化,加入当下流行的“大头娃娃”风格进行设计。同时,通过衍生表情、动作设计,丰富“彝娃”形象,展现形象的多面性。
(二)完善IP形象,使IP形象真实丰满。
彝族小伙勇敢,彝族姑娘勤劳善良,单一的性别不能传达出彝族人民的特色,因此彝娃由两个形象组成,即女孩“阿莫”和男孩“阿木”(“莫”和“木”取自彝族十大姓氏)。女孩性格善良、可爱,男孩性格勇敢、搞怪,从憨态可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彝族人民的可爱淳朴。通过丰富人物性格,使形象更加真实;设定故事情节,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在大众眼前,增强人们的代入感。
(三)融入彝族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文创IP不仅是外观形象的设计,更是传统文化的缩影,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这需要设计者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和提炼,在IP形象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但绝不是无脑滥用传统元素,而是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否则会过于传统,失去市场。在“彝娃”IP设计中,挖掘当地最具代表的文化元素,如彝族著名的漆器技艺(红、黑、黄三色的运用为漆器显著特点)等传统文化,同时结合市场潮流,打造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品牌形象。
3.2西昌彝族旅游文化发展策略
3.2.1推出文化IP系列衍生产品,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以简单贴图的方式生产的文创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创产品是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的结合,西昌彝族有淳朴丰厚的人文历史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觀,要想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首先需要设计者深入学习了解更多当地的文化精神底蕴,融入其中。
本文章旨在通过“精准扶贫+文创IP”的新思路,将“彝娃”文化IP与当地农特产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当地农特产品推广和销售。
西昌有国内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其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有多种品质优良的农作物。以雷波脐橙为例进行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将插画作为设计语言,联合彝娃创造故事情节,直观地将产品特点展示给消费者,实现产品特色展示的最大化。
3.2.2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拓宽IP推广渠道
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相互沟通的社交平台,也是人们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微博、抖音等软件,发布“彝娃”表情包、短视频等趣味性内容,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形象普及度。可以参考故宫“雍正皇帝”和陕西西安的“唐妞”文化IP,二者都是文化形象推广的优秀范例。
在线上推广的同时,线下推广也尤为重要。以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核心,向西昌市各景区辐射,推出一系列“彝娃”品牌文创衍生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销售。同时,在各景区设立彝族文化创意馆,不仅可以统一展览销售文创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借助科技手段——VR技术,通过彝娃讲故事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凉山彝族优秀红军长征文化,增加互动性。
四、结论
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够成熟,还处于发展摸索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一、文创品牌缺乏明确的定位,导致文创市场混乱;二、文创产品缺乏创新性,过于传统;三、营销推广力度低,产品推广渠道少。深入了解现阶段市场主要消费人群的需求,通过艺术夸张形式,打造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专属文创IP——彝娃,形成文创产业品牌,提升当地旅游文化竞争力。通过“精准扶贫+文创IP”的新思路,以IP形象为载体,推出系列文创衍生产品,在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叶佑天,叶鳞婷.基于沈阳旅游文化的文创产品与IP形象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12.15
[2]江姗,乔楠.旅游扶贫视角下文创IP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南屏瑶族乡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0.01.25.
[3]黄霖,叶铭宁.凉山州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少数民族经济研究.2013.10.15
[4]蒋珍珍.凉山彝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13.06.04
[5]叶佑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之民族动漫文创产品开发与时尚运用论略—以彝族文创产品开发为例[J].电源评介.2017年第23期.
[6]舒兰.文创产品开发经营的实践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文创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旅游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西昌彝族人物卡通形象文创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XKS46。
【通讯作者】:
何婷(1980-),女,硕士,副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作者简介】:
张露萍(2000-),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
何钰(1999-),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
庄园(2000-),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
关键词:旅游扶贫;文创IP ;新的活力;彝族传统文化;西昌彝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35
近年来,伴随着日益发达的旅游产业,文创产业也愈加的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下,相对应文创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彝族地区文创产品普遍缺乏代表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元素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彝族人物卡通形象文创出发,探索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汇于民族文创创新设计之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活力。
一、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
1.1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机遇
西昌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近几年西昌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01.32亿元,拉动 GDP增长1.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正在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要素市场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旅游文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为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1.1.1国家政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旅融合是旅游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大力挖掘优秀彝族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推出文旅深度融合的产品,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1.1.2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西昌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诸多宝贵文化遗产,以彝族漆器技艺、彝族走婚习俗、毕摩文化和优秀的红军长征文化为代表。“彝族毛纺织及挨制技艺”、“彝族漆器髯饰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彝族漆器霁饰技艺”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同时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还拥有多个旅游景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都为西昌凉山彝族文创的研究与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西昌彝族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挑战
面对已经到来的大众旅游时代,西昌彝族周边旅游文化配套产品以及文创行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配套”“不适宜”等问题,仍面临诸多挑战。
1.2.1彝族汉化对资料收集的挑战
彝族汉化严重,无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趋向现代潮流化,简易轻便化。在与各个民族共同成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文化因为之前的不重视存在断层,同时受社会变革影响,纯正的彝族文化迫切需要保护。
1.2.2开发水平低对文创设计的挑战
深度专研彝族文化的人员少,相关的文创产品成效不高。缺少国际竞争力,不具品牌力度,代表性差,且普遍存在开发水平较低、业务不丰富、过度依赖对文化基础的利用等问题,旅游供给与游客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
1.2.3景区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挑战
现有的彝族餐饮、彝族服饰、漆器经营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无法达到旅游观光和购物的人文景点,错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规划打造西昌城区周边彝族风情旅游景点建设,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彝族特色文化旅游观光的看点是重中之中。
二、西昌彝族地区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我们发现市面上现有的彝族文创产品艺术性不高,创新性欠佳,同质化严重,主要有以下问题:
2.1现有市场上彝族文创产品过于杂乱
目前西昌彝族文创市场,缺乏能支撑起整个地区的标志性文创,元素提取不够简洁明了,各种视觉元素交雜导致整体效果混乱,需要认识到品牌化打造优质文创灵魂的重要性。2019年西昌推出火把节吉祥物“火娃”和西马赛吉祥物“西小妹”卡通形象。卡通IP作为形象代言人,有着提升知名度,传达精神内涵,加快产品开发,丰富文创种类的作用。但展出的文创产品大多没有经过再设计,而是直接将IP形象印刷在不同载体上,单一、重复的视觉图案无法提升游客的兴趣,脱离文化的文创也无法传达文化内涵。
2.2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过于注重传统文化,仅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生搬硬套,脱离创意,这是目前彝族文创产业滞后的原因之一。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保留文化内涵是必要的,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意也必不可少。
2.3文创产品形式过于局限
景点销售的文创产品相差无几,手机配件、首饰、玩偶等随处可见。这类文创产品的呈现形式过于局限,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新意。而目前文创产业的消费趋势是时尚化、科技化、潮流化、智能化,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智能化产品相结合,才能打开通往西昌彝族文创产业的大门。
2.4没有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每一个时代和潮流的更迭都会催生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创产品,即使是彝族这一极具文化特色的地区也需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符合当下审美,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产业链,被市场接受。
三、西昌彝族旅游文化IP设计与发展策略 目前西昌彝族文创产业的产品开发与运用相对滞后,产业体系狭窄,产品品质参差,缺乏领头的文创品牌,因此开发西昌彝族文创IP形象意义重大。IP是精神文化的缩影,是一种文化符号,在品牌文化盛行的时代下,一个强大的IP品牌更具识别性,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产品的推广销售。
3.1西昌彝族旅游文化IP设计
3.1.1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彝娃”IP形象
(一)迎合主流审美,设计“彝娃”IP。
阿里大数据显示,都市高消费青年女性客群是博物馆文创消费的主力人群,其中,30岁以下人群占一半以上。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就要迎合主流审美,以年轻人的视角,对IP形象进行设计。
因此,在“彝娃”形象设计上,摒弃标准身材比例,将彝娃体态萌化,加入当下流行的“大头娃娃”风格进行设计。同时,通过衍生表情、动作设计,丰富“彝娃”形象,展现形象的多面性。
(二)完善IP形象,使IP形象真实丰满。
彝族小伙勇敢,彝族姑娘勤劳善良,单一的性别不能传达出彝族人民的特色,因此彝娃由两个形象组成,即女孩“阿莫”和男孩“阿木”(“莫”和“木”取自彝族十大姓氏)。女孩性格善良、可爱,男孩性格勇敢、搞怪,从憨态可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彝族人民的可爱淳朴。通过丰富人物性格,使形象更加真实;设定故事情节,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在大众眼前,增强人们的代入感。
(三)融入彝族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文创IP不仅是外观形象的设计,更是传统文化的缩影,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这需要设计者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和提炼,在IP形象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但绝不是无脑滥用传统元素,而是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否则会过于传统,失去市场。在“彝娃”IP设计中,挖掘当地最具代表的文化元素,如彝族著名的漆器技艺(红、黑、黄三色的运用为漆器显著特点)等传统文化,同时结合市场潮流,打造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品牌形象。
3.2西昌彝族旅游文化发展策略
3.2.1推出文化IP系列衍生产品,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以简单贴图的方式生产的文创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创产品是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的结合,西昌彝族有淳朴丰厚的人文历史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觀,要想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首先需要设计者深入学习了解更多当地的文化精神底蕴,融入其中。
本文章旨在通过“精准扶贫+文创IP”的新思路,将“彝娃”文化IP与当地农特产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当地农特产品推广和销售。
西昌有国内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其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有多种品质优良的农作物。以雷波脐橙为例进行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将插画作为设计语言,联合彝娃创造故事情节,直观地将产品特点展示给消费者,实现产品特色展示的最大化。
3.2.2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拓宽IP推广渠道
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相互沟通的社交平台,也是人们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微博、抖音等软件,发布“彝娃”表情包、短视频等趣味性内容,吸引人们的眼球,提高形象普及度。可以参考故宫“雍正皇帝”和陕西西安的“唐妞”文化IP,二者都是文化形象推广的优秀范例。
在线上推广的同时,线下推广也尤为重要。以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为核心,向西昌市各景区辐射,推出一系列“彝娃”品牌文创衍生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销售。同时,在各景区设立彝族文化创意馆,不仅可以统一展览销售文创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借助科技手段——VR技术,通过彝娃讲故事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凉山彝族优秀红军长征文化,增加互动性。
四、结论
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够成熟,还处于发展摸索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一、文创品牌缺乏明确的定位,导致文创市场混乱;二、文创产品缺乏创新性,过于传统;三、营销推广力度低,产品推广渠道少。深入了解现阶段市场主要消费人群的需求,通过艺术夸张形式,打造西昌凉山彝族自治州专属文创IP——彝娃,形成文创产业品牌,提升当地旅游文化竞争力。通过“精准扶贫+文创IP”的新思路,以IP形象为载体,推出系列文创衍生产品,在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叶佑天,叶鳞婷.基于沈阳旅游文化的文创产品与IP形象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12.15
[2]江姗,乔楠.旅游扶贫视角下文创IP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南屏瑶族乡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0.01.25.
[3]黄霖,叶铭宁.凉山州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少数民族经济研究.2013.10.15
[4]蒋珍珍.凉山彝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13.06.04
[5]叶佑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之民族动漫文创产品开发与时尚运用论略—以彝族文创产品开发为例[J].电源评介.2017年第23期.
[6]舒兰.文创产品开发经营的实践与思考-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文创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旅游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西昌彝族人物卡通形象文创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XKS46。
【通讯作者】:
何婷(1980-),女,硕士,副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
【作者简介】:
张露萍(2000-),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
何钰(1999-),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
庄园(2000-),女,四川旅游学院本科在读,所学专业: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