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近几年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做出了一些尝试,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知度、适当”的原则。
1 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人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例如: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再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人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笔者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三种紧固件怎样连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教者未能适应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查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选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便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这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1 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人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例如: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再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人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笔者曾做过试验,对同一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同学们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教者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测试中一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三种紧固件怎样连接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教者未能适应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查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整个课堂仍然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者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选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便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这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一致性。为此,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