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选考模式日渐凸显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学科教师在生涯规划教育上要切实结合高中实际,发挥学科特色,挖掘历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确保生涯规划教育的常态化,落实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本人实践,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三条实施路径:借助于历史事件,树立职业理念;对话历史人物,培育职业精神;创设历史情境,丰富职业体验。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生涯规划 培育职业精神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高中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主客观双重因素,结合个人实际素养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填报和工作选择。因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教育进一步与社会对话,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行文简称为“历史新课标”)一书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体现其育人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和择业观是其应有之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展开教学场景、深化教学活动。受过去几十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教学在历史课堂颇有市场。“死历史”远离“活生活”,“空中楼阁”的说教导致很多学生厌恶历史课。只有根植于学生实际需求,才能发挥历史联系现实、响应当下的“史鉴”功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教师要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路径
《历史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教科书内容选择上丰富翔实,时间长度上涵盖古今,空间广度上包含中外。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发散思维,感悟历史智慧,增长人生见识。高中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发挥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借助于历史事件,树立职业理念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下,不少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不同的职业被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年轻人中存在“重都市轻乡村”“重商轻农”等现象。有鉴于此,笔者在设计《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栏目中关于“贱商令”的相关知识,如政府规定商人禁止穿绸缎、用银器、乘车马,社会宣传“无奸不成商”等文化轻视、污名化商人群体。
结合本课知识,笔者采用问题层层深入探讨的方法,主要设置以下问题:(1)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高度重视农业?(2)重视农业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制商业?(3)过度重视农业对农业本身有什么双重影响?过度抑制商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4)今天的中国是否也存在与之相反的“重商贱农”的社会现象?(5)如何看待不同的职业分工与社会价值?笔者通过如此设问,希望学生认识到今天社会不同职业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古代“士农工商”鲜明的等级差异,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对话历史人物,培育职业精神
历史是一个个具体丰富的人物撑起来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为我们展示了古往今来优秀卓绝的杰出人物。例如改革家王安石、邓小平、梭伦、罗斯福;科学家袁隆平、邓稼先、牛顿、爱迪生;哲学家孔子、王夫之、亚里士多德、康德;文学家李白、杜甫、歌德、巴尔扎克;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去介绍相关人物的生平,挖掘他们对待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精神。发挥英雄人物的“偶像”作用,不同的职业在学生中就有了历史“代言人”。
如笔者在讲授《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精心设计和重点讲授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医学。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张仲景祠堂的图片史料,并做如下介绍:这座祠堂是人们为纪念医圣张仲景而建造的。张仲景医术高超,著有传世文献《伤寒杂病论》;其医者仁心,即使官至太守,也没有沉湎于官场享乐,依然心系当地民生疾苦,坐在衙门大堂上给百姓接诊。后人为了纪念和发扬这种精神,把医生尊称为“坐堂先生”。笔者结合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介绍钟南山、张文宏和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选择医学?为什么面对骇人听闻的病毒,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医生的职业操守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课后布置学生查阅历史上其他著名医生的相关事迹,以此将历史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发挥历史人物引领、示范的榜样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创设历史情境,丰富职业体验
教师在准备新课和制作课件中需要分析学情、把握教情,把“逝去的历史”与“真实的生活”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升华。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一课教学中,笔者鉴于诸如“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专业概念过多过难,特别提供相关案例素材,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优化教学活动避免课程枯燥无趣,回到历史情境中。笔者通过案件梳理、法律查阅、案件预测、开庭审判、结果仲裁等环节模拟整个司法过程,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主要教学案例呈现如下:
案例一:罗马共和国早期阶段,某将军曾立有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财产捐赠给为他负伤的士兵。但他的家人却拒绝履行相关遗嘱。发生法律诉讼,同学们作为同时代的法官会如何审判裁决呢?
(预设答案:罗马共和国早期,由于贵族群体掌握司法权力,可以随意解释乃至歪曲法律,法官可能会出于利益考量偏袒将军家人。)
案例二:同样的民事案件,如果发生在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后,法官会如何判呢?
(预设答案:《十二铜表法》中强调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且条文较为清晰,法官不能随意解释发挥,因而会按照相关规定,尊重个人遗嘱的内容。)
通過对以上法律案件的审查,学生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法律在调节社会矛盾、规范群体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民权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对“法官”这一职业注重维护公平、讲究证据的司法精神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即将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学生要结合实际,对职业生涯规划趁早学习,理性看待不同的职业,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舍本求末,更不能打破历史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而是要活用历史素材,抓住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学科特色,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历史学科教学和高中职业规划有机结合,使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日常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生涯规划 培育职业精神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高中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主客观双重因素,结合个人实际素养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填报和工作选择。因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教育进一步与社会对话,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行文简称为“历史新课标”)一书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体现其育人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和择业观是其应有之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展开教学场景、深化教学活动。受过去几十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教学在历史课堂颇有市场。“死历史”远离“活生活”,“空中楼阁”的说教导致很多学生厌恶历史课。只有根植于学生实际需求,才能发挥历史联系现实、响应当下的“史鉴”功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教师要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路径
《历史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教科书内容选择上丰富翔实,时间长度上涵盖古今,空间广度上包含中外。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发散思维,感悟历史智慧,增长人生见识。高中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优化教学流程,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发挥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借助于历史事件,树立职业理念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下,不少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不同的职业被人为地划分为三六九等,年轻人中存在“重都市轻乡村”“重商轻农”等现象。有鉴于此,笔者在设计《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栏目中关于“贱商令”的相关知识,如政府规定商人禁止穿绸缎、用银器、乘车马,社会宣传“无奸不成商”等文化轻视、污名化商人群体。
结合本课知识,笔者采用问题层层深入探讨的方法,主要设置以下问题:(1)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高度重视农业?(2)重视农业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制商业?(3)过度重视农业对农业本身有什么双重影响?过度抑制商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4)今天的中国是否也存在与之相反的“重商贱农”的社会现象?(5)如何看待不同的职业分工与社会价值?笔者通过如此设问,希望学生认识到今天社会不同职业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古代“士农工商”鲜明的等级差异,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对话历史人物,培育职业精神
历史是一个个具体丰富的人物撑起来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为我们展示了古往今来优秀卓绝的杰出人物。例如改革家王安石、邓小平、梭伦、罗斯福;科学家袁隆平、邓稼先、牛顿、爱迪生;哲学家孔子、王夫之、亚里士多德、康德;文学家李白、杜甫、歌德、巴尔扎克;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去介绍相关人物的生平,挖掘他们对待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精神。发挥英雄人物的“偶像”作用,不同的职业在学生中就有了历史“代言人”。
如笔者在讲授《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课中精心设计和重点讲授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医学。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张仲景祠堂的图片史料,并做如下介绍:这座祠堂是人们为纪念医圣张仲景而建造的。张仲景医术高超,著有传世文献《伤寒杂病论》;其医者仁心,即使官至太守,也没有沉湎于官场享乐,依然心系当地民生疾苦,坐在衙门大堂上给百姓接诊。后人为了纪念和发扬这种精神,把医生尊称为“坐堂先生”。笔者结合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介绍钟南山、张文宏和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选择医学?为什么面对骇人听闻的病毒,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医生的职业操守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课后布置学生查阅历史上其他著名医生的相关事迹,以此将历史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发挥历史人物引领、示范的榜样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创设历史情境,丰富职业体验
教师在准备新课和制作课件中需要分析学情、把握教情,把“逝去的历史”与“真实的生活”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升华。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一课教学中,笔者鉴于诸如“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专业概念过多过难,特别提供相关案例素材,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优化教学活动避免课程枯燥无趣,回到历史情境中。笔者通过案件梳理、法律查阅、案件预测、开庭审判、结果仲裁等环节模拟整个司法过程,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主要教学案例呈现如下:
案例一:罗马共和国早期阶段,某将军曾立有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部分财产捐赠给为他负伤的士兵。但他的家人却拒绝履行相关遗嘱。发生法律诉讼,同学们作为同时代的法官会如何审判裁决呢?
(预设答案:罗马共和国早期,由于贵族群体掌握司法权力,可以随意解释乃至歪曲法律,法官可能会出于利益考量偏袒将军家人。)
案例二:同样的民事案件,如果发生在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后,法官会如何判呢?
(预设答案:《十二铜表法》中强调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且条文较为清晰,法官不能随意解释发挥,因而会按照相关规定,尊重个人遗嘱的内容。)
通過对以上法律案件的审查,学生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法律在调节社会矛盾、规范群体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民权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对“法官”这一职业注重维护公平、讲究证据的司法精神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即将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学生要结合实际,对职业生涯规划趁早学习,理性看待不同的职业,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舍本求末,更不能打破历史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而是要活用历史素材,抓住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学科特色,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历史学科教学和高中职业规划有机结合,使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日常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