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与道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德会影响美术,而美术则引领道德。美术作品常常包含道德的因素,对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观念具有巨大影响。美术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美术课堂和美术活动中得以实现。青少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引导和栽培,才能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美术;道德;艺术作品;素质培养
美术,是艺术家以审美的视觉方式表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通过展现真善美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及道德情操。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美术文化,各朝代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佳作,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及价值取向。如唐代的《凌烟阁功臣图》、宋代的《采薇图》、明代的《关羽擒将图》、清代的《乾隆大阅图》等作品,均发挥着讴歌功业、惩恶扬善的教化作用。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背景下,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作品,开讴歌不屈风骨、赞颂民族精神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国大典》《黄河颂》等作品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报效祖国、奋发图强的热情和干劲。
现代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知识及专业技能外,还具有潜移默化纠正学生不良审美及认知,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各省学校的美育工作得到上级更多的扶持,进而快速发展,实现了量变与质变,为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做出了显著贡献。那么,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美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一、美术与道德的关系
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一)道德影响美术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评判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美术作品多来源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人们的道德生活。因此,美术作品常常包含道德的因素,塑造典型艺术形象,通过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反映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及精神面貌。
此外,道德影响美术,还体现在画家的道德观念、水平对绘画作品具有重大影响。绘画作品是画家基于社会生活有感而发的结果,所以在对现实物象进行描绘、表现时,画家总会自然而然地在作品里融入个人的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標准,“画如其人”就是对此情况的精辟总结。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画家所表达的艺术态度、人生理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信息。
(二)美术指引道德
主要表现在美术作品对人们道德意识和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具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便于建立起观众与作品的情感联系,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所以,美术对道德观念、行为的评判具有重要导向。如当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时,美术家们用作品抚慰人心、激发斗志,唤起了更多爱心力量加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行动中。《热血五月·2008》等优秀美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博爱、同情、奉献、勇敢等道德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温暖亲近。
除了在灾难来临时起到鼓舞作用,美术在和平盛世也起到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低俗肤浅的现象,容易误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使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因此需要美术体现精神灯塔的作用,把迷失方向的孩子拉回正途。例如,一些青少年对奢侈品有着狂热的崇拜、追求,在同龄人中掀起物质攀比的不正之风,如果简单指出这是不好的行为,肯定起不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但如果通过漫画表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人穿着标了“十万”标签的衣服,但是他的头部被替换成标了“零元”标签的圆球。通过这幅讽刺漫画,青少年们能快速得出“别让衣服超过你自身的价值”或“哪怕穿着十万的衣服,但是头脑空空的人仍然一文不值”等观点。还有,如笔者创作的素描作品(图1):几只幼小的狗狗偎依在一只皮包旁,好像围在狗妈妈身边一样。看此情景,观者不由得联想到:由于人们无节制的贪欲,狗妈妈被屠杀做成皮包,小狗们因此失去了母亲。这幅画让人们在心痛之余,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必要。
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所谓的“键盘侠”不负责任,随意在网上发表各种评论,部分青少年觉得“威风”也在网上跟风模仿,肆意攻击别人,殊不知他们的言论对当事人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如笔者创作的漫画(图2):一只耀武扬威的大手指,正不断点击着鼠标发送信息,它的投影则变成了一个壮汉挥着拳头在向一个弱者施暴。作品让观者形象地认识到“网络暴力,伤人于无形”,并感同身受网络暴力的残忍。观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必然会提醒自己,不要为逞口舌之快而去伤害无辜的人。以上观点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在观赏美术作品时“触景生情”的结果,所以更容易被青少年们所认同、理解。
(三)美术与道德的不同之处
美术与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别。从方式来看,道德以概念、规则等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美术却以形象来具体地表现这种关系。两者的评价标准也有不同,道德的标准以“善”为主,而美术则常常用“真善美”三者统一作为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此外,不是所有美术作品都体现道德内容,如风景、花鸟画等。
二、美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其中的首要任务。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外,学校还应深挖其他学科或活动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例如美术,无论是美术课堂,还是课外的各项美术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自信、坚强、团结等道德品质也得到提升。 (一)美术课堂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材料工具的准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作品效果的把控等,想要获得满意的作品,就必须迎难而上。对突发的意外状况,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态,这样才能将难题一个个解决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引导时,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感悟进行创作或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长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自尊、自信、自强等品质会得到提升。美术课程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充分释放天性,平时若有一些负能量,此时通过铅笔、颜料、陶泥等,可一并宣泄到创作中。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引导学生,处理好情绪与创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学生本人在创作中也可得到情绪的疏解。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笔者曾多次遇到类似情况,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关于一位廖同学,她在寝室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了口角,在笔者的色彩构成课上无精打采。课间我私下找她了解了情况,耐心安抚并鼓励她:不如将此时心情用作品表达出来?她听后有点意外,但很快兴趣就来了,伴随着灵感廖同学顺利完成了初稿:一个马戏团小丑侧身坐在水晶球上,她的嘴虽笑着,但眼角却淌着泪,给人以孤独、悲伤之感。呐喊的黑衣人、分割错列的面具,都彰显出小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应该是画者自身心情的真实写照。反射出格子地砖、卷曲楼梯的水晶球,漂浮的蜡烛、变形的钟表、抽象的几何体,则是为了渲染画面中马戏团神秘的氛围。在色彩运用上,由于受前期心情的影响,廖同学本想一股脑全用冷色调,以传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但随着不断努力,画面效果越来越好,她突然意识到与同学的摩擦由非常小的事情引发,口角之争也是自己冲动所致。她真诚地去找同学道了歉,两人冰释前嫌,心情大好的廖同学此时再回味自己的画,觉得画面效果虽统一,但大面积的蓝、紫、绿既单调又冷清,所以来向笔者请教,笔者建议她以冷色为主、辅以暖色。果然,将部分色块替换为红、黄、橙、粉等暖色后,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强烈,金粉、亮片、水钻等装饰物的应用使作品更添华丽之美。耐心修改后的作品(图3),弥补了初稿的色彩问题,让廖同学體会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而创作过程也让她有时间反思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由此可见,美术课堂给了学生展示自我、和自我对话、宣泄感情、提高自我的机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美术活动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美术课堂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举办一些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例如美术比赛、展览、竞猜、讲座等,既可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也能为大家提供展示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舞台。如在美术讲座环节,涉及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主讲人除了讲解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豪感。比如介绍青铜器,除了指导学生赏析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神秘的铭文,还要自豪地向学生们讲述青铜时代从夏商周至秦汉,有着辉煌的历史传承,古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铸造水平、品种类别、造型装饰等,在全世界范围首屈一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包含道德教育的美术作品,教师应将道德内容“寓教于乐”地融入美术形象的讲解中,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使其化善为美,真正发挥出美术的审美教化作用。美术展览、竞赛的道德教育效果也非常显著,比如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廉政漫画展、中青年油画展、少儿美术作品展等,用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人民群众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对构建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而在小组成员参加的校园美化活动中,学生们临时组建团队,为黑板、墙面等装饰美化而团结合作,增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平等信任、乐于助人、善于分享、积极进取等道德情操在大家不断磨合中得到培养,而封闭、自私、软弱等性格缺点也能得到相应的改观和矫正。
三、结语
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道德影响美术,美术引领道德。美术作品可以净化观众的心灵,使他们拥有美的行为和品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们,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家庭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悉心的培育。美术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及感染力,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的教学辅助,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美术课程建设还是美术师资建设等方面,美术依然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全体教育同仁要共同努力,加快美术教育改革进程,推动美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颜伟娜,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美术;道德;艺术作品;素质培养
美术,是艺术家以审美的视觉方式表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通过展现真善美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及道德情操。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美术文化,各朝代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佳作,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及价值取向。如唐代的《凌烟阁功臣图》、宋代的《采薇图》、明代的《关羽擒将图》、清代的《乾隆大阅图》等作品,均发挥着讴歌功业、惩恶扬善的教化作用。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背景下,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作品,开讴歌不屈风骨、赞颂民族精神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国大典》《黄河颂》等作品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报效祖国、奋发图强的热情和干劲。
现代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知识及专业技能外,还具有潜移默化纠正学生不良审美及认知,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各省学校的美育工作得到上级更多的扶持,进而快速发展,实现了量变与质变,为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做出了显著贡献。那么,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美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一、美术与道德的关系
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一)道德影响美术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评判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美术作品多来源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人们的道德生活。因此,美术作品常常包含道德的因素,塑造典型艺术形象,通过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反映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及精神面貌。
此外,道德影响美术,还体现在画家的道德观念、水平对绘画作品具有重大影响。绘画作品是画家基于社会生活有感而发的结果,所以在对现实物象进行描绘、表现时,画家总会自然而然地在作品里融入个人的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標准,“画如其人”就是对此情况的精辟总结。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画家所表达的艺术态度、人生理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信息。
(二)美术指引道德
主要表现在美术作品对人们道德意识和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具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便于建立起观众与作品的情感联系,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所以,美术对道德观念、行为的评判具有重要导向。如当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时,美术家们用作品抚慰人心、激发斗志,唤起了更多爱心力量加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行动中。《热血五月·2008》等优秀美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博爱、同情、奉献、勇敢等道德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温暖亲近。
除了在灾难来临时起到鼓舞作用,美术在和平盛世也起到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低俗肤浅的现象,容易误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使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因此需要美术体现精神灯塔的作用,把迷失方向的孩子拉回正途。例如,一些青少年对奢侈品有着狂热的崇拜、追求,在同龄人中掀起物质攀比的不正之风,如果简单指出这是不好的行为,肯定起不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但如果通过漫画表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人穿着标了“十万”标签的衣服,但是他的头部被替换成标了“零元”标签的圆球。通过这幅讽刺漫画,青少年们能快速得出“别让衣服超过你自身的价值”或“哪怕穿着十万的衣服,但是头脑空空的人仍然一文不值”等观点。还有,如笔者创作的素描作品(图1):几只幼小的狗狗偎依在一只皮包旁,好像围在狗妈妈身边一样。看此情景,观者不由得联想到:由于人们无节制的贪欲,狗妈妈被屠杀做成皮包,小狗们因此失去了母亲。这幅画让人们在心痛之余,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必要。
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所谓的“键盘侠”不负责任,随意在网上发表各种评论,部分青少年觉得“威风”也在网上跟风模仿,肆意攻击别人,殊不知他们的言论对当事人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后果。如笔者创作的漫画(图2):一只耀武扬威的大手指,正不断点击着鼠标发送信息,它的投影则变成了一个壮汉挥着拳头在向一个弱者施暴。作品让观者形象地认识到“网络暴力,伤人于无形”,并感同身受网络暴力的残忍。观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必然会提醒自己,不要为逞口舌之快而去伤害无辜的人。以上观点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在观赏美术作品时“触景生情”的结果,所以更容易被青少年们所认同、理解。
(三)美术与道德的不同之处
美术与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别。从方式来看,道德以概念、规则等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美术却以形象来具体地表现这种关系。两者的评价标准也有不同,道德的标准以“善”为主,而美术则常常用“真善美”三者统一作为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此外,不是所有美术作品都体现道德内容,如风景、花鸟画等。
二、美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其中的首要任务。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外,学校还应深挖其他学科或活动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例如美术,无论是美术课堂,还是课外的各项美术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自信、坚强、团结等道德品质也得到提升。 (一)美术课堂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材料工具的准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作品效果的把控等,想要获得满意的作品,就必须迎难而上。对突发的意外状况,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态,这样才能将难题一个个解决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引导时,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感悟进行创作或对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长期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自尊、自信、自强等品质会得到提升。美术课程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充分释放天性,平时若有一些负能量,此时通过铅笔、颜料、陶泥等,可一并宣泄到创作中。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引导学生,处理好情绪与创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学生本人在创作中也可得到情绪的疏解。在近20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笔者曾多次遇到类似情况,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关于一位廖同学,她在寝室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了口角,在笔者的色彩构成课上无精打采。课间我私下找她了解了情况,耐心安抚并鼓励她:不如将此时心情用作品表达出来?她听后有点意外,但很快兴趣就来了,伴随着灵感廖同学顺利完成了初稿:一个马戏团小丑侧身坐在水晶球上,她的嘴虽笑着,但眼角却淌着泪,给人以孤独、悲伤之感。呐喊的黑衣人、分割错列的面具,都彰显出小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这应该是画者自身心情的真实写照。反射出格子地砖、卷曲楼梯的水晶球,漂浮的蜡烛、变形的钟表、抽象的几何体,则是为了渲染画面中马戏团神秘的氛围。在色彩运用上,由于受前期心情的影响,廖同学本想一股脑全用冷色调,以传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但随着不断努力,画面效果越来越好,她突然意识到与同学的摩擦由非常小的事情引发,口角之争也是自己冲动所致。她真诚地去找同学道了歉,两人冰释前嫌,心情大好的廖同学此时再回味自己的画,觉得画面效果虽统一,但大面积的蓝、紫、绿既单调又冷清,所以来向笔者请教,笔者建议她以冷色为主、辅以暖色。果然,将部分色块替换为红、黄、橙、粉等暖色后,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强烈,金粉、亮片、水钻等装饰物的应用使作品更添华丽之美。耐心修改后的作品(图3),弥补了初稿的色彩问题,让廖同学體会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而创作过程也让她有时间反思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由此可见,美术课堂给了学生展示自我、和自我对话、宣泄感情、提高自我的机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美术活动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美术课堂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举办一些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例如美术比赛、展览、竞猜、讲座等,既可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也能为大家提供展示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舞台。如在美术讲座环节,涉及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主讲人除了讲解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豪感。比如介绍青铜器,除了指导学生赏析青铜器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神秘的铭文,还要自豪地向学生们讲述青铜时代从夏商周至秦汉,有着辉煌的历史传承,古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铸造水平、品种类别、造型装饰等,在全世界范围首屈一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包含道德教育的美术作品,教师应将道德内容“寓教于乐”地融入美术形象的讲解中,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使其化善为美,真正发挥出美术的审美教化作用。美术展览、竞赛的道德教育效果也非常显著,比如中国美协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廉政漫画展、中青年油画展、少儿美术作品展等,用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人民群众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对构建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而在小组成员参加的校园美化活动中,学生们临时组建团队,为黑板、墙面等装饰美化而团结合作,增加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平等信任、乐于助人、善于分享、积极进取等道德情操在大家不断磨合中得到培养,而封闭、自私、软弱等性格缺点也能得到相应的改观和矫正。
三、结语
美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道德影响美术,美术引领道德。美术作品可以净化观众的心灵,使他们拥有美的行为和品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们,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家庭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悉心的培育。美术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及感染力,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的教学辅助,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美术课程建设还是美术师资建设等方面,美术依然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全体教育同仁要共同努力,加快美术教育改革进程,推动美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颜伟娜,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