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病人入院24-48小时内进行吞咽障碍的功能训练,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9%-60.4%。经训练在病后一个月左右仍有近10%不能经口进食。主要表现为液体或固体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呛咳、哽曀、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和脱水,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早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最大程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9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MRI确认为急性脑梗塞或脑出血。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5±12.83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塞18例,混合性卒中7例,吞咽障碍:轻度25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康复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3±13.5岁,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塞19例,混合性卒中7例,吞咽障碍:轻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发史,吞咽障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进行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2]。
1.3康复训练
1.3.1基础训练:用于脑卒中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具体方法:
(1)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叮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天一致二次,逐渐增加至每天3-4次。因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如此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功能,提高吞咽力度。
(2)发音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打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3)呼吸-吞咽控制训练:叮嘱患者用鼻吸气,用口缓缓呼气,呼气未屏气,进行空咽动作,使进食吞咽动作与呼吸运动相互配合,防止误吸。
(4)舌肌训练:舌伸出口外,向各方运动,不能主动运动的则以纱布包住后,用力向各方向运动,每天3次,直到能主动运动。
(5)颊肌训练:患者反复做鼓腮,吹气,张颌,闭颌运动,亦可将患者手洗净,手指放入口中做吸吮动作,每天多次。
(6)颈部肌肉训练:锻炼颈部肌肉,协调舌和喉部运动,利用劲部屈伸运动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咽。
(7)咳嗽训练:患者反复练习呛咳,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
1.3.2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在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1)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倾卧位,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至60°。头部侧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腔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
(2)选择合适的食物: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及康复阶段进行调整,先选择容易在口腔内移动,有一定粘性,不易松散的食物,通过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3)控制喂食量,先从3-4ml开始喂食,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匙大小为宜。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可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分别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价。
1.3.3.综合训练 除了做好吞咽功能训练外,还要做好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排痰法的指导,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还要观察病情有无进展,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4心理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不能顺利进食,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心情多较为悲观,担心今后给家庭有拖累。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治疗效果好,及时改善功能状态。医务人员和家属一定要有足够耐心,主动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对今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是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和效果保证。
1.5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氏饮水实验[3],吞咽功能正常:5s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吞咽障碍;5s内一次饮尽,有呛咳;中度吞咽障碍:5-10s内2次饮完,有呛咳;重度吞咽障碍:呛咳多次发生,10s内不能饮完。
1.6疗效判断标准
对吞咽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1.7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后,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康复组
45
24
11
6
4
91.11
对照组
45
12
11
9
13
71.11
P<0.01
3.讨论
3.1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和发音,患者易产生悲观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则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容易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导致窒息死亡。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更早地刺激病变皮质可增加皮质可塑性,据报道,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有效率为85%以上,慢性及卒中障碍中只有30%能进行康复训练,有效率为67%[4]。
3.2吞咽障碍患者老年人居多,病情复杂。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助手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都应该考虑在内。每天在早中晚饭时根据上述训练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每次20-30分钟,并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告之家属,叮嘱家属协助治疗。对少数出院后进行继续训练的患者,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吞咽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
[2]马锐华,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78~79.
[3]张莉,鲁燕圆,刘梅玲,老年脑卒中并发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70~471.
[4]梁爱华,脑卒中吞咽障碍62例康复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3):224-225.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9%-60.4%。经训练在病后一个月左右仍有近10%不能经口进食。主要表现为液体或固体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呛咳、哽曀、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和脱水,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早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最大程度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9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MRI确认为急性脑梗塞或脑出血。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5±12.83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塞18例,混合性卒中7例,吞咽障碍:轻度25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康复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3±13.5岁,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塞19例,混合性卒中7例,吞咽障碍:轻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发史,吞咽障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进行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2]。
1.3康复训练
1.3.1基础训练:用于脑卒中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具体方法:
(1)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叮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每天一致二次,逐渐增加至每天3-4次。因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如此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功能,提高吞咽力度。
(2)发音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打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3)呼吸-吞咽控制训练:叮嘱患者用鼻吸气,用口缓缓呼气,呼气未屏气,进行空咽动作,使进食吞咽动作与呼吸运动相互配合,防止误吸。
(4)舌肌训练:舌伸出口外,向各方运动,不能主动运动的则以纱布包住后,用力向各方向运动,每天3次,直到能主动运动。
(5)颊肌训练:患者反复做鼓腮,吹气,张颌,闭颌运动,亦可将患者手洗净,手指放入口中做吸吮动作,每天多次。
(6)颈部肌肉训练:锻炼颈部肌肉,协调舌和喉部运动,利用劲部屈伸运动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咽。
(7)咳嗽训练:患者反复练习呛咳,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
1.3.2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在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1)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倾卧位,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至60°。头部侧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腔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吸的危险。
(2)选择合适的食物: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及康复阶段进行调整,先选择容易在口腔内移动,有一定粘性,不易松散的食物,通过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3)控制喂食量,先从3-4ml开始喂食,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匙大小为宜。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可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分别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价。
1.3.3.综合训练 除了做好吞咽功能训练外,还要做好肢体功能训练、言语功能训练、排痰法的指导,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还要观察病情有无进展,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4心理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不能顺利进食,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心情多较为悲观,担心今后给家庭有拖累。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治疗效果好,及时改善功能状态。医务人员和家属一定要有足够耐心,主动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对今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是康复训练的前提条件和效果保证。
1.5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氏饮水实验[3],吞咽功能正常:5s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吞咽障碍;5s内一次饮尽,有呛咳;中度吞咽障碍:5-10s内2次饮完,有呛咳;重度吞咽障碍:呛咳多次发生,10s内不能饮完。
1.6疗效判断标准
对吞咽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1.7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后,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康复组
45
24
11
6
4
91.11
对照组
45
12
11
9
13
71.11
P<0.01
3.讨论
3.1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和发音,患者易产生悲观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则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容易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导致窒息死亡。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更早地刺激病变皮质可增加皮质可塑性,据报道,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有效率为85%以上,慢性及卒中障碍中只有30%能进行康复训练,有效率为67%[4]。
3.2吞咽障碍患者老年人居多,病情复杂。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助手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都应该考虑在内。每天在早中晚饭时根据上述训练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每次20-30分钟,并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告之家属,叮嘱家属协助治疗。对少数出院后进行继续训练的患者,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吞咽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
[2]马锐华,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78~79.
[3]张莉,鲁燕圆,刘梅玲,老年脑卒中并发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70~471.
[4]梁爱华,脑卒中吞咽障碍62例康复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