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心脏综合征,因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输出量受损,无法满足组织代谢需求,引起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指导心衰的诊断、预后以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是指南推荐关于诊断急性心衰中实验室检测的一部分指标[1].虽然生物标志物对心衰患者管理的益处被广泛承认,但治疗仍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指导心衰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
【机 构】
:
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050000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050000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030004 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063000 唐山,华北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心脏综合征,因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输出量受损,无法满足组织代谢需求,引起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指导心衰的诊断、预后以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是指南推荐关于诊断急性心衰中实验室检测的一部分指标[1].虽然生物标志物对心衰患者管理的益处被广泛承认,但治疗仍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指导心衰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心衰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PCI后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医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IMT)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关联性,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5月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CA-IMT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CA-IMT<0.9 mm(A组)57例,CA-IMT≥0.9 mm(B组)43例;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CA-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
主动脉瓣狭窄(AS),尤其是重度AS,既往主要依靠外科换瓣手术,而传统开胸术创面大,术后恢复慢,对于身体条件及心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风险高,甚至直接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介入导管技术不断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逐渐得到推广.本文报道1例重度AS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内科加强抗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手术风险高,最终决定行TAVI,以主动脉瓣“瓣中瓣”解决了重度AS问题.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诊断需排除引起心肌损伤的其他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神经肌肉性疾病等.部分有心力衰竭的DCM患者会出现左心功能恢复(LVFR),而部分出现LVFR的患者可能再次复发.本文通过复习2例复发性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DCM患者LVFR及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随着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症如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心肌损伤、肺静脉狭窄、血栓栓塞、膈神经损伤、左心房食管瘘、食管损伤、急性冠状动脉(冠脉)闭塞等,均可被临床医师及时诊断并处理.本文报道1例房速、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发热伴胸腔积液病例.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患者3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n=71)及非CIN组(n=281).所有研究对象术前检测血清sd-LD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血清水平的sd-LDL患者CIN的发生率,绘制ROC曲线评价sd
房性心动过速(AT,房速),包含多种起源于心房而无需房室结参与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其机制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及折返等.欧洲心脏病学会及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联合专家组将规律性房速分为:①局灶性房速,归因于自律性、触发活动和微折返机制;②大折返机制,包括典型房扑和其他位于心房的具有固定大折返环的心房扑动.房速的发生、发展与心房的构造和内部特殊构成均相关[1],随着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房性心动过速通过射频消融术得到有效治疗,而界嵴(CT)作为右心房的独特解剖结构,在房性心动过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