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我国首倡并主办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多边外交活动,也是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可谓高朋满堂,成果斐然。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系统总结“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收获与经验,高瞻远瞩描绘“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美好前景。“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将从高峰论坛再出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出新里程。
世纪盛会 成果丰硕
高峰论坛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各方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办会宗旨,亮点纷呈。
首先,中国倡议,适逢其时。“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全世界发出的时代之问。的确,当今世界处于最好时代和最坏时代之交叉口。一方面,危机后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人类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明发展达到空前水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此起彼伏,失业、贫困、债务、收入差距等接踵而至,发展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全球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往何处去、出路何在,困扰着全人类。鉴于此,中国倡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中国方案,更使国际社会看到走出泥淖的希望。何况,“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尚处欠发达状态,基础设施亟待建设,互联互通需要升级。事实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更能挖掘新的增长点,拓展各国内生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使全球化进程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高涨、共识增多的主要因素。关键是,与会各方一致看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希望借高峰论坛这一对话机制,找到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领导人《联合公报》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倡议,为各国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取得了积极成果,未来将为各方带来更多福祉。
其次,中国智慧,凝聚共识。本次高峰论坛的突出特点是,参与方多,代表性强,影响深远。无疑,“一带一路”论坛源起中国倡议,但结果变成全球盛会,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搭台、全球唱戏的国际合作大舞台。这与中国开放包容、民主透明、大国风范的办会风格直接关联。在筹办全过程,中国秉持不持私心、不谋私利,把共商的态度、共建的决心、共享的诚意贯穿于会议的方方面面。在会期安排上,中方既借鉴国际惯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又自主创新,突出特色,制定了开幕式、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位一体的会议形式,确保各方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吸纳智库、媒体、社会各界对高峰论坛的诉求。在议题设计上,中方紧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充分反映各方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起与会代表的普遍共鸣。在与会代表上,与沿线国家、国际机构、相关国家等频繁磋商,邀请29国元首、政府首脑与会,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中外代表参会,覆盖五大洲各大区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在会议成果上,中方邀请出席圆桌峰会的国家共同参与《联合公报》的准备工作,组织多轮磋商,确保最大程度体现各方共识。成果清单则集中体现务实合作中取得的早期收获。会后,各方反应热烈,大家都有获得感,都感到不虚此行,都认同“一带一路”是一项可实现的共赢事业。
第三,中国贡献,成果丰硕。国际社会对论坛盛况和成果清单赞赏有加,认为中国在關键时刻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高峰论坛,中国与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和重要举措,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同各国和区域组织进行的发展规划对接协调,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与巴基斯坦等30国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中国商务部与6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布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等六家多边开发银行将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和国际刑警组织等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时,为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习主席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金融合作。
秉承丝路精神 夯实合作基础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以丝路精神共筑面向21世纪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像珍珠一样连接在一起,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相互交织,形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交流和大合作。正如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这正是各国聚会于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借助“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丝路精神为基础,建立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原因。“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也不应该重复地缘博弈老路,它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有参与方都是平等的贡献者、受益者,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中合作,合作中共赢。历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是沿线国家和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之纽带。今天,各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正如《联合公报》所建议的,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全球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以规则为基础,开放、非歧视、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着力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第三方合作。公报同时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平衡和可持续”等合作原则,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种发展战略的国际合作,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第三方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自2013年秋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等将“一带一路”纳入其文件。“一带一路”由倡议变成行动,由愿景变成现实。如何使这一世纪工程行稳致远,不仅服务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更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习主席以“五通”构筑“五路”的战略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代表的积极回应,《联合公报》已将其纳入其中。可见,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航程。
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环境,需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构筑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然而,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而“一带一路”以“五通”为抓手,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鸿沟,共享发展成果,推进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无疑,发展需要开放,封闭导致落后。尤其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都需要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联手反对保护主义,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建设本身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创新。关键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扑面而至,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一旦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数字丝绸之路或将近在咫尺。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需要以史为鉴,促进沿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让人类文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扬光大,最终构建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满载着世界对“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期望,从高峰论坛再出发,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彼岸。
世纪盛会 成果丰硕
高峰论坛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各方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办会宗旨,亮点纷呈。
首先,中国倡议,适逢其时。“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全世界发出的时代之问。的确,当今世界处于最好时代和最坏时代之交叉口。一方面,危机后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人类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明发展达到空前水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此起彼伏,失业、贫困、债务、收入差距等接踵而至,发展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全球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往何处去、出路何在,困扰着全人类。鉴于此,中国倡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中国方案,更使国际社会看到走出泥淖的希望。何况,“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尚处欠发达状态,基础设施亟待建设,互联互通需要升级。事实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更能挖掘新的增长点,拓展各国内生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使全球化进程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高涨、共识增多的主要因素。关键是,与会各方一致看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希望借高峰论坛这一对话机制,找到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领导人《联合公报》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倡议,为各国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取得了积极成果,未来将为各方带来更多福祉。
其次,中国智慧,凝聚共识。本次高峰论坛的突出特点是,参与方多,代表性强,影响深远。无疑,“一带一路”论坛源起中国倡议,但结果变成全球盛会,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搭台、全球唱戏的国际合作大舞台。这与中国开放包容、民主透明、大国风范的办会风格直接关联。在筹办全过程,中国秉持不持私心、不谋私利,把共商的态度、共建的决心、共享的诚意贯穿于会议的方方面面。在会期安排上,中方既借鉴国际惯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又自主创新,突出特色,制定了开幕式、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三位一体的会议形式,确保各方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吸纳智库、媒体、社会各界对高峰论坛的诉求。在议题设计上,中方紧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充分反映各方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起与会代表的普遍共鸣。在与会代表上,与沿线国家、国际机构、相关国家等频繁磋商,邀请29国元首、政府首脑与会,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中外代表参会,覆盖五大洲各大区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在会议成果上,中方邀请出席圆桌峰会的国家共同参与《联合公报》的准备工作,组织多轮磋商,确保最大程度体现各方共识。成果清单则集中体现务实合作中取得的早期收获。会后,各方反应热烈,大家都有获得感,都感到不虚此行,都认同“一带一路”是一项可实现的共赢事业。
第三,中国贡献,成果丰硕。国际社会对论坛盛况和成果清单赞赏有加,认为中国在關键时刻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高峰论坛,中国与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和重要举措,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同各国和区域组织进行的发展规划对接协调,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与巴基斯坦等30国签署了经贸合作协议;中国商务部与6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共同发布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财政部联合世界银行等六家多边开发银行将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和国际刑警组织等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时,为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习主席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金融合作。
秉承丝路精神 夯实合作基础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以丝路精神共筑面向21世纪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像珍珠一样连接在一起,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相互交织,形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交流和大合作。正如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这正是各国聚会于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借助“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丝路精神为基础,建立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原因。“一带一路”建设不会也不应该重复地缘博弈老路,它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有参与方都是平等的贡献者、受益者,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中合作,合作中共赢。历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是沿线国家和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之纽带。今天,各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正如《联合公报》所建议的,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全球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以规则为基础,开放、非歧视、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着力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第三方合作。公报同时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平衡和可持续”等合作原则,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种发展战略的国际合作,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第三方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自2013年秋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等将“一带一路”纳入其文件。“一带一路”由倡议变成行动,由愿景变成现实。如何使这一世纪工程行稳致远,不仅服务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更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习主席以“五通”构筑“五路”的战略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代表的积极回应,《联合公报》已将其纳入其中。可见,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航程。
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环境,需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构筑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然而,发展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而“一带一路”以“五通”为抓手,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鸿沟,共享发展成果,推进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无疑,发展需要开放,封闭导致落后。尤其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都需要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联手反对保护主义,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建设本身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创新。关键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扑面而至,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一旦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数字丝绸之路或将近在咫尺。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需要以史为鉴,促进沿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让人类文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扬光大,最终构建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满载着世界对“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期望,从高峰论坛再出发,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