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材简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比喻鲜活、想象奇特,意境悠远。文章布局独特,构段相似,静下心来细读,便能读出许多滋味。
  一、 开篇新颖,出手不凡
  文章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开头,开篇新颖,超凡脱俗。接着笔锋一转,写了“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写法富有变化,庐山云雾的神秘色彩便浓郁起来。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云雾飘动触手可及的感觉,真的很神奇;云雾缭绕,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就似进入仙境一般。可以说庐山的云雾是神秘的面纱,如梦如幻,给人蒙眬之美。
  二、 比喻鲜活,创意无穷
  文章语言优美,比喻鲜活,对仗居多,气势非凡,读来一气呵成,富有节奏美。课文第2自然段只有简洁的三句话:第一句总起句高度概括庐山云雾的特点,第二、三句围绕千姿百态的云雾展开了细腻的描写。明喻暗喻皆有,富有创意,具有美感,读来耳目一新。
  庐山的云雾许多人都曾见过,可谁拥有如此绮丽的想象?把庐山的云雾比喻成“绒帽、玉带、大海、天幕”,那么多的事物,思绪万里驰骋,想象天马行空。想象如此丰富,如此奇特,比喻如此准确,如此贴切,不禁让人为这奇妙的想象赞叹不已。
  比喻十分准确。作者把“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比作“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作“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色彩之美、流动之美、飘逸之美尽显其间。“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作者把云雾比作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大气磅礴,具有空间感和流动感,生动形象,准确无比,不禁让人沉醉其中。
  比喻富有美感。引导比较句子,体会比喻一字之差,美感不同:“帽子与绒帽”“带子与玉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绒帽、玉带增添美感,更具质感,有美学的意味留在其中。
  三、 观察有序,描写井然
  作者观察有序,描写井然。第3自然段先总后分,从轻烟到银河、从白马到冰山,由近及远,变化无穷,突出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一缕轻烟、九天银河、一匹白马、一座冰山”是不同的比喻物,具有仙境意味,让人具有置身云端之感;“还是、变成了;是、又变成了”比喻词不同,富有变化;“刚刚还是、转眼间就;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副词把庐山云雾变化之多、变化之快衔接得非常完美,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增添了云雾神秘莫测之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感悟,语言积累轻松一筹。
  四、 构段相似,概括凝练
  第2、第3自然段构段相似,概括凝练。第2自然段可用“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一句话概括,还可高度浓缩为“千姿百态”一词。第3自然段概括成“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句话,也可高度概括为“瞬息万变”一词。在概括第2、第3自然段意之后,把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概括成一个词“变幻无常”。这个词语把第2自然段的“千姿百态”和第3自然段的“瞬息万变”两层意思都囊括进去了,从而成为引领全文的一个文眼。“变幻无常”成为全文的核心词,具有指挥千军万马的魄力,把文本读薄是一种功力。
  五、 结尾简约,回味无穷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文章结尾简洁而明快,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如豹尾般有力,意境悠远。
  “云遮雾罩、腾云驾雾、千姿百态”这类词语的构词方式具有特点,调换词序就知道“云雾遮罩、腾驾云雾、千百姿态”是词语的意思,汉语如此富有魅力,耐人寻味。
  《庐山的云雾》这篇美文字数不多,给人带来动感,带来美感,带来梦幻之感,仿佛置身如梦如幻的境界,身心全然沉浸大自然之中,有一份超凡脱俗的美好,有一种超然出世的禅意。美哉,庐山的云雾!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每周,我们有一项固定的作业——周记,学生自由选材,自由表达,不拘一格,自由言说。每周,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活动——笔会,整整两节课,交流的作品自然是周记。  笔会,不一定只属于作家。当学生用心地发现题材,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收藏生活时,他的习作与作家的作品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或者为了自我表达,或者为了与人交流,都是一种倾诉,一种表现和存在的方式。同时,“笔会”也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周记多了一份责任感。参加笔
期刊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尝试着写话,觉得很有兴趣,三年级开始习作,写了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从愿意写变成害怕写、厌烦写,习作成为一种负担。 那么,三、四年级学生的习作,需要怎样的前期引导和后期鼓励呢?  一、 激发兴趣是习作的动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花费心思、认真思考。第一,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在习作教学中,适当增加富有趣味的互动游戏,增强趣味
期刊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产品遍及世界,但世界驰名品牌却寥寥无几。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聚焦于成本、价格,正在不断向技术、创新、品牌转变。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工业
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感悟到:教师只要充分重视,善于创设情境,积极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 开展课前演讲,丰富课堂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成效显著。每接手一个新的
期刊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落春犹在  一直喜欢春天。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细细碎碎地开满枝头。香气是霸道的,弥漫在空气中。春天有着迷人的色彩,春天有着醉人的芳香,它明媚着你的眼,香润着你的心。  诗人孟浩然自然也喜欢春天,可是他歌咏春天的角度却和常人不同。他不是从视觉入手,而是从听觉落笔,着重描摹春天的声音。  诗的首句“春眠不觉晓”,写
期刊
她叫郭学萍,因为爱孩子,爱教孩子们读书、写诗,爱与孩子们一起“疯玩”,所以深得孩子们喜爱。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长辫子老师”。  她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更有一份浪漫的诗情。她曾经在儿童期刊上写了五年的童话连载,文字灵动而诗意,像一泓活泼的清泉,流淌着对生命的挚爱与深情。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我饶有兴趣地读了她的《漫读古诗》,一种欣喜、感动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长期以来,人们读古诗、教
期刊
一、 贴近学生实际,“真”表达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我来说一说》:班上有同学过生日,同学们要不要送礼物?学生讨论后交流:  生:我认为同学过生日应该送礼,这样,既能祝贺同学的生日,让他难忘,同时,又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生:同学过生日我不主张送礼。纯洁的友谊是不需要用礼物来表达的。  这样的课堂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就成了师生对话课,课堂中或师生简单对话,或直接指名
期刊
【编者按】“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语文学习一大功课,传承了千百年。其实,“读”和“品”“悟”并不矛盾,没有在语言文字中深潜,得到的也多浮光掠影。但“咬文嚼字”不是繁琐分析,支离破碎,而要“咬”得有新意,“嚼”得有味道,学得有滋味,要让学生习得方法,要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去年,宜兴市有些小语教师进行了“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专题研究,很有影响。本刊今年特开辟“咬文嚼字”栏目,介绍语文教学中的精彩
期刊
村级留用地是指城市化过程中,为保障撤村建居后失地农民的利益,政府推行的一个政策。国家在征用农村土地并转为建设用地后,在其中留10%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允许他们单独或合作开发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建设项目形式涌现出来,别墅项目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现在越来越常见。国内现在建筑行业中,造价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别墅项目由于其出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