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造东方女性神韵的艺术家----白杨
每当骑车经过上海华山路复兴西路口时,都忍不住要停下车来,朝一所小洋楼张望,总希望那拉合已久的窗幔重又拉开,能再一睹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的风彩。因为每每此时此刻,我又会想起15年前为她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情景。
我读初、高中时,每逢周六下午或星期天,经常会将省下的早点钱换作电影票,去电影院观看《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白杨精湛的演技和塑造的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早就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后来我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到上海海燕电影厂工作。期间,虽然也能见到这位卓有成就的表演大家,但始终没有机会在一个摄制组里拍片,直面她的表演。我想这辈子恐怕不可能近距离看她演戏、讲戏了。然而天赐良机,15年前,厂领导让我牵头成立一个为上影厂老艺术家们拍摄电视纪录片的小组,纪录他们解放前后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要拍摄的老艺术家约有五十位,其中就有白杨。
白杨----四十年代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为拍好电视片,我前后去白杨家几次,和她商量拍摄内容、拍摄方案及形式等。当时我了解到白杨同志办了个影视艺校,便对她提出,若只请您一个人对着镜头说下去,那岂不太单调?不如把您所办艺校的学生请一些来,坐在您的四周听您畅谈电影、戏剧,谈人生、艺术,中间同学们可即兴提问,彼此有答有问,这既可打破事先设定的模式与呆板的程序,又使现场气氛较活跃,后期编辑时也有较多剪辑点,片子更富有观赏性。白杨同志当即同意我的设想,并作了不少补充,考虑更为周到。回到厂里我立即转告摄制小组,大家都同意这一方案。
为完成对五十位左右老电影人的拍摄任务,在厂里拿不出更多的经费,又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厂领导要求对每人拍摄的时间都不宜过长。记得为白杨拍摄的那天,我们摄制小组很早就赶到她家。拍摄开始,进行得挺顺利,白杨讲得很流畅很生动,细节也很清晰。她娓娓道来,艺校师生、摄制小组的成员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半小时过去了。这时制片朝我递眼色,摄像师用手指指录像带,暗示我时间已差不多了。然而我作为导演,此刻难以喊停,因为白杨讲话并非一事的结尾,难以打断。但到了40分钟时,我只好叫停了。可话音未落,白杨立即满目不悦地对我说:我还没讲完呐,怎么停了?现场的艺校师生也不解地望着我。我支支吾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又不便说每位老电影人至多拍三四十分钟。何谓“急得天灵破、痛得牙关错”,此刻我深有体会。摄制小组成员面面相觑,待我开口。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摄像机上录像带停转的地方,像是找灵感,祈盼灵感快些扣门。也不知怎的,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哎,白杨老师,摄像师要换录像带。”我们的摄像师、灯光师、场记、制片立刻悟到了我的用意,立即继续照常工作。我担心刚才喊停的举动影响白杨的情绪,弄僵了片子拍不下去,不仅我这个导演要被撤换,还可能应了那句“吃不了兜着走”的老话。因此,我只觉得后背冷热汗水交替渗出。也许白杨老师当时已悟到了我的难处,不想让我为难,她尽快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更自然、生动、流畅的故事继续描绘她的艺术人生。我默默地感激她。“一切来自对方”,我有感她似这句表演经典给我上了一课。
在接下来的片子中,白杨介绍了抗战胜利后,在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下,上海一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成立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的情况。她说,周恩来同志对这两部影片的构思给予了肯定,鼓励他们要努力拍好这两部电影。当时拍片的条件很差,只有一台摄影机、一个镜头,是部老爷机器,戏称“独眼龙”。演职员们不仅工作艰辛,生活也很艰苦,常常连工资也领不到。曾有反动文人冷嘲热讽地给他们编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横批“山穷水尽”。白杨和摄制组全体同仁硬是咬紧牙关,排除一切干扰,终于把影片拍好。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主题和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到史诗般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上映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时有文写道:“白杨女士恐将成为中国的新影后,她,中等身材,可是她的美丽、魔力、风韵和艺术天才,都卓然超出一切……可以说是瑞典女影后嘉宝的匹敌。”同一天英国《泰晤士报》也评论道:“许多中国影迷都觉得他们已发现了一个中国嘉宝。”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主演:白杨 陶金
白杨说,表演艺术要达到像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根深才有树高叶茂。白杨老师在众多影片中的精湛演技,深受观众的称赞和喜爱,我以为那三个境界是其原因所在。
拍完录像,已是80分钟,破了当时我们为电影人的拍片纪录。不过仔细一想,在白杨的演艺生涯中,从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受凌辱的小丫头,到塑造光彩照人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前后60多年,她谈了80分钟,也不为过。否则,许多电影往事就有可能永远也听不到了。
白杨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说,记得1981年,我随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美国,在华盛顿有位美国记者问我:“像你这样的大明星,如果在这儿,待遇会是很高的,会很有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他:“我清楚这一点。但是我想一个艺术家不能脱离自己的人民,我有十亿中国观众,我想我的富有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这就是白杨。她牢记自己的责任与奉献,置其它于不顾。这样她和电影越来越近,与观众与人民越来越近,人民会缅怀她,她和她塑造的人物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每当骑车经过上海华山路复兴西路口时,都忍不住要停下车来,朝一所小洋楼张望,总希望那拉合已久的窗幔重又拉开,能再一睹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的风彩。因为每每此时此刻,我又会想起15年前为她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情景。
我读初、高中时,每逢周六下午或星期天,经常会将省下的早点钱换作电影票,去电影院观看《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白杨精湛的演技和塑造的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早就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后来我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到上海海燕电影厂工作。期间,虽然也能见到这位卓有成就的表演大家,但始终没有机会在一个摄制组里拍片,直面她的表演。我想这辈子恐怕不可能近距离看她演戏、讲戏了。然而天赐良机,15年前,厂领导让我牵头成立一个为上影厂老艺术家们拍摄电视纪录片的小组,纪录他们解放前后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要拍摄的老艺术家约有五十位,其中就有白杨。
白杨----四十年代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为拍好电视片,我前后去白杨家几次,和她商量拍摄内容、拍摄方案及形式等。当时我了解到白杨同志办了个影视艺校,便对她提出,若只请您一个人对着镜头说下去,那岂不太单调?不如把您所办艺校的学生请一些来,坐在您的四周听您畅谈电影、戏剧,谈人生、艺术,中间同学们可即兴提问,彼此有答有问,这既可打破事先设定的模式与呆板的程序,又使现场气氛较活跃,后期编辑时也有较多剪辑点,片子更富有观赏性。白杨同志当即同意我的设想,并作了不少补充,考虑更为周到。回到厂里我立即转告摄制小组,大家都同意这一方案。
为完成对五十位左右老电影人的拍摄任务,在厂里拿不出更多的经费,又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厂领导要求对每人拍摄的时间都不宜过长。记得为白杨拍摄的那天,我们摄制小组很早就赶到她家。拍摄开始,进行得挺顺利,白杨讲得很流畅很生动,细节也很清晰。她娓娓道来,艺校师生、摄制小组的成员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半小时过去了。这时制片朝我递眼色,摄像师用手指指录像带,暗示我时间已差不多了。然而我作为导演,此刻难以喊停,因为白杨讲话并非一事的结尾,难以打断。但到了40分钟时,我只好叫停了。可话音未落,白杨立即满目不悦地对我说:我还没讲完呐,怎么停了?现场的艺校师生也不解地望着我。我支支吾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又不便说每位老电影人至多拍三四十分钟。何谓“急得天灵破、痛得牙关错”,此刻我深有体会。摄制小组成员面面相觑,待我开口。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摄像机上录像带停转的地方,像是找灵感,祈盼灵感快些扣门。也不知怎的,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哎,白杨老师,摄像师要换录像带。”我们的摄像师、灯光师、场记、制片立刻悟到了我的用意,立即继续照常工作。我担心刚才喊停的举动影响白杨的情绪,弄僵了片子拍不下去,不仅我这个导演要被撤换,还可能应了那句“吃不了兜着走”的老话。因此,我只觉得后背冷热汗水交替渗出。也许白杨老师当时已悟到了我的难处,不想让我为难,她尽快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更自然、生动、流畅的故事继续描绘她的艺术人生。我默默地感激她。“一切来自对方”,我有感她似这句表演经典给我上了一课。
在接下来的片子中,白杨介绍了抗战胜利后,在周恩来同志的支持下,上海一批进步的文艺工作者成立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的情况。她说,周恩来同志对这两部影片的构思给予了肯定,鼓励他们要努力拍好这两部电影。当时拍片的条件很差,只有一台摄影机、一个镜头,是部老爷机器,戏称“独眼龙”。演职员们不仅工作艰辛,生活也很艰苦,常常连工资也领不到。曾有反动文人冷嘲热讽地给他们编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横批“山穷水尽”。白杨和摄制组全体同仁硬是咬紧牙关,排除一切干扰,终于把影片拍好。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主题和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到史诗般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上映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时有文写道:“白杨女士恐将成为中国的新影后,她,中等身材,可是她的美丽、魔力、风韵和艺术天才,都卓然超出一切……可以说是瑞典女影后嘉宝的匹敌。”同一天英国《泰晤士报》也评论道:“许多中国影迷都觉得他们已发现了一个中国嘉宝。”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主演:白杨 陶金
白杨说,表演艺术要达到像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根深才有树高叶茂。白杨老师在众多影片中的精湛演技,深受观众的称赞和喜爱,我以为那三个境界是其原因所在。
拍完录像,已是80分钟,破了当时我们为电影人的拍片纪录。不过仔细一想,在白杨的演艺生涯中,从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受凌辱的小丫头,到塑造光彩照人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前后60多年,她谈了80分钟,也不为过。否则,许多电影往事就有可能永远也听不到了。
白杨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说,记得1981年,我随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美国,在华盛顿有位美国记者问我:“像你这样的大明星,如果在这儿,待遇会是很高的,会很有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他:“我清楚这一点。但是我想一个艺术家不能脱离自己的人民,我有十亿中国观众,我想我的富有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这就是白杨。她牢记自己的责任与奉献,置其它于不顾。这样她和电影越来越近,与观众与人民越来越近,人民会缅怀她,她和她塑造的人物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