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本文从介绍立体引学式教学概念和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提出,进而探究立体引学式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和应用。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语文教学;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仍在低效甚至无效中徘徊不前。在教学目标上,追求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讲授式教学几乎垄断了整个课堂,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不能不让我们语文教师深思: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最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之下,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的特质,就让我们选择了立体引学式这一支点,实行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
一、立体引学式教学概念
立体引学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引学式教学,主要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教学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实践,它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主体教育和实现主体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
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与个性养成是立体引学式教学最为显着的特点,这与新课程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完全吻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它把学习者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而立体引学式教学则是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把“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中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
二、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提出
立体引学式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以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改革为核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立体引学式结构是根据“语文即生活”这一论断而提出的。立体引学式结构的机制是:减少教材教学授课时数,另立实践教学,即将原来的语文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教材教学,一部分用作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线中,又分为两部分,即课上部分和课下部分。课上部分,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如初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下部分,以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主,如阅读报刊,写文摘笔记、日记,办手抄报,开展社会调查和语文社团活动,等等。
立体引学式教学,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灵魂,实现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前者是指,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单一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变课堂为教学活动的“场”;后者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的长远目标与短期要求,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使课堂的“活”与学生的“动”更具实践性、实效性。因而,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而是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教学活动既是师生本身的存在,又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立体引学式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内外互动互补为突破口,着力于教学活动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教学内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活动之中,借助于“教学活动”这个中介机制,顺其自然地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三、立体引学式教学促进八年级语文教学方式改变的具体策略
(一)教材教学变教师只备教材为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之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没有科学、艺术、精到的设计,就不会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一种共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孤立、被动地读书,对学生学好语文是无济于事的。在备课中,如若只备教材,就注定了语文课堂只能是一个知识点的简单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纳入备课内容中,将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才能使课堂成为思考者的领地、智慧者的天堂。
立体引学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整体性,它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操作,即外部活动;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即内部活动。合起来看,内部活动是融通,是建构,是外部活动的内化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是“备课”而是“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不求多而细,而求精而活。也就是说,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要针对易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的疑问点或关键点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
语文教材是文选性的,每篇文章都具有全息性,课文的教学目的也不是既定的,教学设计更可以五花八门,这无疑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开发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不等于将教材抛掷一边,也不等于知识性的内容就不予以传授,而是应思考如何将教材用得适度、用得适当、用得适合。开发与设计的终极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立体引学式教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例如,导入新课可以设计“抛砖引玉”的活动,或是视频资料,或是复习旧知,或是事例分析,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如,解决字词问题,可以设计“查字典”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可以设计“浮光掠影”的活动,学生或是复述文章内容,或是快速梳理出文脉。应该说,教材教学的自主学习摒弃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追求所谓的“进度”或“速度”,更反对不顾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而强行灌输,它强调的是找准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二)实践教学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思中学”。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总以听客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主体作用于学习客体的有目的的实践过程,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同桌活动或小组活动,指导、协助可来自他人,但具体操作只能是学生自己,因而学生的主体性是立体引学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目前,课堂教学有一种误区,认为没有学生讨论的课堂就是没有活动的课堂,就是气氛不活跃的课堂。而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恰恰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学生静下心、沉进去,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既有“文以载道”中的“道”,还应该有知识的建构和习惯的养成。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获得一些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自主学习变教师的预设为学生的生成。
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活动是兴奋点,活动的磁力吸附着各种因子凝聚成活动磁场,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了一种竞争意识,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立体引学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富有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潜能。因为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主宰与代庖者。活动越是充分,学生的自主性越强。这样,伴随着教学的活动化,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建构起来了。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前见”逐步达到融合的过程,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变换、共同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逐步共融交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单纯地讲授与灌输,而必须要积极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各自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和表述方式,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实现智慧的生成。
例如,八年级语文的诗歌教学时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由学生自发组织,从主持到策划,从音乐到幻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自己完成,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活动的综合性特点。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变换成竞赛式活动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如何运用说明语言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学校,让“体验”二字贯穿于活动之中,将活动设计为资料采集、课堂展示和梳理提升三个部分,让学生通过动手去实践,通过动脑去思考,通过表达去运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形成了一种“大语文观”,使学生更加爱语文、爱生活。
总之,立体引学式教学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是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支点。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语文教学;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仍在低效甚至无效中徘徊不前。在教学目标上,追求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讲授式教学几乎垄断了整个课堂,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不能不让我们语文教师深思: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最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之下,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的特质,就让我们选择了立体引学式这一支点,实行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
一、立体引学式教学概念
立体引学式,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引学式教学,主要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教学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实践,它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主体教育和实现主体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
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与个性养成是立体引学式教学最为显着的特点,这与新课程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完全吻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它把学习者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而立体引学式教学则是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把“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变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中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
二、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提出
立体引学式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以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改革为核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立体引学式结构是根据“语文即生活”这一论断而提出的。立体引学式结构的机制是:减少教材教学授课时数,另立实践教学,即将原来的语文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教材教学,一部分用作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线中,又分为两部分,即课上部分和课下部分。课上部分,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如初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下部分,以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主,如阅读报刊,写文摘笔记、日记,办手抄报,开展社会调查和语文社团活动,等等。
立体引学式教学,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灵魂,实现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前者是指,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单一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变课堂为教学活动的“场”;后者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的长远目标与短期要求,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使课堂的“活”与学生的“动”更具实践性、实效性。因而,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而是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教学活动既是师生本身的存在,又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立体引学式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内外互动互补为突破口,着力于教学活动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教学内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活动之中,借助于“教学活动”这个中介机制,顺其自然地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
三、立体引学式教学促进八年级语文教学方式改变的具体策略
(一)教材教学变教师只备教材为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之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没有科学、艺术、精到的设计,就不会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一种共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孤立、被动地读书,对学生学好语文是无济于事的。在备课中,如若只备教材,就注定了语文课堂只能是一个知识点的简单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纳入备课内容中,将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才能使课堂成为思考者的领地、智慧者的天堂。
立体引学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整体性,它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操作,即外部活动;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即内部活动。合起来看,内部活动是融通,是建构,是外部活动的内化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是“备课”而是“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不求多而细,而求精而活。也就是说,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要针对易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的疑问点或关键点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
语文教材是文选性的,每篇文章都具有全息性,课文的教学目的也不是既定的,教学设计更可以五花八门,这无疑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开发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不等于将教材抛掷一边,也不等于知识性的内容就不予以传授,而是应思考如何将教材用得适度、用得适当、用得适合。开发与设计的终极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進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立体引学式教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例如,导入新课可以设计“抛砖引玉”的活动,或是视频资料,或是复习旧知,或是事例分析,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如,解决字词问题,可以设计“查字典”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时,可以设计“浮光掠影”的活动,学生或是复述文章内容,或是快速梳理出文脉。应该说,教材教学的自主学习摒弃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追求所谓的“进度”或“速度”,更反对不顾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而强行灌输,它强调的是找准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二)实践教学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思中学”。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总以听客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主体作用于学习客体的有目的的实践过程,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同桌活动或小组活动,指导、协助可来自他人,但具体操作只能是学生自己,因而学生的主体性是立体引学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目前,课堂教学有一种误区,认为没有学生讨论的课堂就是没有活动的课堂,就是气氛不活跃的课堂。而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恰恰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学生静下心、沉进去,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既有“文以载道”中的“道”,还应该有知识的建构和习惯的养成。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获得一些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自主学习变教师的预设为学生的生成。
立体引学式教学的活动是兴奋点,活动的磁力吸附着各种因子凝聚成活动磁场,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了一种竞争意识,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立体引学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富有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潜能。因为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主宰与代庖者。活动越是充分,学生的自主性越强。这样,伴随着教学的活动化,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建构起来了。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前见”逐步达到融合的过程,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变换、共同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逐步共融交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单纯地讲授与灌输,而必须要积极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各自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和表述方式,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实现智慧的生成。
例如,八年级语文的诗歌教学时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由学生自发组织,从主持到策划,从音乐到幻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自己完成,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活动的综合性特点。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变换成竞赛式活动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如何运用说明语言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学校,让“体验”二字贯穿于活动之中,将活动设计为资料采集、课堂展示和梳理提升三个部分,让学生通过动手去实践,通过动脑去思考,通过表达去运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形成了一种“大语文观”,使学生更加爱语文、爱生活。
总之,立体引学式教学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是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