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面临多重挑战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正在探索的中国方案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中国软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产物,也是国际社会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结果。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国制度和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角色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最深层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在形成的中国方案或者中国话语凸显了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設的实践总结出,成功的制度安排往往是中华文明传统因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素和西方文化有益因素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国人要把“和谐中道”“和而不同”这些理念向世界传播,揭示强行推广单一政治模式的“西方中心观”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结束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中国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徐徐开启一个惊艳世界的“中国民主故事”,不断地提升中国在世界民主大潮中的民主话语权。
一、民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必然经历从经济发展到政治文明、再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逐步深化、递进的历史过程。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是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文化与民主之间关系紧密,民主并不仅仅表现在制度的建立、运行、巩固和发展层面,还体现在民众对制度、规则的认知、态度、信念等思想文化层面。为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民主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民主的观念、理论、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民主制度、民主规则在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反映。
在当今世界多种并存且相互竞争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创新和完善民主制度这些配置“硬件”,更要着眼于为制度和体制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的文化“软件”,必须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加重视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建设。一个优质的民主政府依靠人民所具有的对政治过程的取向,即民主文化能够支持民主系统,是人们认知民主、接受并践行民主的关键。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断创造性地运用中华文明传统因素,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文化上的诠释,使得整个政治体制在文化上与中国的民主主体形成共鸣。因此,民主政治建设不只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程序设计等这些单方面的制度与规则构建,还包括全社会民主理念的确立,非暴力、相互妥协合作的态度,规则意识,信守制度的信念,民主素养的提升等民主的文化表达。
民主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彰显中国式民主的内在精神特质,为人们更好地践行民主提供文化支撑。民主文化的载体是作为现代民主社会细胞的一个个公民。人民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为具有良好民主素养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公民权利才能得以实现。独立自主的公民不仅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而且把民主精神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成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民的政治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要努力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主文化建构的价值引领。这既是基于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追求和对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理论阐释,更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抵制那种将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所独有的观点,从而最终确立起中国自身政治发展道路的国际地位及其相应的话语影响力。
二、民主文化的构建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振
民主文化属于民主制度的隐结构,一种民主制度只有与它所成长的文化环境相适应,才能够存在并正常运行,从而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观念是物质实力的副产品,很多西方概念、观念的流行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好也很有用,而是因为国家强大。文化乃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属性,就民主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主要是文化影响民主,民主总是建立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把文化问题纳入民主视野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文化信仰、风俗、习惯和精神模式会塑造和培养一个不同的民主模式,任何一个具体的民主形式总是建立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从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发展历程看,不少采用了西方多元民主制度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而陷入发展的泥潭难以自拔。可见,民主文化以价值和习俗的形式影响着民主的形式、发展的程度及其民主的质量。
公民文化就是民主文化,是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习俗、价值观仍会持久地存在并起作用,而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和平衡并分别起作用才是现代政治体系稳定的有效保障。在当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中,只有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同时,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大业,最终将体现在最高价值层面上的民族文化主权意识的觉醒上。因此,在进行中国民主文化建设中,要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阐明中华文明自己的“存在必然性”,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开放性是文化的生命力。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不同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激荡与扬弃、竞争与共存是大趋势。我们在民主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大力發挥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并要努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政治智慧,但我们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在多元化的21世纪,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文化在赋予我们自觉汲取世界文化精华的同时,更要在创造性转化中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创造出新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以人民性为最基本的特性,强调民主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和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创造性,在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收异质文化养分的同时,更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民主和谐的因子,丰富地展现中国民主方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民主文化具有的最鲜明特质,也是中国式民主建构自身理论话语体系的基础。 三、在民主文化上贏得“他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实世界存在的是多元的民主文化,而多元民主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存以彼此之间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践行民主文化自信,不仅仅在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自我特质,还在于在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中有没有“他信”。
民主文化的成熟程度是民主完善的重要标志。面对民主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现实变迁,中国民主文化在建构认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民主文化的个性,又要在多元民主文化的对话中实现文化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抵制或盲目地排斥其他民主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國民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理解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及协商文化使之具有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下发展起来的协商制度特征。在2010年5月15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络版和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了记者查尔斯·胡兹勒有关浙江省温岭市“预算民主”实践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说,温岭正在走出一条民主的新路。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是温岭这个县级市目前正在实施一场基层民主实践:民众参与市政府预算制定听证会,建议政府该如何花钱。温岭无意中成为西方世界观测中国地方民主改革的桥头堡。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的中华民族现在要以自信的行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要努力到全世界去精彩讲述“中国的民主故事”,坚定发出“中国的民主声音”,提升中国民主话语权,主动赢得民主文化上的“他信”。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不断探索中国方案的文化思想基础,保持和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中国发展过程中很多观点和理论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被重新定位,比如“和谐社会”概念源于《周易》的“太和”,强调用“和而不同、和谐中道”这个中国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和理念治理规模庞大而利益错综复杂的社会,有效化解快速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达到社会不同利益的和谐共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因应着这个新时代要求,回答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关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基因延伸、传承到当代就是“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而产生的新命题。在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国方略,是“讲好变革时代的中国民主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代化进程中抚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民主文化既有自信也有“他信”,在“他信”中更有自信,从而发展壮大,实现民主话语的中国创造。
一、民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必然经历从经济发展到政治文明、再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逐步深化、递进的历史过程。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是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文化与民主之间关系紧密,民主并不仅仅表现在制度的建立、运行、巩固和发展层面,还体现在民众对制度、规则的认知、态度、信念等思想文化层面。为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民主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民主的观念、理论、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民主制度、民主规则在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反映。
在当今世界多种并存且相互竞争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创新和完善民主制度这些配置“硬件”,更要着眼于为制度和体制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的文化“软件”,必须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加重视相应的社会文化基础建设。一个优质的民主政府依靠人民所具有的对政治过程的取向,即民主文化能够支持民主系统,是人们认知民主、接受并践行民主的关键。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断创造性地运用中华文明传统因素,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文化上的诠释,使得整个政治体制在文化上与中国的民主主体形成共鸣。因此,民主政治建设不只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程序设计等这些单方面的制度与规则构建,还包括全社会民主理念的确立,非暴力、相互妥协合作的态度,规则意识,信守制度的信念,民主素养的提升等民主的文化表达。
民主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彰显中国式民主的内在精神特质,为人们更好地践行民主提供文化支撑。民主文化的载体是作为现代民主社会细胞的一个个公民。人民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为具有良好民主素养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公民权利才能得以实现。独立自主的公民不仅积极参与国家管理,而且把民主精神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成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民的政治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要努力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主文化建构的价值引领。这既是基于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追求和对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理论阐释,更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抵制那种将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所独有的观点,从而最终确立起中国自身政治发展道路的国际地位及其相应的话语影响力。
二、民主文化的构建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振
民主文化属于民主制度的隐结构,一种民主制度只有与它所成长的文化环境相适应,才能够存在并正常运行,从而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观念是物质实力的副产品,很多西方概念、观念的流行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的很好也很有用,而是因为国家强大。文化乃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属性,就民主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主要是文化影响民主,民主总是建立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把文化问题纳入民主视野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文化信仰、风俗、习惯和精神模式会塑造和培养一个不同的民主模式,任何一个具体的民主形式总是建立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从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发展历程看,不少采用了西方多元民主制度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而陷入发展的泥潭难以自拔。可见,民主文化以价值和习俗的形式影响着民主的形式、发展的程度及其民主的质量。
公民文化就是民主文化,是与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取向。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习俗、价值观仍会持久地存在并起作用,而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和平衡并分别起作用才是现代政治体系稳定的有效保障。在当代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中,只有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同时,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大业,最终将体现在最高价值层面上的民族文化主权意识的觉醒上。因此,在进行中国民主文化建设中,要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阐明中华文明自己的“存在必然性”,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开放性是文化的生命力。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不同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激荡与扬弃、竞争与共存是大趋势。我们在民主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大力發挥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并要努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政治智慧,但我们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在多元化的21世纪,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文化在赋予我们自觉汲取世界文化精华的同时,更要在创造性转化中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创造出新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以人民性为最基本的特性,强调民主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和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创造性,在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收异质文化养分的同时,更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民主和谐的因子,丰富地展现中国民主方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民主文化具有的最鲜明特质,也是中国式民主建构自身理论话语体系的基础。 三、在民主文化上贏得“他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实世界存在的是多元的民主文化,而多元民主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存以彼此之间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践行民主文化自信,不仅仅在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自我特质,还在于在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中有没有“他信”。
民主文化的成熟程度是民主完善的重要标志。面对民主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现实变迁,中国民主文化在建构认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民主文化的个性,又要在多元民主文化的对话中实现文化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抵制或盲目地排斥其他民主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國民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理解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及协商文化使之具有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下发展起来的协商制度特征。在2010年5月15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络版和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了记者查尔斯·胡兹勒有关浙江省温岭市“预算民主”实践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说,温岭正在走出一条民主的新路。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是温岭这个县级市目前正在实施一场基层民主实践:民众参与市政府预算制定听证会,建议政府该如何花钱。温岭无意中成为西方世界观测中国地方民主改革的桥头堡。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的中华民族现在要以自信的行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要努力到全世界去精彩讲述“中国的民主故事”,坚定发出“中国的民主声音”,提升中国民主话语权,主动赢得民主文化上的“他信”。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不断探索中国方案的文化思想基础,保持和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中国发展过程中很多观点和理论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被重新定位,比如“和谐社会”概念源于《周易》的“太和”,强调用“和而不同、和谐中道”这个中国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和理念治理规模庞大而利益错综复杂的社会,有效化解快速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达到社会不同利益的和谐共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因应着这个新时代要求,回答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关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基因延伸、传承到当代就是“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而产生的新命题。在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国方略,是“讲好变革时代的中国民主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代化进程中抚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民主文化既有自信也有“他信”,在“他信”中更有自信,从而发展壮大,实现民主话语的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