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家园小区是河南省林州市易地搬迁市区安置小区,占地63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10栋楼,2007套安置房,分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和73平方米三种房型。共安置搬迁人口1461户4641人,涉及16个镇,其中2016年安置搬迁人口1211户3882人,2017年安置250户759人。
一、构建服务体系,保障后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体系,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舒心的居住环境,幸福家园安置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幸福家园管理服务体系,确保了各类后续服务长期稳定运行。一是建立党支部,健全基层堡垒。成立幸福家园社区支部委员会,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突出政治标准,严把资格条件,把党性观念强、服务群众意识强、带贫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派到了幸福家园支部,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做好搬迁群众思想教育、心里疏导、便民服务等工作,确保了基层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二是成立社区中心,提供便民服务。成立了幸福家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足额标准配备工作人员9名,实行“楼长制”管理制度,每人分包两栋楼,并推选积极向上、有能力、有担当的搬迁群众作为“副楼长”,协助开展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政策有人宣传、社区有人管理、事情有人办理、纠纷有人调解、卫生有人督导。按照村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學习、议事、会议、管理、活动等各项制度,并按照每月3000元保障工作经费,确保了社区服务的有效运转。三是聘请物业公司,建立管护机制。聘请六合物业公司负责幸福家园的日常管护工作,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的安置点管护长效机制。配备项目经理一正两副;客服1人,负责来访登记,将业主提出的各类问题或要求落实到人,限期解决;收费员1人,负责帮助搬迁群众缴纳各项水、电、暖气费等;水电工3人,负责小区内所有公共区域的水电维修及日常保养,同时成立了水电问题免费修理服务队,上门为搬迁群众家庭解决水电问题;保安33人,负责小区内门岗的来访车辆、人员登记及小区内安防巡逻工作;保洁20人,负责小区内所有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
二、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在“搬得出”的基础上,为实现“稳得住”,幸福家园高标准配套了公共服务设施,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搬迁人口稳定入住。一是完善配套设施。严格按照“5个有”标准,在幸福家园小区配套了小学、幼儿园、中学、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及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000万元在幸福家园建设了永和希望小学,占地面积45.8亩,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000余名;投资900余万元在小区附近筹建陵阳镇中心幼儿园;投资128.5万元,高标准打造了幸福家园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文体娱乐中心、就业培训中心、档案室、警务室、矛盾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儿童游乐中心、书画培训中心等,并建设2个500平米的健身休闲活动广场,功能设置科学完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投资250余万元建设了“两室一中心”项目,即2个社区卫生室,1个卫生公共服务中心,配备医疗人员18名,设置办公室、财务科、疾控科、慢病科、保健科、卫生监督协管科、健康档案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心电B超科、DR室等12个科室,心电图机、彩超、DR、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智能化体检系统等一系列诊疗设备,全面提升了幸福家园的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了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协调市慈善总会为幸福家园搬迁户发放暖气补助,按照每人60元进行补助,让搬迁户温暖过冬,切实提高了搬迁户实际入住积极性。出台《关于落实易地搬迁贫困户子女入学问题的通知》,随时安排搬迁户子女在安置点附近就学。为小区所有搬迁户就近更换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入户开展诊疗活动;将市中医院作为搬迁人口指定就医医院,取消400元住院起步线,享受在迁出地卫生院同等政策优惠,还将搬迁人口门诊慢性病报销定点医院全部变更至市区医院,搬迁群众可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三、突出产业就业,保障增收脱贫
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把发展产业、安排就业作为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的根本之策,做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在产业帮扶上,根据《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5个1”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534”的产业帮扶工作思路,即“依托工业、建筑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光伏五大主导产业,确保实现每个搬迁户有3项以上产业扶持措施,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一是工业扶贫。通过全市重点企业帮带的形式,带动幸福家园小区所有搬迁户增收,户均年收益1000—2000元。二是光伏扶贫。2016年、2017年两年投资2.06亿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50座,总规模34.2兆瓦,收益主要用于无劳动能力搬迁户的生活补贴。三是特色产业扶贫。通过坡地经济扶贫基地、建筑业、乡村旅游业带贫的模式,实现搬迁户特色产业全覆盖。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对搬所有迁户土地进行流转,每亩年收益500—1500元,搬迁户既增加了收入,又从土地上解脱了出来。在稳定就业上,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工业企业吸纳。幸福家园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我们依托这一优势,动员全市40余家重点企业降低门槛,提供322个岗位供搬迁人口就业。二是转移就业输出。大力鼓励支持搬迁人口就业创业,出台奖励政策,对2019年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人均合计达到3700元以上,2020年达到4000元以上,2021年达到4500元以上的,每户每年奖励2000元。通过激励,800余人在建筑业、商贸业、家政服务业等行业实现自主就业或创业。三是公益岗位安置。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愿意参加公益岗位的搬迁劳动力,60周岁以下全部安排,60周岁以上身体条件允许的,也予以安排。目前安置公益岗位469人,其中60周岁以下398人就业,60周岁以上71人。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围绕林州特色产业、用工项目、劳务输出项目等开展技能培训,对幸福家园有培训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1500余搬迁群众全部进行了培训。五是制定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将每月25日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行动日”,为搬迁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岗位对接等服务,活动自2019年3月起延续至今,累计开展职业介绍、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等服务900余人次。目前幸福家园搬迁人口中,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共1569人,已全部就业。
四、强化精神文明,共建美丽社区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美好生活“5个新”专项活动要求,林州市以幸福家园安置点为示范点,全面提升了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在幸福家园增设“感恩新时代”系列宣传标语及版面,积极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还为家家户户张贴政策宣传海报,让广大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二是坚持引导各搬迁户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个人卫生整治等各项活动,每月开展搬迁户家庭卫生评比活动,积极打造宜居社区。三是引导50余名搬迁群众自行组建了锣鼓秧歌队,并为其购置了锣鼓、音响、演出服装等,今年“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日组织了文艺汇演,群众反应热烈,切实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为激发搬迁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理念,在幸福家园小区建设了扶贫励志超市,通过精神扶贫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通过积极务工增收、参与社区活动、庭院美化亮化、自觉赡养老人和主动诚信行善等方式获取积分奖励,每年每户最多可积1000分,凭积分可到超市换取等额物品。
一、构建服务体系,保障后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体系,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舒心的居住环境,幸福家园安置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幸福家园管理服务体系,确保了各类后续服务长期稳定运行。一是建立党支部,健全基层堡垒。成立幸福家园社区支部委员会,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突出政治标准,严把资格条件,把党性观念强、服务群众意识强、带贫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派到了幸福家园支部,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做好搬迁群众思想教育、心里疏导、便民服务等工作,确保了基层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二是成立社区中心,提供便民服务。成立了幸福家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足额标准配备工作人员9名,实行“楼长制”管理制度,每人分包两栋楼,并推选积极向上、有能力、有担当的搬迁群众作为“副楼长”,协助开展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政策有人宣传、社区有人管理、事情有人办理、纠纷有人调解、卫生有人督导。按照村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學习、议事、会议、管理、活动等各项制度,并按照每月3000元保障工作经费,确保了社区服务的有效运转。三是聘请物业公司,建立管护机制。聘请六合物业公司负责幸福家园的日常管护工作,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的安置点管护长效机制。配备项目经理一正两副;客服1人,负责来访登记,将业主提出的各类问题或要求落实到人,限期解决;收费员1人,负责帮助搬迁群众缴纳各项水、电、暖气费等;水电工3人,负责小区内所有公共区域的水电维修及日常保养,同时成立了水电问题免费修理服务队,上门为搬迁群众家庭解决水电问题;保安33人,负责小区内门岗的来访车辆、人员登记及小区内安防巡逻工作;保洁20人,负责小区内所有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
二、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在“搬得出”的基础上,为实现“稳得住”,幸福家园高标准配套了公共服务设施,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搬迁人口稳定入住。一是完善配套设施。严格按照“5个有”标准,在幸福家园小区配套了小学、幼儿园、中学、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及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000万元在幸福家园建设了永和希望小学,占地面积45.8亩,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000余名;投资900余万元在小区附近筹建陵阳镇中心幼儿园;投资128.5万元,高标准打造了幸福家园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文体娱乐中心、就业培训中心、档案室、警务室、矛盾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儿童游乐中心、书画培训中心等,并建设2个500平米的健身休闲活动广场,功能设置科学完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投资250余万元建设了“两室一中心”项目,即2个社区卫生室,1个卫生公共服务中心,配备医疗人员18名,设置办公室、财务科、疾控科、慢病科、保健科、卫生监督协管科、健康档案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心电B超科、DR室等12个科室,心电图机、彩超、DR、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智能化体检系统等一系列诊疗设备,全面提升了幸福家园的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了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协调市慈善总会为幸福家园搬迁户发放暖气补助,按照每人60元进行补助,让搬迁户温暖过冬,切实提高了搬迁户实际入住积极性。出台《关于落实易地搬迁贫困户子女入学问题的通知》,随时安排搬迁户子女在安置点附近就学。为小区所有搬迁户就近更换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入户开展诊疗活动;将市中医院作为搬迁人口指定就医医院,取消400元住院起步线,享受在迁出地卫生院同等政策优惠,还将搬迁人口门诊慢性病报销定点医院全部变更至市区医院,搬迁群众可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三、突出产业就业,保障增收脱贫
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把发展产业、安排就业作为增加搬迁群众收入的根本之策,做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在产业帮扶上,根据《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5个1”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534”的产业帮扶工作思路,即“依托工业、建筑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光伏五大主导产业,确保实现每个搬迁户有3项以上产业扶持措施,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一是工业扶贫。通过全市重点企业帮带的形式,带动幸福家园小区所有搬迁户增收,户均年收益1000—2000元。二是光伏扶贫。2016年、2017年两年投资2.06亿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50座,总规模34.2兆瓦,收益主要用于无劳动能力搬迁户的生活补贴。三是特色产业扶贫。通过坡地经济扶贫基地、建筑业、乡村旅游业带贫的模式,实现搬迁户特色产业全覆盖。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对搬所有迁户土地进行流转,每亩年收益500—1500元,搬迁户既增加了收入,又从土地上解脱了出来。在稳定就业上,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工业企业吸纳。幸福家园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我们依托这一优势,动员全市40余家重点企业降低门槛,提供322个岗位供搬迁人口就业。二是转移就业输出。大力鼓励支持搬迁人口就业创业,出台奖励政策,对2019年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人均合计达到3700元以上,2020年达到4000元以上,2021年达到4500元以上的,每户每年奖励2000元。通过激励,800余人在建筑业、商贸业、家政服务业等行业实现自主就业或创业。三是公益岗位安置。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愿意参加公益岗位的搬迁劳动力,60周岁以下全部安排,60周岁以上身体条件允许的,也予以安排。目前安置公益岗位469人,其中60周岁以下398人就业,60周岁以上71人。四是强化技能培训。围绕林州特色产业、用工项目、劳务输出项目等开展技能培训,对幸福家园有培训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1500余搬迁群众全部进行了培训。五是制定就业扶贫长效机制。将每月25日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行动日”,为搬迁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岗位对接等服务,活动自2019年3月起延续至今,累计开展职业介绍、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等服务900余人次。目前幸福家园搬迁人口中,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共1569人,已全部就业。
四、强化精神文明,共建美丽社区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美好生活“5个新”专项活动要求,林州市以幸福家园安置点为示范点,全面提升了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在幸福家园增设“感恩新时代”系列宣传标语及版面,积极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还为家家户户张贴政策宣传海报,让广大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二是坚持引导各搬迁户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个人卫生整治等各项活动,每月开展搬迁户家庭卫生评比活动,积极打造宜居社区。三是引导50余名搬迁群众自行组建了锣鼓秧歌队,并为其购置了锣鼓、音响、演出服装等,今年“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日组织了文艺汇演,群众反应热烈,切实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为激发搬迁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理念,在幸福家园小区建设了扶贫励志超市,通过精神扶贫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通过积极务工增收、参与社区活动、庭院美化亮化、自觉赡养老人和主动诚信行善等方式获取积分奖励,每年每户最多可积1000分,凭积分可到超市换取等额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