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受客观条件以及教师教育理念的制约,对小学生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读书识字的纯知识传授,对小学生中存在的可贵的创新潜质不重视或视而不见。笔者长于农村,又长期从教于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创新品位,只是我们怎样认识它。
引导“野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不会患上“网迷”“游戏迷”这些城市“文明病”,但他们却表现出一些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野性”——爬树掏鸟蛋、下河游泳、路边捉蛇、水沟里找螃蟹……对诸如此类的举动,家长和老师一般一概予以训斥。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我曾在不同学年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做过调查,他们都知道这些行为的危险性,之所以大胆地去做,除了游戏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比如这窝斑鸠下了几个蛋、比较把鸟蛋从窝中取走和送回鸟窝鸟儿的叫声有什么不同,拔掉小蛇的毒牙后观察它是如何行走的?结伴游泳过河看看山那边究竟是什么?他们渴望明白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答案。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必备的素质,有了好奇,才会闪现出创造的火焰。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儿童的这股“野性”应引导他们的行为,小心呵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从小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敢想、敢闯、敢于求解的创新意识。事实上,在农村小学生中,即使他们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恶作剧,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也可成为培养他们创新品格的难得的资源。
保护“韧性”
由于生存环境所迫,农村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务劳动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以他们经受挫折的机会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抗挫折的经验积累。也缘于此,农村小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韧性”——不服输、不顺从、倔强有时甚至固执。这种自信使他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而是倾向于自己解决,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针对现在农村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教育对象的这种“韧性”,杜绝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即使是有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我也不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当学生犯错误时,自己不居高临下,当学生遇到生活难题时,又不越俎代庖,时时注意不伤害他们这些来之不易的“韧性”,防止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弱化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从小对自己充满信心,铸就坚强的意志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看到山那边到底是什么。
鼓励“个性”
生活在乡间的小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每每放飞想像的翅膀,毫无顾忌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深秋时节,他们吃各种果实而不怕中毒,因为他们已经从鸟兽的食物中得到了结论。他们可以不走现成山路而开辟一条自己的小径,原因很简单:我为什么不走一条最近的路上学呢?面对这些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农村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给他们表现自己“个性”的空间,展示他们的“个性”的机会,挖掘他们在生活中丰富的想像力。一次,我见一群学生在教室外的场子里挤挤碰碰、拉拉扯扯,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玩游戏——在阳光下相互踩、踢、踹对方的影子。上课后,我问他们为什么影随人形?他们个个摇头。我告诉他们,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它也不会从物体旁边绕到后面去,因此,物体背光的一侧没有光线,变成比较黑暗的一片,就形成影子。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光源的变化和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们正是根据这些特点创造了生动的皮影戏。介绍完后,我把他们带到阳光下,鼓励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影子最独特、最逼真。于是,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有的扭动着身子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用手比划着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有的两脚叉开、两臂平伸做成一个“大”字,还有的甚至倒立、仰、四肢着地……此后几日,“影子”一度成为流行的游戏,并且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他们或在手中拿些东西,或在身上添加些装饰,或把纸挖出些空洞,他们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形状。小学生的思想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极富个性,在教育教学中,鼓励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求新求异,避免学生思维的空间只能游弋于教材和老师的手心。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生们将来看到的山那边比自己想像的还要精彩,他们也会创造出更精彩的世界。
引导“野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不会患上“网迷”“游戏迷”这些城市“文明病”,但他们却表现出一些在成年人看来不可理喻的“野性”——爬树掏鸟蛋、下河游泳、路边捉蛇、水沟里找螃蟹……对诸如此类的举动,家长和老师一般一概予以训斥。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我曾在不同学年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做过调查,他们都知道这些行为的危险性,之所以大胆地去做,除了游戏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比如这窝斑鸠下了几个蛋、比较把鸟蛋从窝中取走和送回鸟窝鸟儿的叫声有什么不同,拔掉小蛇的毒牙后观察它是如何行走的?结伴游泳过河看看山那边究竟是什么?他们渴望明白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答案。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必备的素质,有了好奇,才会闪现出创造的火焰。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儿童的这股“野性”应引导他们的行为,小心呵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从小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敢想、敢闯、敢于求解的创新意识。事实上,在农村小学生中,即使他们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恶作剧,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也可成为培养他们创新品格的难得的资源。
保护“韧性”
由于生存环境所迫,农村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务劳动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以他们经受挫折的机会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抗挫折的经验积累。也缘于此,农村小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韧性”——不服输、不顺从、倔强有时甚至固执。这种自信使他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而是倾向于自己解决,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针对现在农村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教育对象的这种“韧性”,杜绝保姆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即使是有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我也不强迫学生应该怎样,当学生犯错误时,自己不居高临下,当学生遇到生活难题时,又不越俎代庖,时时注意不伤害他们这些来之不易的“韧性”,防止造成学生的依赖性,弱化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从小对自己充满信心,铸就坚强的意志力,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看到山那边到底是什么。
鼓励“个性”
生活在乡间的小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每每放飞想像的翅膀,毫无顾忌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深秋时节,他们吃各种果实而不怕中毒,因为他们已经从鸟兽的食物中得到了结论。他们可以不走现成山路而开辟一条自己的小径,原因很简单:我为什么不走一条最近的路上学呢?面对这些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农村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给他们表现自己“个性”的空间,展示他们的“个性”的机会,挖掘他们在生活中丰富的想像力。一次,我见一群学生在教室外的场子里挤挤碰碰、拉拉扯扯,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玩游戏——在阳光下相互踩、踢、踹对方的影子。上课后,我问他们为什么影随人形?他们个个摇头。我告诉他们,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它也不会从物体旁边绕到后面去,因此,物体背光的一侧没有光线,变成比较黑暗的一片,就形成影子。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光源的变化和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们正是根据这些特点创造了生动的皮影戏。介绍完后,我把他们带到阳光下,鼓励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影子最独特、最逼真。于是,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有的扭动着身子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用手比划着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有的两脚叉开、两臂平伸做成一个“大”字,还有的甚至倒立、仰、四肢着地……此后几日,“影子”一度成为流行的游戏,并且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他们或在手中拿些东西,或在身上添加些装饰,或把纸挖出些空洞,他们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形状。小学生的思想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极富个性,在教育教学中,鼓励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求新求异,避免学生思维的空间只能游弋于教材和老师的手心。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生们将来看到的山那边比自己想像的还要精彩,他们也会创造出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