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决定进行“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的研究课题,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实施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是很有必要。
  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会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经过几年所谓“正规”的学习后变得枯燥、晦涩、深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围着教科书打转,学生学习数学变成学习数学书。课堂也几乎与生活隔绝,成为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课堂,很难接触到社会中的数学素材。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没有生活乐趣的体验,这样的数学学习自然就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踏入学校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基础知识和生活基本经验,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正是他们学习的宝贵资源。所以教学中高耗低效的原因,就在于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明确的前进方向: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将课堂引向生活,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后,我们将课题带入课堂,以情境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深感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深刻变化。
  一、在情境中“找”数学,将课堂引向生活
  传统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没有真正体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创设出蕴涵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统计”知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很抽象,但是教学时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小朋友你们过过生日吗?喜欢过生日吗?你们过生日时谁来为你们庆贺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播放生日歌乐曲,学生随着音乐唱起生日歌。由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导动物生日会,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我想知道来了哪些客人”等等问题。在放手让学生模仿“客人登记员”统计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想到了“排排队”、“分一分”、“理一理”等统计方法。在评价每一小组展示的各种排法中,有的学生会想到体育课上排队的生活经验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境中,整堂课好像在游戏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统计”思想的熏陶。像这样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身临其境”的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所以教师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这其中给学生带来的信息远胜于教材本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在情境中“用”数学,将生活融入课堂
  学以致用,知识才成为能力。新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传统的数学教育是“考试教育”和“题型教育”,是“就题论题”和“纸上谈兵”,学生遇上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而新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魁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用数学,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例如《有趣的图形》课后让学生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材料任意制作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模型;又如《统计》课后让学生统计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再如学习《认钟表》课后让学生说说星期天每一整时在干些什么……当生活融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就会变得鲜活、灵动,学生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启示:数学课堂,必须有生活融入其中,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三、在情境中做数学,让学生参与生活
  学生的成长不是完全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来实现的,还需要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瀚如海,教科书中的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我们在教学中开展的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由于把生活与数学沟通了起来,同时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消化知识,丰富知识,学生在实践和劳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亲切感,这样,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真正变封闭狭隘的数学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数学教材。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因为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时时要用数学,所以只有将数学与生活链接,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课堂)得以运用;只有将课堂于生活链接,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多彩的生活气息,获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识;只有将课堂于生活链接,我们的教学才会象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语文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科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途径,也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它不是万能的,如果考虑不周,草率使用,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经过本人的尝试和探索,我认为要使这种方式行之有效,就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必须确立出有探究价值的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免活动过于随意。合作学习尽管有着诸多优势,但并不是说它
期刊
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对待他们,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工作。  一、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
期刊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职业高级中学教育中比较普遍。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据调查不喜爱政治课的较多,喜爱率大大低于自然知识学科,政治课已出现了“危机现象”。  一、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心理类型  职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类型。(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特别是本次课改变化最大的历史,该科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  新的课程资源意识首先就要改变原有的“圣经”式教材观。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它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甚至可以批判的,同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1)整合学科拓宽视野(2)遵循认知规律开展技能训练(3)发掘学生学习兴趣(4)采取多元教学法(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述了高中英语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 新理念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用实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物理
期刊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  一、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
期刊
教学观念为教学之本,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并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学思想之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安排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能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则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适应21世纪的
期刊
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科学探索精神教育  1、教育目的:学习严谨求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德育素材内容:疫苗的发明;C4植物的发现史;紫茉莉质体遗传实验;植物组织培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  现实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数学作业的密度大、容量高、质量低,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和思想包袱;同时由于作业的批改也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师生活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下就课后作业布置及批改方法谈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