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在磕磕绊绊中前进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能源合作一直不顺利,合作环境复杂。自1990年以来,仅中石油就先后派出150个代表团赴俄罗斯考察、洽谈合作项目,共耗费近1400万美元,但输油管道、天然气合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中国有些人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产生了一些疑虑,认为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困难期”。
  
  2009年5月21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地区合作会议上,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要积极吸引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他认为,“远东地区经济复苏任务需要与中国振兴东北的计划相协调”。
  振兴东北是中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公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我国将把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强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必须有新思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大开放带动大调整、大改革,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而加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区域合作,是实现上述思路的重要一环。区域合作亦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需要什么样的东部
  
  从俄罗斯来讲,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当代的俄罗斯,都高度重视东部地区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其70%~80%的各种重要资源。苏联时期对这一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建成了全国的燃料动力工业基地,黑色和有色冶金工业基地,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工业基地,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及机器制造基地。该地区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从产业结构总体来看,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从工业内部来看,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比例失调;军工企业在机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经济结构带有严重的军事化性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不发达。目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济虽比叶利钦总统时期大有改善,但与俄欧洲部分相比仍要落后得多。由于投资不足,旧生产能力的改造和技术更新十分缓慢,导致生产企业固定资产严重老化;采掘工业地质勘探普查工作滞后,从而使新探明的矿产储量不能抵补开采量,导致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速下降;科技进步缓漫,技术、工艺落后,产品更新换代迟缓;人口大幅度下降,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等等。
  普京执政时期,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更为重视,更有紧迫感。早在2000年7月21日,他在《俄罗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远东》的讲话中说:“如果近期我们不做出现实努力,那么,要不了几十年,甚至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就将基本上说日语、汉语和朝鲜语了。”2008年2月8日,普京在《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重要讲話中提到,应把西伯利亚与远东建成俄罗斯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总的来说,俄罗斯加速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主要的战略思路是;
  第一,俄罗斯今后的经济发展,能否崛起、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到2020年能否成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东部地区的发展。再者,如果东部地区长期落后,经济结构不能调整,正如普京说的,俄罗斯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就不能实现,亦不能保证俄罗斯的和谐发展。
  第二,俄罗斯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贸易重点已日趋转向亚太地区,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普京在2000年11月10日谈到俄罗斯的亚太政策时指出:“我们任何时候也没忘记,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应该诚实地说,我们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利用了这一优势。我认为,我们同亚太国家一起从言论转向行动去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在夸天的俄罗斯,这种可能性已完全具备了。”
  第三,俄罗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是推动这一地区今后发展重大的、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地区的发展需要吸引大量外资、劳动力与技术装备。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参与紧密的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
  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所实行的地区倾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中国仍将坚持扩大沿海地区的开放。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的战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需要加快。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放北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应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沿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新疆与内蒙的对外经济活动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开放北移,实行沿海发展战略同时,辅之以沿边发展战略,首先要考虑以上五个省区的开放。
  通过双方努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经贸合作主要还是以地方边境的货物贸易为主。要使区域经贸合作有质的提高,或者说达到战略升级,必须拓宽合作领域。根据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俄罗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的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今后的区域合作应朝着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把科技合作放在优先地位。东北三省调整与改造工业的一项共同性任务是,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此,必须依赖先进的科技,靠领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来牵动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跨越式的发展。这也就达到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单靠东北三省和国内自身的科技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对俄科技合作。俄毕竟是个科技大国,在不少领域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具有东北三省所需的科技产品。比如这几年来,黑龙江省在宇宙、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超精密机械、核能源、水处理、环保、尘物工程、水下高技术等方面与俄的合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总的来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中科技合作水平还是不高的,科技含量约占双方贸易的6%。在沈阳,中国投资10亿元建立俄罗斯高科技产业园,以便将俄罗斯的高新技术运用至Ⅱ生产中,并在这里建成中俄科技发展中心。中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这方面,东北地区与俄东部地区拓宽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如中俄合作建设黑龙江公路桥与铁路桥,此桥建成后,将对构筑新的中俄经贸大通道、发挥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区位优势有重要意义。又如中俄铁路部门正在讨论铺设东宁一乌苏里斯克铁路。这条铁路一旦修通,我国东北地区的物流可以直接通过这条铁路,从海参崴、纳霍德
其他文献
中美关系在经历了2009年出乎意料的平稳发展后,又在2010年年初意料之中地步入了波动期。那么,今年中美关系将向何处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双边关系的“颠簸”?  思考中美关系的走向,要立足于两点基本判断。第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力量的上升、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和两国在全球和国际事务中合作面的扩大,中美关系已形成新的格局,其特点就是共同利益增加、合作型互动上升。第二,由于两国诸多
抢在最后期限之前借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抓紧瓜分南海岛礁与海域、极力引进外国公司参与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为争夺南海海域主权而加强沿岸的舰艇部署、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外大国也在介入……南海问题近期以来渐趋激化。  我国积极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十多年来的实际状况是,争议没有搁置,开发没有共同。资源都被别人开发了,中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南海,自去年以来一直多事。周边各争议国趁着向联合国大
本刊记者:回顾2007年,我们发现,中国的周边外交收获不小您能否对这一年的周边外交工作做一概括?  胡正跃:2007年,中国的周边外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我们本着中央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着力推动区域合作,积极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本刊记者:高层往来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请
想要再有所作为就必须“内部团结”,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节点。    民进党自去年底连选连胜后,整体气势高涨,岛内甚至有人估计,民进党不但会在接下来的五都选举中获胜,而且很可能一鼓作气赢得2012年“总统”选举。但民进党不可能永远指望国民党出错,加之近期难有能够“明显感动选民”、吸引中间票的举措,因此,要想在今后有所作为,关键得靠内部团结。然而,“团结”问题正成为民进党目前最大的隐痛。    蔡英文党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2005年曾指出,欧元要想克服美元的在任优势和网络优势而与美元“平起平坐”,则需美国犯一系列严重的政策错误或者遭受国际收支平衡危机。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曾一度让欧洲以为等来了美国出错的机会,但未料等来的却是希腊债务危机。一时间看空欧元的情绪弥漫市场,“欧元崩溃”、“放弃欧盟梦,回归国家主权”的呼声再次响起。  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经济诸多问题,对欧
豆角乾坤    翟 崑[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没想到,以对极端政权的卓绝描述和犀利批判闻名于世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1950年)还曾写过一本名为《缅甸岁月》(Burmese Days)的小说!  奥威尔为什么对殖民地时期的缅甸感兴趣?  译者李雷说:“作为殖民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
“每一句话都要实实在在”    今年已89岁高龄的汪熙先生,是资深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国研究专家。目前,老人正在致力于《美国海军与中美关系》的写作。  这位德高望重的复旦大学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登工商管理学院。曾任上海工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美国通用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公司副总裁等。与此同时,兼治古今中西,上下求索,孜孜不倦,成就斐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求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二十四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记得“文革”期间人人引用的一句名言: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文革”对我们国家的巨大破坏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命的是“文革”遗风仍在。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北京是个大工地》,在讴歌了这个城市的建设速度的同时问道:为什么我们总在施工?难道我们一生都要生活在工地上吗?  用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的话讲,这个国家太不重视存量了!    如
由著名美国史专家黄安年教授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是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雅俗共賞的好书。   本书所涉主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是跨太平洋联系的中国-美洲关系的重要篇章,这无论是在中美、中加人民的友谊史上还是在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尽管海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了一批相关的论著,但借助如此丰富的历史图片、通过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字,再现一个多世纪前可歌可泣
袭船事件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中国的立场颇具代表性。    自以色列海军拦截并攻击一支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国际船队后,巴勒斯坦加沙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众矢之的的以色列虽表示要放宽人道物资进入加沙的限制,但仍坚持对加沙的封锁政策。最近,又有一些国家的船只跃跃欲试,声称要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大有挑战以方的意味。  加沙附近海域的风波既与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状况直接相关,更是巴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