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10月7日柳亚子首次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后,立刻在其和词与跋语中赞之曰:“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展读之馀,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馀子乎?”在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毛泽东也颇为钟情这首词。他书写这首词的手迹,迄今所见有10幅之多,可见对该词的珍爱程度。
《沁园春·雪》 在海内外拥有难以计数的欣赏者和研究者。特别是自1995年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以来,对《沁园春·雪》 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每次会议几乎均有与之相关的高水准研究论文。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所及,对于《沁园春·雪》,毛泽东是怎样妙用颜色填于其词中的,似为研究者所疏忽。
世上万物无不携带色彩,色彩与人类的情感及生活息息相关。而颜色词的修辞作用不可限量,在文论和诗词中当用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时,它不仅可以形象地描绘客观的景和物,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喻意作用,能赋予抽象的事物和人物以种种性格特征,使诗文在表意上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
毛泽东是妙用颜色词的顶尖高手,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红霞万朵百重衣” “雪压冬云白絮飞”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金句,无不为世人所耳熟能详,给人以“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那种美的享受。
姹紫嫣红的色彩,有如条条彩虹,编织着灿烂美丽的世界。色彩本身就存在着审美的要素。只要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毛泽东在上述诗词中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白、黑”等可谓丰富,其着色甚是分明。而《沁园春·雪》 中,反复用了一种“白”的颜色却又不见一个“白”字,据笔者有限的目力所及,这样用颜色词,别具特色。
神妙着色的艺术手法
白色,是纯洁与吉庆的象征。《沁园春·雪》 的上片,虽不曾出现过一个“白”字,但毛泽东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用白色叙写秦晋高原在雪天的特有风光,有句句不着一个“白”字,却又句句皆见“白”的艺术手法之妙。且看:
一是“千里冰封”一语。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在人们的视觉中,通常被视为白色的代表。在这里,实际上是借助“冰”,用冰清玉洁的冰的白色描绘秦晋高原的冰雪世界。
二是“万里雪飘”一语。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 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这是毛泽东借用“雪”的白色表现秦晋高原下大雪时那种恢宏场景。
三是“惟余莽莽”一语。其意为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展现了秦晋高原在雪天的独有场面。
四是“顿失滔滔”一语。意为滚滚浪涛的黄河因结冰而封冻,这里同样是借助冰的白色叙写黄河冰冻的状况。
五是“山舞银蛇”一语。银为有白色光泽、质软、延展性强的金属。整个句意是:披着白雪的群山,因其绵延起伏,犹如银色之蛇在舞动。这里亦是借助冰的白色对下雪时与下雪后对山景抒以动态的描绘。
六是“原驰蜡象”一语。蜡,通常为白色,常用语多叫“蜡白”。语意为白雪覆盖着的秦晋高原那起起伏伏丘陵,恰似白蜡一般的象群在奔驰。以此描绘秦晋高原的小山在原野上构成的动态雪景。
七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一语。读罢此句,不禁令人想起王勃所作《滕王阁序》 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为远而视之:落霞与孤鹜同现彩色,秋水与长天同为一色了。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是大雪中的群山在竞舞,目视远处,白色的群山“深入天际”,欲与天公竞争高下,共长天一色皆白色也!想象出奇、描绘妙绝。
八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语。素,即指白色。讲的是在北方平坦开阔地积雪较厚时,在那红色的阳光照耀下,能看到皑皑白雪上面覆盖着一层稍稍偏紫的红色绒光。那红艳艳的太阳,与白茫茫的雪地交相辉映,有如那一群又一群的艳丽仙女,她们娇艳地舞动着身姿,有似在迎接着东渡黄河的抗日英雄。这里以“红装”衬托“素裹”,其重点仍然是写白色。
综上可见:整个上片写的都是白色的雪、白色的冰、白色的山、白色的原野、白色的神韵、白色的气质……总之,北国是一幅漫天皆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图,强化了读者的白色视觉形象,却不见一个“白”字。这只有诗词大家的大手笔才能为之,为古今诗词所仅见。
神妙着色的艺术魅力
《沁园春·雪》 的上片,虽不用一个“白”字,却能以多种方式让白色入词,用以叙写白雪皑皑的秦晋高原独特风光,有句句不用一个“白”字却又句句皆着白色以独显其神奇的艺术魅力之妙。且看:
“千里冰封”形象生动地构建了北国冰雪所封冻而形成的冰天雪地。借助那地域之广、空间之大、威力之强,陡然增添了词的非凡气势与异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了北国大雪弥漫的“雪飘”美景,借助万里一词,构建了北國雪天大雪纷纷而下的动态美景,给人以无穷的艺术想象之妙。二语的组合,实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将祖国秦晋高原在大雪天那种浩淼无际的壮阔魅力,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读罢此语,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发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赞叹。这“广宇”,就是被日军侵占的祖国大好山河;这“惊雷”,就是抗日部队和全国老百姓对日本帝国强盗发出的怒吼!此种艺术魅力,实有唤起中华民族优秀子孙誓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而勇于捐躯的巨大感召力!
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既是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景色与气势的扩写,更显北国风光的绮丽与雄阔,亦给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们以雄视宇内的气度和藐视日军的无穷力量。这是借对白雪的感慨抒发壮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将上面目视原野大河的静态,借助想象的驰聘转而化为动态:山,由近而远,恰似银蛇在原野上舞动前行,又像那一群白象在奔驰。遥望天际,啊!它们竟然是要和老天爷比个高下! 毛泽东笔下的“银蛇”和“蜡象”,它们的舞动与奔驰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何等的神采飞扬,何等的生机勃发,注入读者心田的是一种与天公争雄的豪迈伟力。这正是大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毛泽东诗词伟力强,亿万读者尽折腰。”臧克家的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艺术魅力之无穷与精髓之所在。
最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是对整个上片倾注深情的总括:这是以“红”映“白”式的总括,是对秦晋高原、对北国、对整个祖国大地艳丽动人美如画的总括,是对整个上片描绘雪原气势、美姿的进一步升华,是强化秦晋高原色彩美的重要展现手段。
由上观之可见:上片虽未见一个“白”字,但毛泽东却将漫天皆白的秦晋高原写得活泼、生动、形象,构建了一幅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极具艺术魅力的江山多娇图画!
神妙着色的艺术效果
颜色词是极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沁园春·雪》 中,之所以整首词中不见一个“白”字,却处处可见那种独特白色美景的神妙着色的艺术效果,正是借助词中之物所隐示的白色的种种象征意义所致。
色彩有时会让人产生冷暖、轻重、软硬、明暗和强弱等不同的感受,它甚至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明快或忧郁、兴奋或恬静等诸种效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沁园春·雪》 中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色彩,理所当然地会联想而生发出毛泽东是在借雪写祖国江山之美、借江山之美写历史人物和当代无产阶级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
如果说《沁园春·雪》 只是上片中写了“雪”,下片与“雪”无关,那是一种误解,而如果说其下片是“帝王思想”的表现,那更是一种诬蔑、诋毁与攻击。
上片,在以鲜明的白色编织成祖国江山一幅绚丽图画的同时,系统完整地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挚爱以及他那种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在以“江山如此多娇”一句调动着读者的丰富感情的过程中,便用其饱蘸浓墨之笔一一点评典型历史人物的文治武功、是非功过,营造了下片的独特创作意境。
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有代表意义的“人”,实在是难以计数。于是,毛泽东只选取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那些有过气吞山河的历史功绩、有过震撼人心的传奇故事、最富代表性与最具有评价意义的人以评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说上片有为下片“蓄势”之妙,这种评说,实有落笔生花之妙。不仅生动形象地评价了这5位众所周知的帝王的功过,更是有为结尾句“蓄势”之妙。最终以令人为之振奋之笔,挥洒浩叹之情,深化词的主旨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个下片之妙,妙在对上片之情之景,有效地妙用转笔接续,将一个特大题材所呈现的大气象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字字千钧,笔调高昂地一言以蔽之曰:上下五千年的风流人物们,一一为白驹过隙的时光淘洗而去,而今的风流人物,正是我们要改天换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奋斗不息的无产阶级。
通过整个上片的“蓄势”和下片的再次评说式“蓄势”,给这一结尾赋予了无与伦比、恢宏壮美、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和崭新的时代精神,开拓了古今咏雪词难以企及的全新的宏阔境界。只有毛泽东这样的神来之笔,只有他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所具有这样独特的世界观、时空观、历史观,才有这样的全面展现。
这首词的创作主旨是什么?这个风流人物是谁?或指什么人?这个问题只有作者才有发言权。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休息时,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到这首词,他说,这首词是反封建的。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上对这首词的标题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毛泽东酷爱祖国山河,笔走千年评历史,荡古开今出新境。他对《沁园春·雪》 一词的解说,是最权威的主题言说,是任何人也无法撼动、无法诋毁的创作主旨,是毛泽东的智慧、远见、气质、胸怀与人格魅力的形象展现。
弹指兴亡千百载。这千年词史,鼎盛于宋,中兴于清。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一词,可以说是始见有词中扫空千古、眸睨六合的“压卷之作”,这是词史中的一阕千古绝唱。
(责编 王燕萍)
《沁园春·雪》 在海内外拥有难以计数的欣赏者和研究者。特别是自1995年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以来,对《沁园春·雪》 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每次会议几乎均有与之相关的高水准研究论文。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所及,对于《沁园春·雪》,毛泽东是怎样妙用颜色填于其词中的,似为研究者所疏忽。
世上万物无不携带色彩,色彩与人类的情感及生活息息相关。而颜色词的修辞作用不可限量,在文论和诗词中当用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时,它不仅可以形象地描绘客观的景和物,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喻意作用,能赋予抽象的事物和人物以种种性格特征,使诗文在表意上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
毛泽东是妙用颜色词的顶尖高手,那“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红霞万朵百重衣” “雪压冬云白絮飞”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金句,无不为世人所耳熟能详,给人以“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那种美的享受。
姹紫嫣红的色彩,有如条条彩虹,编织着灿烂美丽的世界。色彩本身就存在着审美的要素。只要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毛泽东在上述诗词中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白、黑”等可谓丰富,其着色甚是分明。而《沁园春·雪》 中,反复用了一种“白”的颜色却又不见一个“白”字,据笔者有限的目力所及,这样用颜色词,别具特色。
神妙着色的艺术手法
白色,是纯洁与吉庆的象征。《沁园春·雪》 的上片,虽不曾出现过一个“白”字,但毛泽东却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用白色叙写秦晋高原在雪天的特有风光,有句句不着一个“白”字,却又句句皆见“白”的艺术手法之妙。且看:
一是“千里冰封”一语。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在人们的视觉中,通常被视为白色的代表。在这里,实际上是借助“冰”,用冰清玉洁的冰的白色描绘秦晋高原的冰雪世界。
二是“万里雪飘”一语。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 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这是毛泽东借用“雪”的白色表现秦晋高原下大雪时那种恢宏场景。
三是“惟余莽莽”一语。其意为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展现了秦晋高原在雪天的独有场面。
四是“顿失滔滔”一语。意为滚滚浪涛的黄河因结冰而封冻,这里同样是借助冰的白色叙写黄河冰冻的状况。
五是“山舞银蛇”一语。银为有白色光泽、质软、延展性强的金属。整个句意是:披着白雪的群山,因其绵延起伏,犹如银色之蛇在舞动。这里亦是借助冰的白色对下雪时与下雪后对山景抒以动态的描绘。
六是“原驰蜡象”一语。蜡,通常为白色,常用语多叫“蜡白”。语意为白雪覆盖着的秦晋高原那起起伏伏丘陵,恰似白蜡一般的象群在奔驰。以此描绘秦晋高原的小山在原野上构成的动态雪景。
七是“欲与天公试比高”一语。读罢此句,不禁令人想起王勃所作《滕王阁序》 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为远而视之:落霞与孤鹜同现彩色,秋水与长天同为一色了。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是大雪中的群山在竞舞,目视远处,白色的群山“深入天际”,欲与天公竞争高下,共长天一色皆白色也!想象出奇、描绘妙绝。
八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语。素,即指白色。讲的是在北方平坦开阔地积雪较厚时,在那红色的阳光照耀下,能看到皑皑白雪上面覆盖着一层稍稍偏紫的红色绒光。那红艳艳的太阳,与白茫茫的雪地交相辉映,有如那一群又一群的艳丽仙女,她们娇艳地舞动着身姿,有似在迎接着东渡黄河的抗日英雄。这里以“红装”衬托“素裹”,其重点仍然是写白色。
综上可见:整个上片写的都是白色的雪、白色的冰、白色的山、白色的原野、白色的神韵、白色的气质……总之,北国是一幅漫天皆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图,强化了读者的白色视觉形象,却不见一个“白”字。这只有诗词大家的大手笔才能为之,为古今诗词所仅见。
神妙着色的艺术魅力
《沁园春·雪》 的上片,虽不用一个“白”字,却能以多种方式让白色入词,用以叙写白雪皑皑的秦晋高原独特风光,有句句不用一个“白”字却又句句皆着白色以独显其神奇的艺术魅力之妙。且看:
“千里冰封”形象生动地构建了北国冰雪所封冻而形成的冰天雪地。借助那地域之广、空间之大、威力之强,陡然增添了词的非凡气势与异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了北国大雪弥漫的“雪飘”美景,借助万里一词,构建了北國雪天大雪纷纷而下的动态美景,给人以无穷的艺术想象之妙。二语的组合,实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将祖国秦晋高原在大雪天那种浩淼无际的壮阔魅力,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读罢此语,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发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赞叹。这“广宇”,就是被日军侵占的祖国大好山河;这“惊雷”,就是抗日部队和全国老百姓对日本帝国强盗发出的怒吼!此种艺术魅力,实有唤起中华民族优秀子孙誓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而勇于捐躯的巨大感召力!
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既是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景色与气势的扩写,更显北国风光的绮丽与雄阔,亦给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们以雄视宇内的气度和藐视日军的无穷力量。这是借对白雪的感慨抒发壮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将上面目视原野大河的静态,借助想象的驰聘转而化为动态:山,由近而远,恰似银蛇在原野上舞动前行,又像那一群白象在奔驰。遥望天际,啊!它们竟然是要和老天爷比个高下! 毛泽东笔下的“银蛇”和“蜡象”,它们的舞动与奔驰是“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何等的神采飞扬,何等的生机勃发,注入读者心田的是一种与天公争雄的豪迈伟力。这正是大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毛泽东诗词伟力强,亿万读者尽折腰。”臧克家的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艺术魅力之无穷与精髓之所在。
最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是对整个上片倾注深情的总括:这是以“红”映“白”式的总括,是对秦晋高原、对北国、对整个祖国大地艳丽动人美如画的总括,是对整个上片描绘雪原气势、美姿的进一步升华,是强化秦晋高原色彩美的重要展现手段。
由上观之可见:上片虽未见一个“白”字,但毛泽东却将漫天皆白的秦晋高原写得活泼、生动、形象,构建了一幅气势磅礴、格调高雅、极具艺术魅力的江山多娇图画!
神妙着色的艺术效果
颜色词是极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沁园春·雪》 中,之所以整首词中不见一个“白”字,却处处可见那种独特白色美景的神妙着色的艺术效果,正是借助词中之物所隐示的白色的种种象征意义所致。
色彩有时会让人产生冷暖、轻重、软硬、明暗和强弱等不同的感受,它甚至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明快或忧郁、兴奋或恬静等诸种效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沁园春·雪》 中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色彩,理所当然地会联想而生发出毛泽东是在借雪写祖国江山之美、借江山之美写历史人物和当代无产阶级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
如果说《沁园春·雪》 只是上片中写了“雪”,下片与“雪”无关,那是一种误解,而如果说其下片是“帝王思想”的表现,那更是一种诬蔑、诋毁与攻击。
上片,在以鲜明的白色编织成祖国江山一幅绚丽图画的同时,系统完整地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挚爱以及他那种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在以“江山如此多娇”一句调动着读者的丰富感情的过程中,便用其饱蘸浓墨之笔一一点评典型历史人物的文治武功、是非功过,营造了下片的独特创作意境。
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有代表意义的“人”,实在是难以计数。于是,毛泽东只选取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那些有过气吞山河的历史功绩、有过震撼人心的传奇故事、最富代表性与最具有评价意义的人以评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说上片有为下片“蓄势”之妙,这种评说,实有落笔生花之妙。不仅生动形象地评价了这5位众所周知的帝王的功过,更是有为结尾句“蓄势”之妙。最终以令人为之振奋之笔,挥洒浩叹之情,深化词的主旨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个下片之妙,妙在对上片之情之景,有效地妙用转笔接续,将一个特大题材所呈现的大气象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字字千钧,笔调高昂地一言以蔽之曰:上下五千年的风流人物们,一一为白驹过隙的时光淘洗而去,而今的风流人物,正是我们要改天换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奋斗不息的无产阶级。
通过整个上片的“蓄势”和下片的再次评说式“蓄势”,给这一结尾赋予了无与伦比、恢宏壮美、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和崭新的时代精神,开拓了古今咏雪词难以企及的全新的宏阔境界。只有毛泽东这样的神来之笔,只有他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所具有这样独特的世界观、时空观、历史观,才有这样的全面展现。
这首词的创作主旨是什么?这个风流人物是谁?或指什么人?这个问题只有作者才有发言权。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休息时,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到这首词,他说,这首词是反封建的。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上对这首词的标题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毛泽东酷爱祖国山河,笔走千年评历史,荡古开今出新境。他对《沁园春·雪》 一词的解说,是最权威的主题言说,是任何人也无法撼动、无法诋毁的创作主旨,是毛泽东的智慧、远见、气质、胸怀与人格魅力的形象展现。
弹指兴亡千百载。这千年词史,鼎盛于宋,中兴于清。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一词,可以说是始见有词中扫空千古、眸睨六合的“压卷之作”,这是词史中的一阕千古绝唱。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