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新生面对作文,往往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字数不够、段落不明、结构混乱……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初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侧重于仿写,仿写的素材则是我们的课文,关键在于怎样指导学生进行“仿”的训练。
一、敢问路在何方
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有众多的地方需要他们尽早去适应。写作教学中,往往老师一布置作文,众生便一片哗然,只能胡乱编写故事,背些范文套上去,最终要求写500字的作文,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只写了300字左右。对此语文老师都很无奈,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我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能让他们泄气,告诉他们写作不难,用心可以写好,写作有法可依,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有了兴趣,何愁写不出作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初一学生的作文现状,我认为,首先得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应解决学生“如何写”的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有了兴趣,有了激情,可谓成功了一半,但要写好,写出新意,还得学习一定的写作方法或者摸索出一条写作的路子,只有这样写作才能上台阶,有境界。
1.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初一学生,面对作文,总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或者写不出什么。记得曾经布置一篇作文《童年趣事》,辛辛苦苦批改发现,有众多学生写抓泥鳅、抓鱼、爬山、捉迷藏等,更有甚者写成童年傻事,令我哭笑不得。尔后,我静下来思考,探其原因,归结于学生素材少,生活阅历浅,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一是课前演讲,每天课前坚持让两个同学上臺演讲,内容为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是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附上一定的鼓励性话语,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写作。三是每周写三篇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老师事先规范明确的要求与格式。四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课本中的素材。如教《童趣》,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小时候那些可笑、幼稚的故事搜索出来写在积累本上,结果学生的童年故事还真是丰富多彩,非常有趣,如炮轰牛屎,孵小鸡,过家家等。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引导学生写小时候的冒险经历,男生的经历更为丰富:爬树、森林探险、跳水等。教《羚羊木雕》,我让学生回顾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闹过的矛盾和误会……课文是学生天天打交道的,像一座大矿藏,资源丰富,我们应好好地挖掘。
2.模仿起航,激情扬帆。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人、事、物),但其作文给人的感觉还是较为空洞,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即缺乏思考、感受与体验。如能把积累的东西加以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写。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仿写是写作的一条捷径,最起码给初一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记得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方位去写景,同时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看花—忆花—悟花,让学生也这样借物喻人地写景散文。我充分利用校园的三角梅,采摘并带到教室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再如,我在上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时,让学生写身边的第一次,学习作者的省略得当、夹叙夹议等写作方法。教师要善于探究开发身边及教材这一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仿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仿写训练要有侧重点,是全仿还是点仿,每节课要有重点。第二,仿写的范文要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如教材中的《春》、《羚羊木雕》等。第三,仿写训练应由易到难,千万不可违背这一原则。第四,仿写内容更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只有有趣才能促使激发学习写作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总之,对于初一学生的写作训练,重在方法指导。首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境界。其次,在指导过程中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建议学生多写读书笔记,积累素材。最后,想办法让学生真正领悟仿写的真谛,在模仿中再创造,有创新。相信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教师头顶上的乌云也将消散。
一、敢问路在何方
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有众多的地方需要他们尽早去适应。写作教学中,往往老师一布置作文,众生便一片哗然,只能胡乱编写故事,背些范文套上去,最终要求写500字的作文,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只写了300字左右。对此语文老师都很无奈,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我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能让他们泄气,告诉他们写作不难,用心可以写好,写作有法可依,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有了兴趣,何愁写不出作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初一学生的作文现状,我认为,首先得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应解决学生“如何写”的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有了兴趣,有了激情,可谓成功了一半,但要写好,写出新意,还得学习一定的写作方法或者摸索出一条写作的路子,只有这样写作才能上台阶,有境界。
1.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初一学生,面对作文,总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或者写不出什么。记得曾经布置一篇作文《童年趣事》,辛辛苦苦批改发现,有众多学生写抓泥鳅、抓鱼、爬山、捉迷藏等,更有甚者写成童年傻事,令我哭笑不得。尔后,我静下来思考,探其原因,归结于学生素材少,生活阅历浅,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一是课前演讲,每天课前坚持让两个同学上臺演讲,内容为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是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附上一定的鼓励性话语,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写作。三是每周写三篇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老师事先规范明确的要求与格式。四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课本中的素材。如教《童趣》,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小时候那些可笑、幼稚的故事搜索出来写在积累本上,结果学生的童年故事还真是丰富多彩,非常有趣,如炮轰牛屎,孵小鸡,过家家等。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引导学生写小时候的冒险经历,男生的经历更为丰富:爬树、森林探险、跳水等。教《羚羊木雕》,我让学生回顾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闹过的矛盾和误会……课文是学生天天打交道的,像一座大矿藏,资源丰富,我们应好好地挖掘。
2.模仿起航,激情扬帆。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人、事、物),但其作文给人的感觉还是较为空洞,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即缺乏思考、感受与体验。如能把积累的东西加以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写。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仿写是写作的一条捷径,最起码给初一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记得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方位去写景,同时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看花—忆花—悟花,让学生也这样借物喻人地写景散文。我充分利用校园的三角梅,采摘并带到教室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再如,我在上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时,让学生写身边的第一次,学习作者的省略得当、夹叙夹议等写作方法。教师要善于探究开发身边及教材这一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仿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仿写训练要有侧重点,是全仿还是点仿,每节课要有重点。第二,仿写的范文要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如教材中的《春》、《羚羊木雕》等。第三,仿写训练应由易到难,千万不可违背这一原则。第四,仿写内容更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只有有趣才能促使激发学习写作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总之,对于初一学生的写作训练,重在方法指导。首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境界。其次,在指导过程中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建议学生多写读书笔记,积累素材。最后,想办法让学生真正领悟仿写的真谛,在模仿中再创造,有创新。相信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教师头顶上的乌云也将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