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表演艺术家同样由于演奏、演唱或指挥的长期艺术实践,在表演方法与审美追求所刻意表现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流派别由于个体或群体在艺术实践中表现了相似或近似的艺术特色时,形成具有共同属性的派别。本文对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 表演 艺术 风格 流派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58-01
风格,我们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去理解的话,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与特色。它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特征,主观方面是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审美追求,客观方面是时代、民族以及艺术体裁对创作的规定性。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族或艺术家本人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同时风格还由于民族、地域、时代以及作品题材与体裁等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表现。
1.作品风格与表演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的形成与被表演的音乐作品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造的表现要以作品的风格作为表现基础,因此离不开作品本身风格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表演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追求的差异,也就在艺术处理上出现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方法。因此,同样一部作品,由于表演者艺术风格的不同,也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演出效果。既忠实于原作品的风格特色,也同样可以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效果来。
2.题材风格与体裁风格
音乐表演的题材是一定作品内容的具体体现。题材本身的多样性,在内容表现上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如“颂歌”一类的题材,由于抒情方式与情感表达范畴的要求,这类作品往往具有崇高、宏伟、壮丽、深情的风格特色,旋律舒展、节奏昂扬、音域宽广、气势高亢等是这类音乐的风格。由于表演中体裁风格的差异变化,也就出现了表演风格的变化。比如表演载体的不同,同一部音乐作品用器乐或声乐去表现,风格也就随之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体裁,如同一首声乐作品,用独唱或重唱或合唱去表演,演出的风格也各有差异;同一首声乐作品,在唱法上运用美声或民族或通俗去表演,演唱风格也截然迥异。
3.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民族生活地域、习俗、政治、经济基础、审美心理定势,和艺术实践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我们经常所谈及的“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是说明民族风格的本身独特性,在不同的民族音乐载体的形态上所产生的个性足以在音乐的世界舞台竞放异彩,如果抹去了民族性,就失去了世界性,从而也就丧失了类比中的民族地位。
音乐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大都是因为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本身,决定和影响表演的风格。比如在律制、调式、音阶、节奏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因此在演奏、演唱中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风格。同时,在器乐演奏方面,由于乐器本身的乐种和质地的独特性,也使表演生独具一格的效果。此外,与民族风格有着紧密联系和影响的当属地域风格。音乐表演的地域风格,主要是指不同地域的民族居住群体由于地域的特殊差异,使其产生了相应的审美偏爱与心理定势,从而具有民族地域性的变化。
4.历史风格与时代风格
音乐是现实生活的音响律动反映,因此,它必然从作品中反映出历史与时代的风格。历史的风格是一定历史时期对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它离不开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特定背景。鉴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特征的转换,音乐表演艺术从民间到城市,从业余到专业,从古典到现代,或从所谓严肃到流行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烙印。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史表明历史与时代风格的形成,既有传承的历史脉络,更有朝代变迁的更新创造,在不断的历史与时代的循环中,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5.个人风格与流派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形成,任何时候都首先从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创造开始的。风格的形成总是通过演奏和演唱来实现的,并更多地体现在表演过程当中的细致处理。如中国民族器乐与声乐的表演都十分重视“创腔”、“润腔”的技巧发挥。在忠实原曲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装饰音来丰富演奏演唱的韵律感或音乐性,把曲调的抒情音色处理得自然妥帖,起伏跌宕,婉转动听。使听者沉醉在声情隽永、美不胜听的意境之中。由于演奏演唱的反复实践,也就逐渐形成了富有独特艺术处理的各自风格体现,并在师承传授的表演教学或交流中,不断衍化出一批相似或近似的群体,这个群体在表演思想、审美欣赏和艺术处理上具有类似的共性,这时也就出现了表演“流派”。当个人风格经过流派风格的广为传播,也就自然扩大了表演的审美定势,从而培养了鉴赏者的审美兴趣,也就有了一定流派爱好的从众欣赏层。
个人风格与流派风格,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不同表演内容的变化而产生推陈出新的变革。个人风格是表演家的个性写真,而流派风格则是群体共性的集中反映,在相互作用与推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异彩纷呈的瑰丽风格是人类发展音乐表演艺术的永恒动力。
6.中西音乐表演风格的对比
首先,中西音乐表演风格的形成和差异与音乐的审美思想传统有密切关系。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传统及其美学渊源,我们且不去深入认识音乐表演要成为“礼乐”,要以“平和恬淡”为美,或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也不去理会儒、道、墨、法与诸杂家对音乐表现美的众家学说,只从古典美学中某些范畴的艺术与美的辩证观来看,诸如声与情、虚与实、形与神、气与韵、意与境、真与假、美与善等等,这些相对概念的审美法则都渗透在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之中,这里不仅体现它的艺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或伦理观,更体现了表演艺术的辩证观。
西方音乐表演艺术同样由于它的地域、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文化传统观念的传承,它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特殊地位或某些优势,西方更注重音乐本体的实证思辨的认识与研究,善于结合科学领域中的某些成果去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实际问题,由古至今,出現了扬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局面。在它的曲作的多样性,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的科学性,包括近现代电子音乐的先进性,都为西方的音乐表演艺术开启了独具一格的风格魅力。
总之,中西音乐表演风格比较学是一个系统学术工程,不是点滴的议论可以解决的。
[关键词]音乐 表演 艺术 风格 流派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58-01
风格,我们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去理解的话,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与特色。它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特征,主观方面是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审美追求,客观方面是时代、民族以及艺术体裁对创作的规定性。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族或艺术家本人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同时风格还由于民族、地域、时代以及作品题材与体裁等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表现。
1.作品风格与表演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的形成与被表演的音乐作品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造的表现要以作品的风格作为表现基础,因此离不开作品本身风格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表演者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追求的差异,也就在艺术处理上出现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方法。因此,同样一部作品,由于表演者艺术风格的不同,也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演出效果。既忠实于原作品的风格特色,也同样可以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效果来。
2.题材风格与体裁风格
音乐表演的题材是一定作品内容的具体体现。题材本身的多样性,在内容表现上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如“颂歌”一类的题材,由于抒情方式与情感表达范畴的要求,这类作品往往具有崇高、宏伟、壮丽、深情的风格特色,旋律舒展、节奏昂扬、音域宽广、气势高亢等是这类音乐的风格。由于表演中体裁风格的差异变化,也就出现了表演风格的变化。比如表演载体的不同,同一部音乐作品用器乐或声乐去表现,风格也就随之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体裁,如同一首声乐作品,用独唱或重唱或合唱去表演,演出的风格也各有差异;同一首声乐作品,在唱法上运用美声或民族或通俗去表演,演唱风格也截然迥异。
3.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民族生活地域、习俗、政治、经济基础、审美心理定势,和艺术实践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我们经常所谈及的“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是说明民族风格的本身独特性,在不同的民族音乐载体的形态上所产生的个性足以在音乐的世界舞台竞放异彩,如果抹去了民族性,就失去了世界性,从而也就丧失了类比中的民族地位。
音乐表演艺术的民族风格,大都是因为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本身,决定和影响表演的风格。比如在律制、调式、音阶、节奏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因此在演奏、演唱中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风格。同时,在器乐演奏方面,由于乐器本身的乐种和质地的独特性,也使表演生独具一格的效果。此外,与民族风格有着紧密联系和影响的当属地域风格。音乐表演的地域风格,主要是指不同地域的民族居住群体由于地域的特殊差异,使其产生了相应的审美偏爱与心理定势,从而具有民族地域性的变化。
4.历史风格与时代风格
音乐是现实生活的音响律动反映,因此,它必然从作品中反映出历史与时代的风格。历史的风格是一定历史时期对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它离不开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特定背景。鉴于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特征的转换,音乐表演艺术从民间到城市,从业余到专业,从古典到现代,或从所谓严肃到流行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烙印。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史表明历史与时代风格的形成,既有传承的历史脉络,更有朝代变迁的更新创造,在不断的历史与时代的循环中,推动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5.个人风格与流派风格
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形成,任何时候都首先从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创造开始的。风格的形成总是通过演奏和演唱来实现的,并更多地体现在表演过程当中的细致处理。如中国民族器乐与声乐的表演都十分重视“创腔”、“润腔”的技巧发挥。在忠实原曲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装饰音来丰富演奏演唱的韵律感或音乐性,把曲调的抒情音色处理得自然妥帖,起伏跌宕,婉转动听。使听者沉醉在声情隽永、美不胜听的意境之中。由于演奏演唱的反复实践,也就逐渐形成了富有独特艺术处理的各自风格体现,并在师承传授的表演教学或交流中,不断衍化出一批相似或近似的群体,这个群体在表演思想、审美欣赏和艺术处理上具有类似的共性,这时也就出现了表演“流派”。当个人风格经过流派风格的广为传播,也就自然扩大了表演的审美定势,从而培养了鉴赏者的审美兴趣,也就有了一定流派爱好的从众欣赏层。
个人风格与流派风格,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不同表演内容的变化而产生推陈出新的变革。个人风格是表演家的个性写真,而流派风格则是群体共性的集中反映,在相互作用与推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异彩纷呈的瑰丽风格是人类发展音乐表演艺术的永恒动力。
6.中西音乐表演风格的对比
首先,中西音乐表演风格的形成和差异与音乐的审美思想传统有密切关系。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传统及其美学渊源,我们且不去深入认识音乐表演要成为“礼乐”,要以“平和恬淡”为美,或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也不去理会儒、道、墨、法与诸杂家对音乐表现美的众家学说,只从古典美学中某些范畴的艺术与美的辩证观来看,诸如声与情、虚与实、形与神、气与韵、意与境、真与假、美与善等等,这些相对概念的审美法则都渗透在民族音乐表演艺术之中,这里不仅体现它的艺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或伦理观,更体现了表演艺术的辩证观。
西方音乐表演艺术同样由于它的地域、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文化传统观念的传承,它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特殊地位或某些优势,西方更注重音乐本体的实证思辨的认识与研究,善于结合科学领域中的某些成果去解决音乐表演中的实际问题,由古至今,出現了扬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的局面。在它的曲作的多样性,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的科学性,包括近现代电子音乐的先进性,都为西方的音乐表演艺术开启了独具一格的风格魅力。
总之,中西音乐表演风格比较学是一个系统学术工程,不是点滴的议论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