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意味着学生要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乐意积极主动地在脑子里建构新的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关键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根据多年来教小学数学的经验,我认为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数学课变得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的体会是: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活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在教乘法分配律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以往培训得到的经验,我从学生的“乐学入手,给数学知识点赋予形象的比喻,让数学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时把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生活化:a和b是主人,c是客人,客人c来了,主人a和b要分别与c握手,这样才算有礼貌,也可以这样说,a是新郎,b是新娘,他们在婚礼上要分别与来宾c碰杯,这样讲,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先不认真听的同学都提起了兴趣,这样地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同样有趣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条公式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今后我将会一如既往地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觉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2制造悬念,激活情趣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趣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让学生做数学计算练习时,我是这样制造悬念的:首先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QQ密码吗?如果你把每道题都算得对,把算得的数排列起来,就能得到老师的QQ密码了,话音未落,同学们都提起了兴趣,跃跃欲试,恨不得一下子就能算出来,这样的悬念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富有情趣,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对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而言,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3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数学好玩”的理念,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好玩,那么孩子们的數学学习,将不再是令人厌烦的抽象、枯燥的运算和推理,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事情。
2009年,我在教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有牙膏盒、乒乓球、墨水盒,小玻珠、礼品盒等立体图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把学生的眼睛蒙上,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手上抓到的是什么图形,其他同学当裁判,同学们都觉得很好玩,抢着要试一试,整节课充满乐趣,同学们都不想下课了,这样的游戏教学,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其它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每当看到同学们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是多少教师梦寐以求的啊!
4开放课堂,充满激情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必须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这样说,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引导着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向学生提出智慧的挑战,又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分组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面积,因为是在室外,学生总是能积极参与,互相讨论结果。很多学生很快就能求出操场的面积。此外,在教克和千克的认识时,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在上街时进超市看一看,或者在自己家里找一找哪些物品是以克和千克为单位的。而经过课前准备的学生都能准确的报出,一块香皂有120克,一小盒口香糖有45克。而当我向学生问起“一颗枣子约有几千克呢?”时,学生也能提出反驳,告诉教师,“一颗枣子很轻,说它有几千克不太合适,还是用‘克’比较好。”这充分证明,学生已经把握住“克”的感觉,感悟到了“克”的产生及作用,并且能辨析,何种时候用何种单位更合适。这样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享受数学带来的智慧和愉悦,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地成长于“数学有趣”快乐人生里。学生便会倾情投入,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进而唤起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适当添加“趣味”这副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数学课同样也可以上得津津有味、生动、有趣、形象而又耐人寻味,越发精彩。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活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在教乘法分配律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以往培训得到的经验,我从学生的“乐学入手,给数学知识点赋予形象的比喻,让数学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时把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生活化:a和b是主人,c是客人,客人c来了,主人a和b要分别与c握手,这样才算有礼貌,也可以这样说,a是新郎,b是新娘,他们在婚礼上要分别与来宾c碰杯,这样讲,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先不认真听的同学都提起了兴趣,这样地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同样有趣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条公式并灵活运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今后我将会一如既往地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觉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2制造悬念,激活情趣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趣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让学生做数学计算练习时,我是这样制造悬念的:首先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QQ密码吗?如果你把每道题都算得对,把算得的数排列起来,就能得到老师的QQ密码了,话音未落,同学们都提起了兴趣,跃跃欲试,恨不得一下子就能算出来,这样的悬念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富有情趣,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对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而言,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3游戏教学,体验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数学好玩”的理念,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好玩,那么孩子们的數学学习,将不再是令人厌烦的抽象、枯燥的运算和推理,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事情。
2009年,我在教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有牙膏盒、乒乓球、墨水盒,小玻珠、礼品盒等立体图形,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把学生的眼睛蒙上,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手上抓到的是什么图形,其他同学当裁判,同学们都觉得很好玩,抢着要试一试,整节课充满乐趣,同学们都不想下课了,这样的游戏教学,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经常设计其它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每当看到同学们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是多少教师梦寐以求的啊!
4开放课堂,充满激情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必须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这样说,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正引导着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向学生提出智慧的挑战,又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分组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面积,因为是在室外,学生总是能积极参与,互相讨论结果。很多学生很快就能求出操场的面积。此外,在教克和千克的认识时,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在上街时进超市看一看,或者在自己家里找一找哪些物品是以克和千克为单位的。而经过课前准备的学生都能准确的报出,一块香皂有120克,一小盒口香糖有45克。而当我向学生问起“一颗枣子约有几千克呢?”时,学生也能提出反驳,告诉教师,“一颗枣子很轻,说它有几千克不太合适,还是用‘克’比较好。”这充分证明,学生已经把握住“克”的感觉,感悟到了“克”的产生及作用,并且能辨析,何种时候用何种单位更合适。这样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享受数学带来的智慧和愉悦,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地成长于“数学有趣”快乐人生里。学生便会倾情投入,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进而唤起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适当添加“趣味”这副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数学课同样也可以上得津津有味、生动、有趣、形象而又耐人寻味,越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