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有效性来自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教学情景、教师情绪、课堂管理、非智力因素都是影响课堂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好这些因素,构建有效课堂,就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影响 有效课堂 因素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殊不知,有效教学的达成往往取决于有效课堂的构建,因为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最终是在课堂中完成的。
什么是“有效教学”?它是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教材、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在有效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语文方面听说读写的潜能,加大初中语文有效教学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实施有效教学,须从构建有效课堂抓起。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往往很多,怎样抓住和利用那些有利的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从而让有效教学能在课堂中得到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影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点。
一.教学目标因素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的主要功能是导向、调控、激励、评价。从这个描述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的几个特点:①它是课前预设的;②它是教学主体学生要达到的结果;③它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控制作用。因此教学是否有效,就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由于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和调控功能,所以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实现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情感构成。目标太高或不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课堂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只有目标适合学生,教学才有可能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符合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起点,讲究层级性、可操作性。
二.学生主体性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何一个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人的真正发展。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差异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课堂上,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得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学生的主体性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阵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适时参与学生的交流、谈论、体验,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实现心灵的对话。
三.教学情境因素
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艺术,它既严谨理性,又充满激情和极富审美情趣,是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中最真挚的情感交流艺术。新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重熏陶感染,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感受教材、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如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看来,教学情境也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让文本内容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多元解读文本,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成长。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通过语言、音像、实物、场景、游戏、表演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四.教师情绪因素
有效教学,从教师的角度讲,指的是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正如美国洛杉矶大学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所说,人的烦恼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既然教师的情绪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情绪也就成了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要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师必须时时保持阳光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虽然每个人都有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应该记住我们的职业角色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走进教室之前应该把喜怒哀乐暂时忘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控。因为我们教师的情绪始终在感染着学生。课堂上我们始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感到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他们也会保持轻松、活跃和旺盛的学习状态。
五.课堂管理因素
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若要规范学生的听课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就不能对不听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就不能采取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冷漠、放弃态度,否则就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教师授课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可以看出,课堂管理也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平时我们深入某些老师的课堂听课时,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不差,但就是常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不欢迎。深度了解后,才发现这些老师忽略了课堂管理,或者不会管理课堂。这些老师在没人听课时,课堂总是显得散乱。如何利用好这一因素呢?首先是教师要注意协调和调控好课堂教学环境,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老师、亲近老师,积极参与合作。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也让学生欣赏自己,把课堂人际关系上升到一个高度的审美意境。其次是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调控,如表情、动作、手势、声音、提问、设置游戏等,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六.学生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们的认识过程起着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对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动力和定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非智力因素。它是有效性的灵魂。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尊重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使之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但只要抓住了以上几个重要因素,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不再是难事。
(作者联通:405426重庆市开县河堰中学)
【关键词】影响 有效课堂 因素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殊不知,有效教学的达成往往取决于有效课堂的构建,因为教学这一双边活动最终是在课堂中完成的。
什么是“有效教学”?它是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教材、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在有效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语文方面听说读写的潜能,加大初中语文有效教学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实施有效教学,须从构建有效课堂抓起。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往往很多,怎样抓住和利用那些有利的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从而让有效教学能在课堂中得到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影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点。
一.教学目标因素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的主要功能是导向、调控、激励、评价。从这个描述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的几个特点:①它是课前预设的;②它是教学主体学生要达到的结果;③它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控制作用。因此教学是否有效,就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由于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有导向和调控功能,所以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实现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情感构成。目标太高或不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课堂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只有目标适合学生,教学才有可能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符合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起点,讲究层级性、可操作性。
二.学生主体性因素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何一个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人的真正发展。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差异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课堂上,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得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学生的主体性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阵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适时参与学生的交流、谈论、体验,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实现心灵的对话。
三.教学情境因素
课堂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艺术,它既严谨理性,又充满激情和极富审美情趣,是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中最真挚的情感交流艺术。新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重熏陶感染,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感受教材、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如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看来,教学情境也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让文本内容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多元解读文本,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成长。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通过语言、音像、实物、场景、游戏、表演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四.教师情绪因素
有效教学,从教师的角度讲,指的是教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正如美国洛杉矶大学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所说,人的烦恼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既然教师的情绪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情绪也就成了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要构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师必须时时保持阳光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虽然每个人都有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应该记住我们的职业角色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走进教室之前应该把喜怒哀乐暂时忘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控。因为我们教师的情绪始终在感染着学生。课堂上我们始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感到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他们也会保持轻松、活跃和旺盛的学习状态。
五.课堂管理因素
有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若要规范学生的听课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就不能对不听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就不能采取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冷漠、放弃态度,否则就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影响教师授课与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可以看出,课堂管理也是影响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平时我们深入某些老师的课堂听课时,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不差,但就是常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不欢迎。深度了解后,才发现这些老师忽略了课堂管理,或者不会管理课堂。这些老师在没人听课时,课堂总是显得散乱。如何利用好这一因素呢?首先是教师要注意协调和调控好课堂教学环境,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老师、亲近老师,积极参与合作。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也让学生欣赏自己,把课堂人际关系上升到一个高度的审美意境。其次是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调控,如表情、动作、手势、声音、提问、设置游戏等,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六.学生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们的认识过程起着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对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动力和定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非智力因素。它是有效性的灵魂。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尊重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使之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影响有效课堂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但只要抓住了以上几个重要因素,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不再是难事。
(作者联通:405426重庆市开县河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