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灭绝率带来甲虫的多样化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ing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专家、科罗拉多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科学副教授迪纳·史密斯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认为,造成现在甲虫种类多样化的原因,很可能是历史上较低的灭绝率,而不是新物种以较快的速度出现。
  史密斯说:“研究甲虫为什么呈现多样化的大量工作,都围绕着这个问题:是什么促进了物种的形成。通过研究这个群体的化石我们可以看到,物种的灭绝率至少和新物种形成同样重要。也许,我们更应该集中精力来研究为何甲虫会有如此低的灭绝率。”


  为了能够充分地探索鞘翅目这种昆虫的进化顺序,史密斯和她的合作者,伊利诺伊大学动物生物学副教授乔纳森·马考特,翻阅了自19世纪初至今记录甲虫化石的出版物。她们还使用了开放存取的数据库项目,包括EDNA昆虫化石数据库以及鞘翅目的化石目录数据库。她们构建了一个拥有5553种甲虫物种的数据库,而且这些甲虫取自221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考虑到物种数据参差不齐的特性,她们在甲虫家族层面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在活着的大多数甲虫都可以在化石中找到踪迹。
  这个研究探讨了甲虫早在二叠纪时期的起源,时间是2.84亿年前。通过比较同时期化石记录中保存的其他动物群体,例如蛤、珊瑚和脊椎动物,她们发现,甲虫是已被统计过的物种中家族灭绝率最低的一个。事实上,作为最大的甲虫子群,多食目家族中没有一个在进化历史上灭绝。研究人员认为,甲虫物种微乎其微的灭绝率,很可能是它们灵活的食谱导致的,特别是多食目,其食谱中包括藻类、植物和其他动物。
  史密斯说,有几件事情使得甲虫特别灵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甲虫的蜕变能力——很多昆虫都有的一个特征。“身体柔软的幼虫跟有外骨骼的、长翅膀的成虫有很大不同,意味着它们可以利用类型迥然不同的栖息地。”史密斯说。此外,围绕冰期和间冰期的研究显示。甲虫成虫可以灵活自如地快速移动以应对气候的波动。
  史密斯说:“我觉得人们一直在犹豫是否研究昆虫化石。这是因为人们有误解,认为这类化石如此脆弱,而且不易固定。我一直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显示出化石记录在这类研究中表现相当不错,化石记录也可以用在研究这个多样化而又重要的群体的进化上。”
  史密斯认为,其他昆虫群体在抵制灭绝方面可能和鞘翅目相似,因此她希望她们的工作会激发其他昆虫学家钻研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化石记录。目前,她正在致力把化石标本做数字化处理,为将来能够在更精细的尺度上进行研究铺好道路。这个项目被称为昆虫化石合作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
  “作为博物馆收藏的负责人,我知道还有很多物种待在我们的橱柜里,没有被描述和研究。”史密斯说,“一旦我们能够把这些标本从橱柜里拿出来,使更多的研究团体更容易地接触到,我想我们就可以研究物种水平模式和有关昆虫群体宏观进化史上的其他有趣的问题了。”
其他文献
激情的暴雨、凄楚的细雨和无辜的融溪,英国作家兼批评家约翰·罗斯金把这样的描述称为情感谬误。人的直觉固然如此,但是大自然毕竟没有人类的这种情感。因此,如果让罗斯金听到“感觉、知识和经验的数学存在于自然世界现代理论的核心中”这一观点,可以想象他会多么吃惊:定量关系似乎把坚硬的实体法则与心理和信仰柔和的特性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可是,这与他坚定的直觉截然相反。  当罗斯金于19世纪末杜撰了这个词语之后不久,
期刊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英仙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星群,但是对英仙座都包括哪些星星这一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为了弄清楚英仙座的来历,沿着蛛丝马迹追根溯源,我找到了英仙座的最早雏形。当初只有三颗星——英仙座γ星、α星和δ星,它们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弧形,凹面朝向大熊星座。  我知道的最早将这一星群的名字固定下来的,是法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杰罗姆·拉弗朗西斯·拉朗德。在他1764年出版的《天文学》 中,将其称为
期刊
报告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密歇根沃尔纳特湖附近,一群人用双筒望远镜看到一个“柔和的白色发光体”在西边天空来回飞行了近1小时。此外,在加利福尼亚,一个UFO跟在一架空军B- 25战斗机旁边飞行了大概30分钟。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6月18日,尽管我们进行了反复确认,最终也没能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  6月19日,位于加拿大纽芬兰省古斯湾空军基地的雷达捕捉到一些奇怪的目标。这些目标出现在雷达屏幕上后
期刊
提到外星球,现实几乎可以媲美科幻小说了。以开普勒-16b 来说,这是一颗土星大小的行星,距离地球大约200光年,围绕两颗恒星(而不是一颗)运转。它有一个绰号——塔图因,也就是小说中卢克和安纳金·天行者那个虚构的家园。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两次日落,同样让人震撼。  每天傍晚,两个在天空中永远相距不远的太阳相继在耀眼的光辉中落入地平线。尽管想象两颗朦胧的红色恒星降至地平线以下并非难事,但天文学家仍然无
期刊
微世界  果蝇的眼睛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它只有四对染色体,室温条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是非常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红眼基因对白眼基因为显性,黄眼为一种突变体。这是放大了20倍的果蝇眼睛。  萌物  椎头螳螂  椎头螳螂很难被发现,更别提被拍摄到,因为它们的伪装功力高强,能完美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摄影师发现这只作祈祷状的螳螂时,光线条件很不理想,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一张
期刊
想象一下,对两位看上去长得极其相似的人进行一次遗传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这两个人的遗传指纹几乎完全相同。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会不会是一对由于医院的失误而分开,从此失散多年的兄弟呢?  地球和月球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同位素水平上(对岩石来说,同位素水平就相当于岩石的“遗传学”水平),地球和月球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这一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数十年。对月球的起源来说,这一点肯定意味着什么,但究竟是什么
期刊
对外星人来说,宇宙中物产丰饶,是这样吗?  科学家通过分析“开普勒”的数据,发现了大量系外行星。截至目前,系外行星的数量已达到1000颗,而且还有上千颗等待被确认。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简单的关键信息——宇宙中到处都是行星。粗略算来,飘浮在银河系中的行星就有上万亿颗,类地行星的数量也得有100亿至1000亿颗。  这些数字都不小。由此,人们经常得出这样一个看似公允的结论:宇宙中的生命世界跟市郊
期刊
要回答这个大问题,我们得先从小问题着手,比如说,我们是怎样知道宇宙目前在膨胀的。我们敢说宇宙在膨胀,是根据我们附近星系的位置和运动。如果把我们附近星系的位置和运动放在一张图上,图中的一个轴表示时间,另一个轴表示远离我们的距离,就能看出星系距离我们越远,远离我们的速度就越快。这就暗示着宇宙在膨胀。既然测量到宇宙正在膨胀,那么将来会怎样呢?我们知道,影响这些星系运动的一个因素就是星系质量和暗物质质量的
期刊
不管在什么地方,生命只可能生存在具备宜居条件的行星上。因此,问题“宇宙间还有其他智慧生命吗”可归结为“宇宙中还有其他可居住的行星吗”。  在宇宙里,离恒星太近的行星由于温度太高,复杂的有机分子无法形成和产生,不可能有生命;离恒星太远的行星都比较寒冷,生命也不可能产生。因此,只有在距离恒星一定范围内的行星,才是生命产生的理想场所。此外,这样的行星应该有合适的质量,才能“挽留”合适的大气层。  具备了
期刊
人类骨骼的种种迹象表明,相对我们的近亲猿类,双脚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行为。这一迹象究竟何时出现在我们的进化史中,是目前驱动人类进化研究或古人类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智慧进化研究所的特·加沙什维利和克瑞斯汀·卡尔森博士、统计与精算科学智慧学院的高级讲师马克·多德斯韦尔以及法国蒙彼利埃进化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工程师雷诺·勒本博士共同领导的一个跨学科团队,试图利用可视化技术、工程原理和统计分析来研究长骨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