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季铵盐改性蒙脱土吸附刚果红染料

来源 :化工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3-双[二(2-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12-3-12(OH))对钠基蒙脱土(Na-Mt)进行插层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OMt).采用FTIR、XRD和SEM等方法对用不同改性剂用量改性的OMt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和体系pH对OMt吸附刚果红(CR)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吸附规律.表征结果显示:OMt表面有明显的褶皱,层间空隙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OMt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CR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4 g/L,自然pH(pH=7.12).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1.0 OMt(12-3-12(OH)与Na-Mt可交换阳离子的摩尔比为1:1)对CR的吸附过程,1.0 OMt吸附CR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48.14 mg/g,且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重复使用3次,CR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
其他文献
氧基氯化铁(FeOCl)具有二维层状晶体结构且表面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本文阐述了FeOCl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的机理和FeOCl的改性方法;综述了FeOCl材料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染料、抗生素以及内分泌干扰物等)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对FeOCl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活性、稳定性和可回收性.
采用静水实验考察无菌和有菌条件下苯在不同埋深土壤中的自然降解规律,利用土柱实验探究天然和人工驯化微生物对苯的去除规律,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识别优势菌群.实验结果表明:岩土菌悬液中的苯降解菌主要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油污土菌悬液中苯降解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静水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存在可提高苯去除率,但土壤埋深越深,苯的去除效果越差.土柱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苯的吸附率约为77%,加入驯化微生物后,苯的去除率达到了84%~86%;天然微生物降解苯的贡献率仅为2%,驯化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