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须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而我们一些为人师者,常常由于缺少真诚的关注和耐心地倾听,喜欢凭自己的感觉给孩子做出结论,从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前不久,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我们学习《植树的季节》一课。课文讲的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植树节这天,一群少先队员来到山坡上植树,他们为大地带来了春意,带来的希望。窗外,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坛里刚种下的小叶榕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孩子们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山坡上,成了种树的少先队员。他们陶醉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一会儿齐声朗读,一会儿轻声呤诵,学得非常投入。
学完第三自然段,我问道:
“孩子们,你已经种下充满希望的树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孩子们马上分组行动起来,有的在轻声品读,有的在热烈讨论,我看在眼里甜在心上。忽然,我的目光落在四小组第二排的座位上。只见婧婧拿起两个文具盒,立在她和民民的桌子上,两人对着文具盒说说笑笑,好像正在谈论漂亮的文具盒呢。
我顿时觉得气愤难当,胆子也太大了,上课不准玩文具盒,她却一下子拿出两个文具盒来,这还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大步流星地走过去,猛然从婧婧手里夺过文具盒,气哼哼地扔在讲台上。
“啪”的一声,文具盒发出清脆的响声,同学们吓了一跳,全都静了下来,呆呆地看着我。婧婧的脸涨得红红的,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我摆摆手,厉声说道:“放学时留下来。”
放学时,他们俩自觉留了下来。等我送走其它同学回来时,他们还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小脸上充满了歉疚和不安。我把他们叫到面前来,准备好好训斥一番。
但婧婧一开口,我就愣住了,
“老師,我把文具盒立在课桌上,是把它们当成两棵树,在对他们讲心里话呢!”
原来,当我安排同桌进行交流时,婧婧发现自己的文具盒上有一棵小树,就建议把文具盒当小树来表演,于是两个孩子借助文具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而我却自以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没收了文具盒,还把他们当成搞小动作的典型留了下来……我为什么没有心平气和地问一声:你们拿着文具盒干嘛?为什么没有耐心等待一下,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呢?
孩子的行为那么美好,而我……我后悔没有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以致伤害了两个孩子美好的心灵。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继续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回答透露出儿童才有的天真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分。小男孩的善良纯真令人赞叹不已,而主持人林克莱特耐心等待更令人称道: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让大家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话语。换了他人,小朋友也许再没机会说出这番心声了。
由此我想到,聆听是交流的基础,是思想碰撞的前提。在学生的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好好学习。然而在多数时候我们往往居高临下,没有蹲下身子走近学生,没有用心聆听,不能用平等的眼光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使得我们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甚至误解学生。我们面对的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事物缺乏理性思考,因此会做出一些“出轨”的事情。但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初衷却是那么纯真与美好。可是,我们做教师都太容易被表象迷惑。因此,爱的萌芽、善的意念在瞬间被斥责所扼杀。
教育是爱的艺术。西方一位哲人曾说:“LOVE(爱)的意义在于,‘L’代表着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
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面对孩子的错误,作教师的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聆听他们的想法,肯定孩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对他们幼稚的行为进行诚恳的引导,他们才会与教师建立起深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聆听不是非凡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让我们养成这种习惯,聆听着、期待着更多美好的心声吧!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 610041
前不久,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我们学习《植树的季节》一课。课文讲的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植树节这天,一群少先队员来到山坡上植树,他们为大地带来了春意,带来的希望。窗外,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坛里刚种下的小叶榕发出轻柔的“沙沙”声,孩子们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山坡上,成了种树的少先队员。他们陶醉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一会儿齐声朗读,一会儿轻声呤诵,学得非常投入。
学完第三自然段,我问道:
“孩子们,你已经种下充满希望的树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孩子们马上分组行动起来,有的在轻声品读,有的在热烈讨论,我看在眼里甜在心上。忽然,我的目光落在四小组第二排的座位上。只见婧婧拿起两个文具盒,立在她和民民的桌子上,两人对着文具盒说说笑笑,好像正在谈论漂亮的文具盒呢。
我顿时觉得气愤难当,胆子也太大了,上课不准玩文具盒,她却一下子拿出两个文具盒来,这还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大步流星地走过去,猛然从婧婧手里夺过文具盒,气哼哼地扔在讲台上。
“啪”的一声,文具盒发出清脆的响声,同学们吓了一跳,全都静了下来,呆呆地看着我。婧婧的脸涨得红红的,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我摆摆手,厉声说道:“放学时留下来。”
放学时,他们俩自觉留了下来。等我送走其它同学回来时,他们还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小脸上充满了歉疚和不安。我把他们叫到面前来,准备好好训斥一番。
但婧婧一开口,我就愣住了,
“老師,我把文具盒立在课桌上,是把它们当成两棵树,在对他们讲心里话呢!”
原来,当我安排同桌进行交流时,婧婧发现自己的文具盒上有一棵小树,就建议把文具盒当小树来表演,于是两个孩子借助文具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而我却自以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没收了文具盒,还把他们当成搞小动作的典型留了下来……我为什么没有心平气和地问一声:你们拿着文具盒干嘛?为什么没有耐心等待一下,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呢?
孩子的行为那么美好,而我……我后悔没有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以致伤害了两个孩子美好的心灵。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继续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回答透露出儿童才有的天真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分。小男孩的善良纯真令人赞叹不已,而主持人林克莱特耐心等待更令人称道: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让大家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话语。换了他人,小朋友也许再没机会说出这番心声了。
由此我想到,聆听是交流的基础,是思想碰撞的前提。在学生的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做教师的好好学习。然而在多数时候我们往往居高临下,没有蹲下身子走近学生,没有用心聆听,不能用平等的眼光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使得我们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甚至误解学生。我们面对的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事物缺乏理性思考,因此会做出一些“出轨”的事情。但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初衷却是那么纯真与美好。可是,我们做教师都太容易被表象迷惑。因此,爱的萌芽、善的意念在瞬间被斥责所扼杀。
教育是爱的艺术。西方一位哲人曾说:“LOVE(爱)的意义在于,‘L’代表着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
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面对孩子的错误,作教师的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聆听他们的想法,肯定孩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对他们幼稚的行为进行诚恳的引导,他们才会与教师建立起深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聆听不是非凡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让我们养成这种习惯,聆听着、期待着更多美好的心声吧!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