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社区银行建设的角度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社区银行;实体经济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要求,首次将“消费”列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金融作为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强劲动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强大社会需求引擎的推动及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必将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有效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社区银行的建设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1.消费金融概述
1.1 消费金融的定义
纵观学术界与金融业界对消费金融概念及范畴的认识,从广义而言,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提供的一系列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从涉及业务范畴上来讲,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根据其业务形式可划分为代理业务、储蓄业务、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五大类。从狭义而言,消费金融特指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这也是本文消费金融采用的定义。
1.2 发展消费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1.2.1 发展消费金融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平衡供需的动态匹配
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架起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使现时购买力不足的潜在消费者变成现实消费者,促进社会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化解生产力闲置的问题,有效促进社会的总供求平衡。进而推动市场的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2.2 发展消费金融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消费金融的发展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就充分的证明了上述观点。作为当前世界上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积极促进了工商服务业及个人服务业的发展。消费金融便民的同时还催生了新型消费市场及业态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客观上促进和调节了生产与流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2.3 发展消费金融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
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类型的丰富、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做好传统信贷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消费者金融服务方式,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1.2.4 发展消费金融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分散和化解信贷风险
消费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生命周期各期财富的合理配置,有效拓展整个社会的消费空间。由此可见,消费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业在消费驱动方面的重要功能,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经营风险的分散于自身低资源消耗发展的有效推进。消费金融贷款发放分散、贷款额小、覆盖面广,可以有效改变单一的贷款结构。目前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征信体系的日趋完善,消费金融贷款的风险也会随之进一步降低。
1.2.5 消费金融可以有效增加消费者当期消费水平,促进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水平平均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消费金融的支持下,消费者可以透支部分未来的预期收入,扩大现期消费水平,平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消费金融能够帮助居民实现消费便利,促使居民消费向科学化、文明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
1.3.1 消费金融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经济已由出口拉动型逐步转为内需推动型,这必然为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我国人均GDP逐年增长,居民消费模式从基本生存型向基本消费型转变。居民对家电、家具、汽车及住房等大额消费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态势必然带动消费金融需求量迅速上升;最后,国家刺激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性清晰明确,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根据权威机构报告,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消费市场,在这样一个内需不断升级过程中,金融业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必将拥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1.3.2 消费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消费金融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制约消费金融业的快速有效成长。
(1)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产品类型单一、缺乏针对性
尽管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近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产品规模与服务方面尚且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例如消费者在汽车贷款、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等主要消费金融产品领域可选择范围十分狭窄。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业在目前消费金融领域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消费金融的客户结构、业务范围及服务内涵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2)居民消费意识滞后、营销缺乏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与“量入为出”的消费文化,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较为保守,“今天攒钱明天花”、“攒够钱再花”等观念使得居民消费投资尤其是消费信贷支出占总消费额的比例较小。消费信贷与之相应,实质上也是量入为出,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根据预计的未来收入来安排当期的支出。要使人们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离不开公众媒体及金融机构的营销宣传与引导,但大众媒体由于缺乏针对性,一刀切的做法在改变居民消费观念上收效甚微。
(3)征信体系发展滞后,交易成本高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保证消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的关键,是保证信用规模、信用承诺有序进行的软约束。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从而使消费金融交易成本过高,个人信用记录零星分散在人民银行、电信、税务、公安、交通管理、水电燃气公司等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中,且信息严重缺乏完整性与及时性。伴随城镇化步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但以上分散的信用记录很难将农村居民覆盖在内。以上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惧贷”和“信用忽视”现象严重。 (4)现有业务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目前从事消费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类型还不多。就消费信贷而言,目前仅有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三类机构。消费信贷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为主,对居民耐用品消费、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信贷消费金融服务十分分散、专业化程度欠缺。总体上,消费金融产品在业务范围、服务内涵、客户结构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5)相关法律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消费金融发展配套制度、法律建设方面还十分欠缺,缺乏消费金融相关违约处理、客户信用查询等信息平台和制度法规。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消费者对未来的支出预期过高,缺乏可信赖的保障,导致消费金融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
2.社区银行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原理分析
2.1 社区与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在城乡一定的人群居住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
社区银行的产生与社区息息相关。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社区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城市,住房体质改革使人们从传统的单位居住,发展到以住宅小区为主的居住,而新兴的住宅小区居住模式,使社区居民对金融的需求更加集中化;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打破了原先分散的村落聚居、生产队聚居,形成小城镇聚居,在更大范围上形成了众多的农村社区。
2.2 消费金融是社区银行的内生服务需求
社区银行是适应社区公众和组织的需求而产生,随着社区的发展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本身就是社区居民内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之一。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由于资金周转、购买住房、装修、境外旅游、医疗、购置耐用消费品等原因产生消费信贷需求。社区银行是“家门口的银行”,其便利性远超其它金融机构,是社区居民选择消费信贷服务机构的首选。正是由于社区银行的这种内生性,发展社区银行对消费金融业务的有效推进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能更好的实现我国金融业的“本土优势”,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
2.2.1 信息优势与交易成本
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与社区居民长期互动,使得社区银行拥有了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无法获得的优势,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已日趋成熟,但在个人信用评级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消费者个人和家庭的消费信贷一定程度上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在信用调查阶段。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在审批消费者和家庭贷款时,依据的不仅仅是财务数据与书面文件,还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家庭情况、职业背景、消费特征、当地口碑等个性化的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约了交易成本,降低信用风险,有利于消费金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2 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随着经济金融化过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活动越来越经常的表现为金融活动,由此带动金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如信用保证需求、超前消费需求、提高资金效率需求、实现价值需求、保险服务需求等诸多方面。同时,在消费者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保障,因而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也有所差异。社区银行服务针对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服务可以做到“一对一”,因而既可以服务社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金融需求、不断升级自身竞争力,又可以根据各类社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具体经营方法的区别采用个性化的发展策略,更精准的定位目标市场,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
2.2.3 服务亲民与消费理念的转变
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根植于社区的优势,利用其较短的服务半径和亲民的服务理念,针对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通
过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业务宣传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消费金融产品的认识,转变其消费观念,进而提高社区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水平,从而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量入为出”的思想,解决目前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严重不足。。此外,社区银行利用自身深入社区、融入社区的优势,可以更清楚的摸清社区客户金融需求的特点,做好客户分类和梳理,更准确的找准营销切入点,灵活制定针对各类社区的重点消费金融产品和消费金融营销组合,从而促进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
3.发展社区银行机构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差异化的服务模式
设立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地特色,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积极探索社区银行消费金融的经营模式。在郊区,社区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应坚持服务“三农”为核心,为农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城镇,社区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应以提供全面消费信贷支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3.2 鼓励创新
科学、适度的外部监管是金融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社区银行的发展尚无明确的制度规定。但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出发,监管机构应适当放松管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社区银行、提供社区消费金融服务。就金融机构而言,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合理选择客户、有效管理风险。在实践中探索社区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3.3 完善的制度支持
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特殊性,金融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有形物品消费。社区银行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驾护航。除不断完善消费贷款法律体系建设,还应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严厉打击违约行为及故意逃脱债责的违法行为。同时,进一步改进社保制度,减少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达到上述目的,应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并进一步完善外部制度以全面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远,朱名军,马奕虹.从个人征信系统论消费金融[J].西南金融,2012(7).
[2]杨鹏艳.消费金融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3]田野.中国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M].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7).
[4]汪洋,白钦先.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
[5]贺瑛.社区银行的各国实践[J].上海金融,2001(11).
[6]钱进.社区银行建设的初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6(11).
[7]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银行服务的路径和机制[J].西南金融,2013(2).
[8]李婕琼,吕良宏.国有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J].华北金融,2012(12).
关键词:消费金融;社区银行;实体经济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要求,首次将“消费”列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金融作为有效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强劲动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强大社会需求引擎的推动及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必将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有效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社区银行的建设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1.消费金融概述
1.1 消费金融的定义
纵观学术界与金融业界对消费金融概念及范畴的认识,从广义而言,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提供的一系列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从涉及业务范畴上来讲,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根据其业务形式可划分为代理业务、储蓄业务、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五大类。从狭义而言,消费金融特指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这也是本文消费金融采用的定义。
1.2 发展消费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意义
1.2.1 发展消费金融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平衡供需的动态匹配
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架起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使现时购买力不足的潜在消费者变成现实消费者,促进社会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化解生产力闲置的问题,有效促进社会的总供求平衡。进而推动市场的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2.2 发展消费金融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消费金融的发展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就充分的证明了上述观点。作为当前世界上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积极促进了工商服务业及个人服务业的发展。消费金融便民的同时还催生了新型消费市场及业态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客观上促进和调节了生产与流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2.3 发展消费金融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竞争力
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类型的丰富、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做好传统信贷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消费者金融服务方式,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1.2.4 发展消费金融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分散和化解信贷风险
消费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生命周期各期财富的合理配置,有效拓展整个社会的消费空间。由此可见,消费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业在消费驱动方面的重要功能,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经营风险的分散于自身低资源消耗发展的有效推进。消费金融贷款发放分散、贷款额小、覆盖面广,可以有效改变单一的贷款结构。目前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征信体系的日趋完善,消费金融贷款的风险也会随之进一步降低。
1.2.5 消费金融可以有效增加消费者当期消费水平,促进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水平平均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消费金融的支持下,消费者可以透支部分未来的预期收入,扩大现期消费水平,平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消费金融能够帮助居民实现消费便利,促使居民消费向科学化、文明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
1.3.1 消费金融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经济已由出口拉动型逐步转为内需推动型,这必然为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我国人均GDP逐年增长,居民消费模式从基本生存型向基本消费型转变。居民对家电、家具、汽车及住房等大额消费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态势必然带动消费金融需求量迅速上升;最后,国家刺激需求、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性清晰明确,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根据权威机构报告,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消费市场,在这样一个内需不断升级过程中,金融业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必将拥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1.3.2 消费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消费金融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制约消费金融业的快速有效成长。
(1)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产品类型单一、缺乏针对性
尽管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近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产品规模与服务方面尚且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例如消费者在汽车贷款、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等主要消费金融产品领域可选择范围十分狭窄。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业在目前消费金融领域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消费金融的客户结构、业务范围及服务内涵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2)居民消费意识滞后、营销缺乏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与“量入为出”的消费文化,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较为保守,“今天攒钱明天花”、“攒够钱再花”等观念使得居民消费投资尤其是消费信贷支出占总消费额的比例较小。消费信贷与之相应,实质上也是量入为出,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根据预计的未来收入来安排当期的支出。要使人们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离不开公众媒体及金融机构的营销宣传与引导,但大众媒体由于缺乏针对性,一刀切的做法在改变居民消费观念上收效甚微。
(3)征信体系发展滞后,交易成本高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保证消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的关键,是保证信用规模、信用承诺有序进行的软约束。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从而使消费金融交易成本过高,个人信用记录零星分散在人民银行、电信、税务、公安、交通管理、水电燃气公司等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中,且信息严重缺乏完整性与及时性。伴随城镇化步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但以上分散的信用记录很难将农村居民覆盖在内。以上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惧贷”和“信用忽视”现象严重。 (4)现有业务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我国目前从事消费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类型还不多。就消费信贷而言,目前仅有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三类机构。消费信贷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为主,对居民耐用品消费、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信贷消费金融服务十分分散、专业化程度欠缺。总体上,消费金融产品在业务范围、服务内涵、客户结构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5)相关法律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消费金融发展配套制度、法律建设方面还十分欠缺,缺乏消费金融相关违约处理、客户信用查询等信息平台和制度法规。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消费者对未来的支出预期过高,缺乏可信赖的保障,导致消费金融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
2.社区银行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原理分析
2.1 社区与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在城乡一定的人群居住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
社区银行的产生与社区息息相关。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社区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城市,住房体质改革使人们从传统的单位居住,发展到以住宅小区为主的居住,而新兴的住宅小区居住模式,使社区居民对金融的需求更加集中化;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打破了原先分散的村落聚居、生产队聚居,形成小城镇聚居,在更大范围上形成了众多的农村社区。
2.2 消费金融是社区银行的内生服务需求
社区银行是适应社区公众和组织的需求而产生,随着社区的发展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本身就是社区居民内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之一。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由于资金周转、购买住房、装修、境外旅游、医疗、购置耐用消费品等原因产生消费信贷需求。社区银行是“家门口的银行”,其便利性远超其它金融机构,是社区居民选择消费信贷服务机构的首选。正是由于社区银行的这种内生性,发展社区银行对消费金融业务的有效推进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能更好的实现我国金融业的“本土优势”,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
2.2.1 信息优势与交易成本
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与社区居民长期互动,使得社区银行拥有了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无法获得的优势,形成其核心竞争力。消费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已日趋成熟,但在个人信用评级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消费者个人和家庭的消费信贷一定程度上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在信用调查阶段。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在审批消费者和家庭贷款时,依据的不仅仅是财务数据与书面文件,还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家庭情况、职业背景、消费特征、当地口碑等个性化的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约了交易成本,降低信用风险,有利于消费金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2.2 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随着经济金融化过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活动越来越经常的表现为金融活动,由此带动金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如信用保证需求、超前消费需求、提高资金效率需求、实现价值需求、保险服务需求等诸多方面。同时,在消费者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保障,因而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也有所差异。社区银行服务针对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服务可以做到“一对一”,因而既可以服务社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金融需求、不断升级自身竞争力,又可以根据各类社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具体经营方法的区别采用个性化的发展策略,更精准的定位目标市场,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金融需求。
2.2.3 服务亲民与消费理念的转变
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根植于社区的优势,利用其较短的服务半径和亲民的服务理念,针对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通
过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业务宣传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消费金融产品的认识,转变其消费观念,进而提高社区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水平,从而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量入为出”的思想,解决目前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严重不足。。此外,社区银行利用自身深入社区、融入社区的优势,可以更清楚的摸清社区客户金融需求的特点,做好客户分类和梳理,更准确的找准营销切入点,灵活制定针对各类社区的重点消费金融产品和消费金融营销组合,从而促进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
3.发展社区银行机构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差异化的服务模式
设立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要立足本地特色,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积极探索社区银行消费金融的经营模式。在郊区,社区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应坚持服务“三农”为核心,为农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城镇,社区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应以提供全面消费信贷支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3.2 鼓励创新
科学、适度的外部监管是金融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社区银行的发展尚无明确的制度规定。但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出发,监管机构应适当放松管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社区银行、提供社区消费金融服务。就金融机构而言,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合理选择客户、有效管理风险。在实践中探索社区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3.3 完善的制度支持
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特殊性,金融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有形物品消费。社区银行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驾护航。除不断完善消费贷款法律体系建设,还应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严厉打击违约行为及故意逃脱债责的违法行为。同时,进一步改进社保制度,减少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达到上述目的,应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并进一步完善外部制度以全面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远,朱名军,马奕虹.从个人征信系统论消费金融[J].西南金融,2012(7).
[2]杨鹏艳.消费金融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3]田野.中国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M].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7).
[4]汪洋,白钦先.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
[5]贺瑛.社区银行的各国实践[J].上海金融,2001(11).
[6]钱进.社区银行建设的初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6(11).
[7]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银行服务的路径和机制[J].西南金融,2013(2).
[8]李婕琼,吕良宏.国有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J].华北金融,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