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以火为先。2013年,北京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送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下乡。现在,55万农民已在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结束了砍柴烧煤的历史。广大农民享受着清洁能源的方便快捷,因安全用气意识淡薄,燃气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承担“送气下乡”工作的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普及安全用气知识的同时,携手世纪保险,为事故村民“雪中送炭”,充分发挥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几方受益,多方共赢。
2013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做出大气污染防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开始送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下乡,结束了农民烧柴做饭的历史。截止2014年底,清洁能源已燃旺53.3万农家炊火,有效的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
然而,在广大农村的用户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别了砍柴烧煤的方式后,他们开始享受液化石油气带来的方便快捷,但却安全用气意识淡薄,并缺乏正确使用燃器具的常识,个别村民还使用一些劣质产品,存在明显的用气隐患。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发生液化气泄露着火事故,由于农村的房屋是砖土结构,在灭火过程中遇水坍塌,室内的电器和财产不同程度受到损失;通州区宋庄镇的村民由于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导致液化气泄漏着火房屋被烧毁;通州区漷县镇的村民在安装灶具试火过程中,液化气罐燃烧,导致五间房及室内财产受损。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村民在办理送气下乡“惠民气”业务的同时,都因购买了“燃气综合保险”,而得到了相应的赔偿,挽回了部分损失。琉璃庙镇村民得到了43000元的赔偿;宋庄镇的村民得到了近2万元的赔偿;漷县镇村民得到了35000元赔偿款。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村民们向当地政府、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赠送了亲手制作的锦旗。
稳定百姓生活有效途径
分散强化风险事先管理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作为一种清洁环保能源,在首都能源结构调整和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重大的作用,由于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普及,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生命线工程,须臾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燃气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特性,对燃气设施、设备质量及安全管理要求专业和规模,保管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市场开发,液化气钢瓶、气质参差不齐,伪劣产品较多,再加使用操作不慎等诸多原因,液化气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也给社会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推出北京市民用燃气综合保险项目,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液化气充装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切实保障使用者权益。燃气事故发生后的妥善处理,对减轻广大居民损失、提高燃气企业服务水平、维护政府形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从保险行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功能和分工来看,公办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是提供社会全体公民安全保障的基础;商业保险则是公办社保的必要补充,用以对社会保险不能覆盖的领域和保障程度不够的部分消费者提供保险。目前,燃气等高危行业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安全事故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商业保险作为第三方力量介入高危行业,既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行政安全管理体制的不足,减轻政府负担,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也可以有效地动员社会资金,分散风险和强化风险的事先管理。
从商业保险自身作用来看,商业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其基本作用在于通过社会经济互助形式,用分散缴纳的保险费用建立保险基金,用来补偿社会成员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缓解精神伤害,从而达到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燃气行业社会保障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弥补目前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等不足,是减轻政府社会保障压力,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稳定居民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
为此,北京市燃气集团、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了北京市燃气用户综合保险项目。该项目覆盖了目前北京市居民燃气用户和商用燃气用户,其中《民用燃气用户综合保险》保障北京市范围内居民用户,因燃气事故造成用户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以及因事故造成对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商用燃气用户综合保险》用于保障北京市范围内商业燃气用户。燃气用户自愿投保。
该保险项目依托北京市燃气集团旗下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遍布全市的服务网点、巡检服务人员,向用户提供产品咨询和协助投保服务;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负责项目组织、协调,以及保险业务管理和理赔等工作。
目前,在“送气下乡”活动中,已为55.2万民用液化气用户投保了“燃气综合保险”,每个家庭每份综合保险保费10元,发生事故用户最多可赔付28万元。为了“让利于民”, 2015年,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掏腰包为用户垫付5元保险费,使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保险带来的实惠。
企业安全供应环环相扣
用户安全管理形成闭环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2016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炊事气化的目标,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开展“送气下乡”工作。
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是国家大型一类燃气企业,承担着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储存、灌装、运输、销售;燃气工程设计施工和燃气技术咨询;设备维修及燃气用具销售;液化气钢瓶检测及车用液化气经营(北京市特许经营)等。28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大规模的贮备、输配、销售系统和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具备了承接工程的设计、施工;大型专业设备维护、技术开发等完善的服务功能,并在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被授予“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荣获“规范化服务达标企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声誉。 为开展“送气下乡”工作,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精心策划,全面部署:一是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送气下乡”工作指导意见和充装站甄选条件等政策性文件。根据市政府总体要求制定了“送气下乡”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二是积极做好气源准备。加大了储备厂储罐检修力度,改造、更新了部分储罐,增加了库容;积极协调外部气源,与燕化公司签订了管线租赁和液化石油气购销意向,为推动炊事气化工作做好了充足的气源准备;三是按照安全、惠民和便民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由充装站—气瓶集散中心—换瓶点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依托销售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农村地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和配送服务体系,形成了公司多方联动,确保钢瓶、充装、配送、信息化应用等及时跟进,满足发展需要的工作机制。
2013年10月15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昌平区三镇一乡率先启动了“送气下乡”惠民工程。“送气下乡第一车气”在昌平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的启动仪式上开赴周边村镇。按照昌平区政府的要求,2013年完成百善镇、崔村镇、南邵镇、白庙村三镇一乡地区23775户农村用户的供应工作。2014年完成其他乡镇地区共计37978户的供应工作,上述12个地区已实现“送气下乡”惠民工程的全覆盖。
2013年11月20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延庆县八达岭镇大浮坨村正式启动“送气下乡”工作。自此延庆县广大农村地区都将能够享受到优质、清洁、低价的液化石油气,以燃煤为主的农村炊事将逐渐过渡到气化时代。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平谷区启动了峪口镇、大华山镇、金海湖镇、大兴庄镇4个乡镇3.3万户的“送气下乡”开户工作, 2014年全面完成平谷区14个乡镇共计273个行政村的“送气下乡”任务。
截至到目前,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已先后在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县、平谷区、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县、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10个区县、110个乡镇,开展了“送气下乡”工作,用户已经突破57.8万户。
为保证村民使用上安全的液化气,对“送气下乡”所用钢瓶实行安全监管,实时掌握液化气钢瓶的流转情况,了解每一只钢瓶所在的位置,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送气下乡”用户的发展和销售管理,开发了“送气下乡”销售管理系统。在“送气下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采集用户的身份证信息,确认该用户符合北京市送气下乡的发展条件给用户发放购气卡,使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购气卡绑定,同时建立用户档案信息。
使用带有陶瓷条码的钢瓶是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必要条件,为此,下乡钢瓶全部使用了2012、2013年新检修带陶瓷条码的合格钢瓶及新购置的陶瓷条码钢瓶。在销售过程中,通过用户购气卡和钢瓶瓷条码在销售系统中的绑定,对用户的购气时间、购气地点、在用钢瓶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用户使用钢瓶的实时监控,既保证了用户的用气安全,也保证了公司钢瓶不会流失。
在开展“送气下乡”工作中,每次都同时在4、5个村子进行,操作系统需要网络的支撑,但受各村网络通讯情况的限制,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连续工作,吃住在现场,连续几个星期不休息。保证“送气下乡”销售系统的应用,满足不同区县的使用需求,也为北京市和各区县政府提供用户数、销售量等具体信息,同时数据可以按照村、镇、区县、全市等不同的范围进行统计,为北京市的“送气下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实现安全服务保障的闭环管理。
提高保险意识百姓受益
发挥保险作用多方共赢
在广大农村的用户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别了砍柴烧煤的传统方式后,他们开始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方便快捷,但安全使用液化气的意识淡薄,而且缺乏正确使用灶器具的常识,有些村民还接受一些劣质产品,这些意识和做法形成明显的用气隐患。为提高和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安全用气水平,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加强安全使用燃气知识宣传普及的同时,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切实保障使用者的权益,液化气各郊区分公司可谓是奇招频出,有的公司创造性地将燃气保险与入户更换胶管、减压器的巡检工作同步推进;有的公司在各个站点安装小喇叭,事故案例获赔展板,反复宣传保险的诸多好处。各郊区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自的文化广场与液化石油气公司专业服务队的人员共同举办“送气下乡,安全惠民”的安全宣传系列活动,现场为广大用户宣传安全用气知识,推广“燃气综合保险”,形成以政府为平台,企业为媒介,多维度、全方位提升安全保障工作力度和保险业务的有效落实。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燃气事故的发生,使政府、企业和百姓之间形成了责任与利益的共同体。作为政府,因为“送气下乡”具有惠民利民的政府行为特征,事故发生后最直接被牵连其中,增加了政府的工作负担;作为企业,虽然没有直接责任,但善后处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受到事故最直接影响的老百姓,人身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承受着心理与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可以说大家都是受害者,都为事故的后果承担了相应的代价。
因此,燃气保险就成为保护政府、企业、百姓最好的选择。燃气保险业务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了为老百姓提供事故发生后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降低参保用户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了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愿;实现了降低企业处理燃气事故而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了维护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正常、有序的社会关系,减少了社会摩擦,起到了社会润滑剂的作用,有利于首都构建良性运行、有效管理的和谐社会,可谓几方受益,多方共赢。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代价。”
到2015年年底,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送气下乡”这一惠民工程将让58万村民受益。在燃气事故发生并获得赔偿的案例面前,老百姓越来越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在了解安全用气知识的同时,也开始积极购买保险,以此来争取在突发事故后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责任编辑:徐春芳)
2013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做出大气污染防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开始送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下乡,结束了农民烧柴做饭的历史。截止2014年底,清洁能源已燃旺53.3万农家炊火,有效的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
然而,在广大农村的用户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别了砍柴烧煤的方式后,他们开始享受液化石油气带来的方便快捷,但却安全用气意识淡薄,并缺乏正确使用燃器具的常识,个别村民还使用一些劣质产品,存在明显的用气隐患。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发生液化气泄露着火事故,由于农村的房屋是砖土结构,在灭火过程中遇水坍塌,室内的电器和财产不同程度受到损失;通州区宋庄镇的村民由于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导致液化气泄漏着火房屋被烧毁;通州区漷县镇的村民在安装灶具试火过程中,液化气罐燃烧,导致五间房及室内财产受损。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村民在办理送气下乡“惠民气”业务的同时,都因购买了“燃气综合保险”,而得到了相应的赔偿,挽回了部分损失。琉璃庙镇村民得到了43000元的赔偿;宋庄镇的村民得到了近2万元的赔偿;漷县镇村民得到了35000元赔偿款。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村民们向当地政府、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赠送了亲手制作的锦旗。
稳定百姓生活有效途径
分散强化风险事先管理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作为一种清洁环保能源,在首都能源结构调整和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重大的作用,由于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普及,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生命线工程,须臾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燃气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特性,对燃气设施、设备质量及安全管理要求专业和规模,保管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市场开发,液化气钢瓶、气质参差不齐,伪劣产品较多,再加使用操作不慎等诸多原因,液化气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也给社会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推出北京市民用燃气综合保险项目,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液化气充装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切实保障使用者权益。燃气事故发生后的妥善处理,对减轻广大居民损失、提高燃气企业服务水平、维护政府形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从保险行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功能和分工来看,公办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是提供社会全体公民安全保障的基础;商业保险则是公办社保的必要补充,用以对社会保险不能覆盖的领域和保障程度不够的部分消费者提供保险。目前,燃气等高危行业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安全事故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商业保险作为第三方力量介入高危行业,既可以有效弥补当前行政安全管理体制的不足,减轻政府负担,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也可以有效地动员社会资金,分散风险和强化风险的事先管理。
从商业保险自身作用来看,商业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其基本作用在于通过社会经济互助形式,用分散缴纳的保险费用建立保险基金,用来补偿社会成员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缓解精神伤害,从而达到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燃气行业社会保障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弥补目前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等不足,是减轻政府社会保障压力,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稳定居民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
为此,北京市燃气集团、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了北京市燃气用户综合保险项目。该项目覆盖了目前北京市居民燃气用户和商用燃气用户,其中《民用燃气用户综合保险》保障北京市范围内居民用户,因燃气事故造成用户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以及因事故造成对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商用燃气用户综合保险》用于保障北京市范围内商业燃气用户。燃气用户自愿投保。
该保险项目依托北京市燃气集团旗下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遍布全市的服务网点、巡检服务人员,向用户提供产品咨询和协助投保服务;北京世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负责项目组织、协调,以及保险业务管理和理赔等工作。
目前,在“送气下乡”活动中,已为55.2万民用液化气用户投保了“燃气综合保险”,每个家庭每份综合保险保费10元,发生事故用户最多可赔付28万元。为了“让利于民”, 2015年,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掏腰包为用户垫付5元保险费,使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保险带来的实惠。
企业安全供应环环相扣
用户安全管理形成闭环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2016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炊事气化的目标,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开展“送气下乡”工作。
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是国家大型一类燃气企业,承担着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储存、灌装、运输、销售;燃气工程设计施工和燃气技术咨询;设备维修及燃气用具销售;液化气钢瓶检测及车用液化气经营(北京市特许经营)等。28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大规模的贮备、输配、销售系统和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具备了承接工程的设计、施工;大型专业设备维护、技术开发等完善的服务功能,并在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被授予“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称号,荣获“规范化服务达标企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声誉。 为开展“送气下乡”工作,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精心策划,全面部署:一是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送气下乡”工作指导意见和充装站甄选条件等政策性文件。根据市政府总体要求制定了“送气下乡”工程总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二是积极做好气源准备。加大了储备厂储罐检修力度,改造、更新了部分储罐,增加了库容;积极协调外部气源,与燕化公司签订了管线租赁和液化石油气购销意向,为推动炊事气化工作做好了充足的气源准备;三是按照安全、惠民和便民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由充装站—气瓶集散中心—换瓶点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依托销售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农村地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和配送服务体系,形成了公司多方联动,确保钢瓶、充装、配送、信息化应用等及时跟进,满足发展需要的工作机制。
2013年10月15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昌平区三镇一乡率先启动了“送气下乡”惠民工程。“送气下乡第一车气”在昌平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的启动仪式上开赴周边村镇。按照昌平区政府的要求,2013年完成百善镇、崔村镇、南邵镇、白庙村三镇一乡地区23775户农村用户的供应工作。2014年完成其他乡镇地区共计37978户的供应工作,上述12个地区已实现“送气下乡”惠民工程的全覆盖。
2013年11月20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延庆县八达岭镇大浮坨村正式启动“送气下乡”工作。自此延庆县广大农村地区都将能够享受到优质、清洁、低价的液化石油气,以燃煤为主的农村炊事将逐渐过渡到气化时代。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平谷区启动了峪口镇、大华山镇、金海湖镇、大兴庄镇4个乡镇3.3万户的“送气下乡”开户工作, 2014年全面完成平谷区14个乡镇共计273个行政村的“送气下乡”任务。
截至到目前,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已先后在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县、平谷区、通州区、怀柔区、密云县、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10个区县、110个乡镇,开展了“送气下乡”工作,用户已经突破57.8万户。
为保证村民使用上安全的液化气,对“送气下乡”所用钢瓶实行安全监管,实时掌握液化气钢瓶的流转情况,了解每一只钢瓶所在的位置,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送气下乡”用户的发展和销售管理,开发了“送气下乡”销售管理系统。在“送气下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采集用户的身份证信息,确认该用户符合北京市送气下乡的发展条件给用户发放购气卡,使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购气卡绑定,同时建立用户档案信息。
使用带有陶瓷条码的钢瓶是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必要条件,为此,下乡钢瓶全部使用了2012、2013年新检修带陶瓷条码的合格钢瓶及新购置的陶瓷条码钢瓶。在销售过程中,通过用户购气卡和钢瓶瓷条码在销售系统中的绑定,对用户的购气时间、购气地点、在用钢瓶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用户使用钢瓶的实时监控,既保证了用户的用气安全,也保证了公司钢瓶不会流失。
在开展“送气下乡”工作中,每次都同时在4、5个村子进行,操作系统需要网络的支撑,但受各村网络通讯情况的限制,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连续工作,吃住在现场,连续几个星期不休息。保证“送气下乡”销售系统的应用,满足不同区县的使用需求,也为北京市和各区县政府提供用户数、销售量等具体信息,同时数据可以按照村、镇、区县、全市等不同的范围进行统计,为北京市的“送气下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实现安全服务保障的闭环管理。
提高保险意识百姓受益
发挥保险作用多方共赢
在广大农村的用户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别了砍柴烧煤的传统方式后,他们开始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方便快捷,但安全使用液化气的意识淡薄,而且缺乏正确使用灶器具的常识,有些村民还接受一些劣质产品,这些意识和做法形成明显的用气隐患。为提高和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安全用气水平,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在加强安全使用燃气知识宣传普及的同时,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切实保障使用者的权益,液化气各郊区分公司可谓是奇招频出,有的公司创造性地将燃气保险与入户更换胶管、减压器的巡检工作同步推进;有的公司在各个站点安装小喇叭,事故案例获赔展板,反复宣传保险的诸多好处。各郊区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自的文化广场与液化石油气公司专业服务队的人员共同举办“送气下乡,安全惠民”的安全宣传系列活动,现场为广大用户宣传安全用气知识,推广“燃气综合保险”,形成以政府为平台,企业为媒介,多维度、全方位提升安全保障工作力度和保险业务的有效落实。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燃气事故的发生,使政府、企业和百姓之间形成了责任与利益的共同体。作为政府,因为“送气下乡”具有惠民利民的政府行为特征,事故发生后最直接被牵连其中,增加了政府的工作负担;作为企业,虽然没有直接责任,但善后处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受到事故最直接影响的老百姓,人身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承受着心理与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可以说大家都是受害者,都为事故的后果承担了相应的代价。
因此,燃气保险就成为保护政府、企业、百姓最好的选择。燃气保险业务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了为老百姓提供事故发生后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降低参保用户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了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愿;实现了降低企业处理燃气事故而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了维护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正常、有序的社会关系,减少了社会摩擦,起到了社会润滑剂的作用,有利于首都构建良性运行、有效管理的和谐社会,可谓几方受益,多方共赢。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代价。”
到2015年年底,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送气下乡”这一惠民工程将让58万村民受益。在燃气事故发生并获得赔偿的案例面前,老百姓越来越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在了解安全用气知识的同时,也开始积极购买保险,以此来争取在突发事故后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
(责任编辑:徐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