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演示实验规律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51-02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教师更应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第一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第二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
WebQuest促进迷思概念转变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六个模块进行设计促进使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进行转化:①情景:提供背景信息,展示与迷思概念相对的科学概念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机。②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分析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运用举例,对照迷思概念进行分析。③过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WebQuest搭脚手架,提示学习的步骤和提示学生如何使用资源。小组成员收集信息,并通过合作交流逐步引发认知冲突,各个小组相互交流,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④资源: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Flash、图片、课件、示例等。⑤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发展性的评价。克服传统的以量化标准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兴趣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发展。⑥反思:学生对概念转变的过程总结思考。反思自己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迷思概念相对于科学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消化系统的教学中,学生存在很多迷思概念。如小肠小,大肠大;消化吸收主要场所是胃等。面对消化系统结构繁杂,功能较多,而学生对消化系统已有初步认识,但是认识深度却不同。利用WebQuest开展教学,按照结构和腺体分成各个小组,各小组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源后,在课堂内按上述步骤进行讨论,教师起到了指导、协助的作用,成功转化了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关于科学教学中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研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领域。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立足于概念转变的理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优化各种信息手段,促进学生认知的同化与顺应,实现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8):42
2 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
3 钟启泉、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红美.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23
【关键词】演示实验规律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51-02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教师更应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第一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第二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
WebQuest促进迷思概念转变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六个模块进行设计促进使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进行转化:①情景:提供背景信息,展示与迷思概念相对的科学概念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机。②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分析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运用举例,对照迷思概念进行分析。③过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WebQuest搭脚手架,提示学习的步骤和提示学生如何使用资源。小组成员收集信息,并通过合作交流逐步引发认知冲突,各个小组相互交流,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④资源: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Flash、图片、课件、示例等。⑤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发展性的评价。克服传统的以量化标准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兴趣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发展。⑥反思:学生对概念转变的过程总结思考。反思自己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迷思概念相对于科学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消化系统的教学中,学生存在很多迷思概念。如小肠小,大肠大;消化吸收主要场所是胃等。面对消化系统结构繁杂,功能较多,而学生对消化系统已有初步认识,但是认识深度却不同。利用WebQuest开展教学,按照结构和腺体分成各个小组,各小组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源后,在课堂内按上述步骤进行讨论,教师起到了指导、协助的作用,成功转化了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关于科学教学中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研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领域。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立足于概念转变的理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优化各种信息手段,促进学生认知的同化与顺应,实现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8):42
2 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
3 钟启泉、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红美.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