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局部封闭、开放手术以及关节镜下清理术3种治疗方法,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鹅足滑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90例单膝发病的鹅足滑囊炎患者,分别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A组)、局部封闭(B组)及开放手术(C组)治疗,每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0±2.5)岁;左膝16例,右膝14例;有外伤史10例,劳累史7例,无明显诱因13例;病程(24.0±3.2)周。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0±2.5)岁;左、右膝各15例;有外伤史10例,劳累史8例,无明显诱因12例;病程(26.3±3.5)周。C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8±2.2)岁;左膝18例,右膝12例;有外伤史8例,劳累史10例,无明显诱因12例;病程(25.0±3.9)周。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C组9例(30%)于术后3~10d出现切口炎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3组切口愈合不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例于术后1周出现关节肿胀,2例于术后10~12周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均对症处理后恢复。B组21例(70%)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复发,余两组无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疼痛残留率分别为3.3%、0及3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6.7%及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除关节活动度小于术前(P<0.05),其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VAS评分、HSS评分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鹅足滑囊炎,与局部封闭及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