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理角度来看,化瓜发生主要是由于瓜胎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所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植株本身棵小,生长势弱,形不成足够的养分送入瓜胎中。例如,冬春季节温室大棚栽培,与连续阴天,棚(室)温经常处于黄瓜的下限温度,棵发不起来,虽然出现瓜胎,但在低温下吸收能力弱,光合能力低,形成的营养物质少,满足不了正在发育的瓜胎需要,最终因营养不良发黄化掉。当然长时期缺水干旱也会出现化瓜现象。
另一个原因是人为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化瓜。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温度偏高,特别是夜间温度高、水分充足,植株就容易旺长,养分大部分消耗在基叶的生长上和呼吸的消耗上,在瓜胎居于对养分争夺的劣势情况下,就容易化掉。旺长植株的表现:节间细而长,叶片大而薄,色淡绿,锯齿浅,叶片先端钝圆,叶柄长,叶柄与茎的夹角呈45度。
防治化瓜的办法是先要找出化瓜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由于温度低所造成的化瓜,要加强防寒保温措施,定植后覆地膜,勤中耕、少浇水,把株上过多的瓜胎疏去一部分或大部分。一旦气温、地温回升,植株就会由弱转旺,进入正常结瓜。
由于光照不足、夜温偏高而引起的化瓜,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争取多见阳光、早揭苫、加大放风量、加大昼夜温差。同时,经常擦洗薄膜,保持膜面清洁,增加透光率。对旺长的植株还应控水,控制氮肥,晚采瓜,采大瓜。如果秧子过旺,还可以尽早打去一部分下部老叶片.并在行间进行浅中耕.破榻部分表层根系,使长势弱下来。
当瓜胎开花时,其瓜条的细胞数目已基本确定。开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磷、钾等为主的养分和水分,向细胞中转运、积累,使果实迅速膨大。果实开始膨大后,就形成养分流动中心。此时,果实相互间或者果实与茎叶间,就会发生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矛盾。
当植株生长健壮时,其上出现的幼瓜都能比较顺利地膨大,化瓜率较低;当生长势减弱时,下部果实膨大,养分传递不到上面的果实,抑制了上面果实的膨大,如果及时采收下面的大果实,上面的果实就会加快膨大速度。如果植株生长更弱,或其上瓜胎过多,雌花开花后1周,仅能伸长1~2厘米,此后即使再遇到好条件,膨大的可能性也小了,会逐渐变黄、干枯。因此植株长势愈差,化瓜率愈高。
果实发育对于母体来说是一个大的负担。我们可以通过采收来调节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平衡关系,如前期瓜应该早采,采小瓜从当时看可能会影响产量,但由于植株的负担减轻,果数增加,总产量还会增加。如果非要等长成大瓜时再采,前期产量可能会稍高些,但由于秧子负担过重,秧子伸展不开,叶子弱小,最终还是影响产量。
在冬春低温期,果实采收以100克为好。从坐瓜节位至生长点距离过近,发生新叶非常缓慢时,也应早采。如果秧子稍有旺长,雌花着生又少时,要稍稍晚采,以便抑制秧子旺长。
西瓜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张建伟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褐色点,扩大后成为不规则形的浅褐色或褐色软腐斑,病斑连接成大斑时,引起叶片干枯,严重时瓜苗枯死。运输贮藏期的果实发病,可见果实上出现不明显的暗褐色病变,仔细观察可见疣状小黑点。剖开病瓜可见皮下变褐。
2 病原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扁球形至洋梨形,光滑;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无色不分枝;成熟的分生孢子暗褐色,椭圆形,双咆,分隔处缢缩,表面具纵条纹。
3 发病特点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田间草丛中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到西瓜叶片上,病原菌萌发侵入后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西瓜植株受冻或缺肥及运输、贮藏过程中果皮擦伤,容易诱发此病。
4 防治方法
4.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4.2栽培措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要加强排水。
4.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另一个原因是人为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化瓜。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温度偏高,特别是夜间温度高、水分充足,植株就容易旺长,养分大部分消耗在基叶的生长上和呼吸的消耗上,在瓜胎居于对养分争夺的劣势情况下,就容易化掉。旺长植株的表现:节间细而长,叶片大而薄,色淡绿,锯齿浅,叶片先端钝圆,叶柄长,叶柄与茎的夹角呈45度。
防治化瓜的办法是先要找出化瓜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由于温度低所造成的化瓜,要加强防寒保温措施,定植后覆地膜,勤中耕、少浇水,把株上过多的瓜胎疏去一部分或大部分。一旦气温、地温回升,植株就会由弱转旺,进入正常结瓜。
由于光照不足、夜温偏高而引起的化瓜,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争取多见阳光、早揭苫、加大放风量、加大昼夜温差。同时,经常擦洗薄膜,保持膜面清洁,增加透光率。对旺长的植株还应控水,控制氮肥,晚采瓜,采大瓜。如果秧子过旺,还可以尽早打去一部分下部老叶片.并在行间进行浅中耕.破榻部分表层根系,使长势弱下来。
当瓜胎开花时,其瓜条的细胞数目已基本确定。开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磷、钾等为主的养分和水分,向细胞中转运、积累,使果实迅速膨大。果实开始膨大后,就形成养分流动中心。此时,果实相互间或者果实与茎叶间,就会发生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矛盾。
当植株生长健壮时,其上出现的幼瓜都能比较顺利地膨大,化瓜率较低;当生长势减弱时,下部果实膨大,养分传递不到上面的果实,抑制了上面果实的膨大,如果及时采收下面的大果实,上面的果实就会加快膨大速度。如果植株生长更弱,或其上瓜胎过多,雌花开花后1周,仅能伸长1~2厘米,此后即使再遇到好条件,膨大的可能性也小了,会逐渐变黄、干枯。因此植株长势愈差,化瓜率愈高。
果实发育对于母体来说是一个大的负担。我们可以通过采收来调节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平衡关系,如前期瓜应该早采,采小瓜从当时看可能会影响产量,但由于植株的负担减轻,果数增加,总产量还会增加。如果非要等长成大瓜时再采,前期产量可能会稍高些,但由于秧子负担过重,秧子伸展不开,叶子弱小,最终还是影响产量。
在冬春低温期,果实采收以100克为好。从坐瓜节位至生长点距离过近,发生新叶非常缓慢时,也应早采。如果秧子稍有旺长,雌花着生又少时,要稍稍晚采,以便抑制秧子旺长。
西瓜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张建伟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褐色点,扩大后成为不规则形的浅褐色或褐色软腐斑,病斑连接成大斑时,引起叶片干枯,严重时瓜苗枯死。运输贮藏期的果实发病,可见果实上出现不明显的暗褐色病变,仔细观察可见疣状小黑点。剖开病瓜可见皮下变褐。
2 病原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扁球形至洋梨形,光滑;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无色不分枝;成熟的分生孢子暗褐色,椭圆形,双咆,分隔处缢缩,表面具纵条纹。
3 发病特点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田间草丛中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到西瓜叶片上,病原菌萌发侵入后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西瓜植株受冻或缺肥及运输、贮藏过程中果皮擦伤,容易诱发此病。
4 防治方法
4.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4.2栽培措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高畦栽培,地膜覆盖,雨季要加强排水。
4.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