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我家与战友一家聚餐,酒过数巡,在外地大学工作的小孩说起我们这辈人的时候,专门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说我是:思想上很传统,行为上很时尚。听了小孩的这句话,自己一时不知怎么应答。
在人们的思维中,很多时候往往习惯性地把传统与时尚对立起来,总认为:传统观念极深的人的身上一般都缺乏时尚元素,说话办事会显得古板老套,生活也会守旧落伍,对新生事物缺乏敏感,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这些人的身份和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静下心来,细嚼着小孩的评语,再仔细打量一番自己,发现这句看似有些矛盾的评价还真有几份真切。
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出生和成长年代的独特性,才造就了我们这样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我们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吃苦耐劳,勤简节约,注重家庭,内敛低调的行事风格,看上去很容易和传统循旧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面对新生事物并不排斥:从NBA到好莱坞;从姚明到章子怡;从英特尔到CEO;从麦当劳到麦当娜,这些满带时尚气息的东西也能兜揣一二,尽情调侃。每每想到这些情境,有时自己都會觉得很像是左手拿着《论语》,右手敲着键盘;上身穿着马褂,脚上穿着球鞋;嘴里哼着京戏、吃着“热狗”的模样。如果我们套上这身打扮,站在镜前一照,自己保准会发笑的。但仔细瞧瞧我们的日常行为,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年人可不就是这副行头装束,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留意罢了。
思想上坚守传统,行为上尝试时尚,这看上去像是穿着长马褂打领带。面对这些古怪的装束,我们究竞是觉得可笑还是可敬?是无奈之举还是性情使然?这些问题在我的内心一直没有认真地思考和梳理过。
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使得我们来不及收拾自己的行头,审视自己的行为。当我们这边还在为温饱苦苦奋斗的时候,那边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畅游。那些外来的五彩缤纷的东西一时眩晕了我们的目光,感觉新潮、新奇、时尚的以及带“洋”的事物都是好的。我们这样的中年人,面对时尚与传统,往往也会表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固守传统,排斥时尚;另一种是拥抱时尚,忘却传统。
还有一种就是把时尚用宣纸包裹着,既有时尚的行为,又有传统的内心;既有时尚的外衣,又有传统的内核。这种态度的好处是:既不会被老年人看成异类,也不会被年轻人视为古董,走出去既不老气也不惹眼,说不上好看,却也不会招来异样的目光。这类人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夹在中间成笑话。因此,秉持后者的态度多少包含着一些无奈之举的意味。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性情使然吧。当然,这些游走于传统与时尚之间的行为能够得到上辈的认可、晚辈的认同之后,坐在饭桌上也就敢开口发言了,而不致于一家人或与朋友聚在一起,出现“只听碗筷响,不见说话声”的尴尬。
用宣纸包裹着的时尚,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很实用。面对长辈,我们可以把时尚包得严实些,让“千年寿纸”的外衣尽显古朴本色:“还不错,没忘本”的赞许声还能经常听到;面对晚辈,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揭去宣纸露出时尚,让年轻人乍一看觉得还有几分鲜亮,“没想到,这么老了还这么新潮呀”的感叹声也会时常入耳。于是,我有时瞎寻思着:在不同的人群面前说着不同的话,露出不同的面孔,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厚道?但转念一想,感觉这是否也可叫做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可不是,谁叫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啊!
在人们的思维中,很多时候往往习惯性地把传统与时尚对立起来,总认为:传统观念极深的人的身上一般都缺乏时尚元素,说话办事会显得古板老套,生活也会守旧落伍,对新生事物缺乏敏感,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这些人的身份和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静下心来,细嚼着小孩的评语,再仔细打量一番自己,发现这句看似有些矛盾的评价还真有几份真切。
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出生和成长年代的独特性,才造就了我们这样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我们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吃苦耐劳,勤简节约,注重家庭,内敛低调的行事风格,看上去很容易和传统循旧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面对新生事物并不排斥:从NBA到好莱坞;从姚明到章子怡;从英特尔到CEO;从麦当劳到麦当娜,这些满带时尚气息的东西也能兜揣一二,尽情调侃。每每想到这些情境,有时自己都會觉得很像是左手拿着《论语》,右手敲着键盘;上身穿着马褂,脚上穿着球鞋;嘴里哼着京戏、吃着“热狗”的模样。如果我们套上这身打扮,站在镜前一照,自己保准会发笑的。但仔细瞧瞧我们的日常行为,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年人可不就是这副行头装束,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留意罢了。
思想上坚守传统,行为上尝试时尚,这看上去像是穿着长马褂打领带。面对这些古怪的装束,我们究竞是觉得可笑还是可敬?是无奈之举还是性情使然?这些问题在我的内心一直没有认真地思考和梳理过。
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使得我们来不及收拾自己的行头,审视自己的行为。当我们这边还在为温饱苦苦奋斗的时候,那边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畅游。那些外来的五彩缤纷的东西一时眩晕了我们的目光,感觉新潮、新奇、时尚的以及带“洋”的事物都是好的。我们这样的中年人,面对时尚与传统,往往也会表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固守传统,排斥时尚;另一种是拥抱时尚,忘却传统。
还有一种就是把时尚用宣纸包裹着,既有时尚的行为,又有传统的内心;既有时尚的外衣,又有传统的内核。这种态度的好处是:既不会被老年人看成异类,也不会被年轻人视为古董,走出去既不老气也不惹眼,说不上好看,却也不会招来异样的目光。这类人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想夹在中间成笑话。因此,秉持后者的态度多少包含着一些无奈之举的意味。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性情使然吧。当然,这些游走于传统与时尚之间的行为能够得到上辈的认可、晚辈的认同之后,坐在饭桌上也就敢开口发言了,而不致于一家人或与朋友聚在一起,出现“只听碗筷响,不见说话声”的尴尬。
用宣纸包裹着的时尚,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但很实用。面对长辈,我们可以把时尚包得严实些,让“千年寿纸”的外衣尽显古朴本色:“还不错,没忘本”的赞许声还能经常听到;面对晚辈,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揭去宣纸露出时尚,让年轻人乍一看觉得还有几分鲜亮,“没想到,这么老了还这么新潮呀”的感叹声也会时常入耳。于是,我有时瞎寻思着:在不同的人群面前说着不同的话,露出不同的面孔,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厚道?但转念一想,感觉这是否也可叫做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可不是,谁叫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啊!